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荐 稀世珍宝《乾隆年制银釉聚宝盆》

乾隆年制银釉聚宝盆,该藏品为瓷胎,外壁鎏银,器型端庄大方,胎体厚重,通体施银色釉,光洁似银器,采用雕瓷工艺,龙凤纹饰刻画精致,栩栩如生,具有聚财好运之意,龙凤呈祥,寓意吉祥,底部落“乾隆年制”篆书四字款,款识周正。整体大小比较规整,品相多处稍有磨损,无大碍。经鉴定为臻品!有较好的收藏价值!

聚宝盆是财富的象征,有吸纳财富、财源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传说明初沈万三致富原因是由于拥有聚宝盆。聚宝盆的故事流传由来已久,且不论故事的真假,但从中足见世人对聚宝盆的向往与追求,连坐拥天下的皇帝都忍不住要动心。

专家推荐 稀世珍宝《乾隆年制银釉聚宝盆》

器身釉面温润,手摸眼观均明显,外壁以浮雕工艺刻画龙纹,龙身修长,龙形矫健,龙鳞清晰,龙爪苍劲有力,极为生动,盆口上绘精美纹饰,盆内壁四周分布“招财进宝”四字,盆内底为开光,绘粉彩五婴嬉戏图案,盆底有篆书“光绪年制”四字款,为官窑宫廷御用品,值得收藏。

专家推荐 稀世珍宝《乾隆年制银釉聚宝盆》

本藏品器型端庄大方,形制规范;通体施银色釉,光洁似银器;洁白如玉的瓷体上敷以银釉龙凤纹浮雕,纹饰细腻丰满生动, 胎质坚实厚重,从字体上看,底款乾隆时期图章篆书“乾隆年制”,为官窑宫廷御用品,满器采用雕瓷工艺,龙凤纹饰刻画深刻典型,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整体纹饰搭配自然合理,具有聚财好运之意,极其富贵荣华,龙凤呈祥,寓意美好,底部落“乾隆年制”篆书款,款识周正。典型的乾隆时期官窑器风格,极具收藏及投资价值。

聚宝盆简介

“一扫金,二扫银,三扫扫个聚宝盆。聚宝盆里有个宝,子子孙孙用不了。”旧时家家户户会在腊月二十四这天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好为新年营造一个焕然一新的环境,称为“扫年”,因为“尘”与“陈”谐音,扫走尘土也就意味着把一切“晦气”、“穷运”扫走,把福气扫进门,反映了人们企盼吉祥、福气的心愿。

聚宝盆,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宝物。传说明初沈万三致富原因是由于拥有聚宝盆。这个典故来自于周人龙的《挑灯集异》:“明初沈万三微时,见渔翁持青蛙百余,将事锉剞,以镪买之,纵于池中。嗣后喧鸣达旦,贴耳不能寐,晨往驱之,见蛙俱环踞一瓦盆,异之,将归以为浣手器。万三妻偶遗一银钗于盆中,银钗盈满,不可数计,以钱银试之亦如是,于是财雄天下.

龙是中国历代官窑瓷器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封建时代,龙是天子的象征。它无形中代表了皇帝,在等级森严的时代,即使是王公大臣对五爪龙望而却步。四爪为蟒,五爪为龙。只有皇家才能用五爪的龙,外形一样,多一爪就惹杀身之祸。清代龙纹是气宇轩昂,后脑勺丰满,身躯硕壮,以其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此件藏品底部“光绪年制”为清代光绪年间官窑瓷器款识,代表皇家专用,民用都无此底款,可见此盆珍贵无比。

明代洪武年间建造聚宝门时,地基下陷反复建造依然建筑不成,明太祖朱元璋知晓此事后令谋士算卦,说城墙基础有怪兽专门吃土吃城墙砖,需要在城下埋一个聚宝盆以镇压,朱元璋下旨征收沈万三的宝物聚宝盆并埋于城门之下,果然建成,该门因此得名“聚宝门”。

由于聚宝盆传说中可以使其中的财宝不断倍增的美好寓意,而被用作“招财进宝”,“滋生财富“的家居风水摆设。聚宝盆因为其传说吸财寓意,及纳财物的功能,与”金蟾蜍“、”招财猫“被列为重要的招财风水摆件。在中国,特别是江南汉族中的民俗,聚宝盆即为镇宅之宝。因沈万三,居江南周庄之故。实际上聚宝盆起源于江南水乡周庄。

乾隆历史

1735年弘历继位,即乾隆帝。乾隆帝执政期间,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为巩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清朝鼎盛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是在他统治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也逐步落后世界的浪潮。

专家推荐 稀世珍宝《乾隆年制银釉聚宝盆》

1757年乾隆帝粉碎了准葛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1759年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自从1762年起,清朝陆续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新疆。永久驻军的官兵携带家眷,主要来自东北、河北等地的达斡尔族、满族等。这些驻军为保卫中国、开发边陲作出了贡献。

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领袖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了回归清朝的征途。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历经艰险,万里跋涉,终于回到清朝。土尔扈特部回归,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从1772年清朝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经十年编成,系统的修改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也使得很多珍贵材料丧失。然而乾隆帝为维护统治却严厉控制思想,编书期间藉机割裂焚毁大量不符其思想的书籍。此外大兴文字狱使如戴名世等人被株连杀害或者流放。这些都让文人思想受到严厉阻碍,迟滞文化的发展。

清朝于1792年打退了廓尔喀对西藏的进犯。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地方的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对外关系等各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并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主要内容包括清政府掌握确定西藏各大活佛包括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去世后认定转世灵童和批准继位的大权,一切西藏涉外事宜均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等。该章程是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文献证明。

西方传教士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人,引发18世纪中国风的热潮。 欧洲人追崇中国文化、思想与艺术, 到18世纪末,清朝鼎盛进入尾声,欧洲人出现负面评价。 与乾隆帝不欢而散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已经衰落。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 政治日渐腐败 。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官员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白莲教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1796年爆发川楚教乱,八年后被清军镇压,领袖王三槐被处死。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于1787年发动林爽文事件。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子颙琰,即嘉庆帝。乾隆至1799年去世,嘉庆帝方得以亲政。然而嘉庆帝未能解决弊端,清朝继续走向衰落。 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 。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参考价值

专家推荐 稀世珍宝《乾隆年制银釉聚宝盆》

专家推荐 稀世珍宝《乾隆年制银釉聚宝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