贾似道是靠着贾妃的关系才进入仕途的吗?

贾似道的人生,绚烂之后的凄凉(二)——南宋完善的官员铨选之路,使贾似道得以踏入仕途


宋理宗上台后,为了彰显贾涉的功绩,1231年七月,将其女贾蓉选入后宫。八月,贾蓉被封为才人,次年被理宗扶为贵妃。

据说当年理宗本来是想选贾妃为皇后,因为谢道清长得太难看了。事实上谢道清1227年十一月就被册封为后,因此选贾妃为后的说法不可信。而且谢道清是扶持理宗上台的杨太后亲选,这不是贾氏可以抗衡的。

贾似道是靠着贾妃的关系才进入仕途的吗?

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不过,贾妃确实深得理宗宠爱,在他的诸多后妃中,只有贾妃给他生过一儿一女(儿子夭折)。以常人观点来看,贾似道有个这样深得皇帝宠爱的姐姐,想谋个一官半职甚至是高官厚禄,对他来说必定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其实,在南宋相对完善的官员铨选制度下,贾似道根本没必要凭贾妃的关系来踏入仕途。那时候的贾妃也未必有能力来帮助他做这个事。在贾妃刚刚入选宫中的同时,18岁的贾似道被授“遗表恩荫承奉郎”。

贾似道是靠着贾妃的关系才进入仕途的吗?

南宋的入仕,主要有贡举、奏荫、摄署、流外、从军五种等级方式。其中贡举(科举)最为重要,奏荫(恩荫)制度最为广泛,其所取人数占全部官员的一半以上。其他三个所授予的都是低下的职位,人数并不多,只是作为官员的补充。

据记载,在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时,全国19398名文官中,进士出身的有5300名,恩荫出身的有7746名。可见,“恩荫”在南宋是个相当普遍的入仕渠道。

贾似道是靠着贾妃的关系才进入仕途的吗?

恩荫(奏荫),又称荫补。是政府对宗室、后妃、文武百官的亲属子弟一种恩典,允许他们依靠父辈的功劳,申请入仕。官员临终前所上的表章称为遗表,死后由其家人申报朝廷,朝廷收到遗表后,按规定荫补其子孙,称为“遗表恩”。

吏部对申请者的身份进行审查后,会授予荫补人以官职。但这只是一个虚职,也就是说荫补人具备了当官的条件,但不一定有官给你当。贾似道得到的这个“遗表恩承奉郎”就是个虚职。

因为有条件荫补的多为官家纨绔子弟,考场经常有冒名替考等舞弊行为发生。从绍熙二年(1191)年四月起,宋朝廷规定:凡是以恩荫入仕之人,必须先到吏部参加“帘试”,通过的才能参选。这种针对荫补人进行复试的制度,称为“帘试”。

贾似道是靠着贾妃的关系才进入仕途的吗?

帘试

“帘试”除试律外,还要考一场经义或诗赋。录取的概率为二取一(宁宗时改为三取一),不过被淘汰的允许继续参加铨试。只有帘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实际的官职,这就相当于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

通过帘试之后的贾似道,被任为九品的嘉兴司仓。从这时起,他开始踏入仕途。无论是贾妃入选宫中,还是贾似道进入仕途,都是因为他们父亲的原因。而贾似道得授实官,还因为他自己有这个能力,通过一场面试两场笔试,起码在正规的“公务员”考试中得到了认可。

1234年,贾似道由嘉兴司仓平调太常寺籍田令(正九品),这是一个专管皇帝“亲耕田”中收成的小官。

贾似道是靠着贾妃的关系才进入仕途的吗?

南宋籍田遗址

在宋朝,虽然通过荫补的途径进入仕途相对简单,但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正途”。宋朝一些重要的官职是不允许恩荫出身之人担任的,比如台谏、翰林学士、知制诰、正副使节、科举主考官等。南宋宰相六十三名,也没有一个是恩荫出身。

恩荫给的官职,大部份品级较低,继续升迁难度极大。就如贾涉如此赫赫军功,最终也只是到吏部侍郎的职位。

所以,贾似道要想在仕途上有所成就,靠恩荫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选择了主流的道路:科举考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