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關於數學的這7個真相,90%的人教數學、學數學不再盲目!

想學好數學,究竟需不需要做大量的題?

有人認為,數學家整天計算做題。其實,數學家大部分時間在思考......

國內著名數理統計學家、教育家史寧中說:“學數學不做題是不行的,但是大量做題也不一定是必須的。”“做題還是要做難一點的。”

隨我們來看看這位數學界大咖關於數學學習的一些獨到見解吧,也許可以讓你對數學刮目相看,或許會直接改變你對數學的態度呢!

了解关于数学的这7个真相,90%的人教数学、学数学不再盲目!

數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工具。我們通過數學來研究別的事情。

本質上,數學研究三類問題:數量的問題,空間圖形的問題,隨機現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而且學習其他學科的時候,也要更多地用到數學。

1

數學專業學些什麼呢?

一類是分析類的,比如像在大學學習的微積分、實變函數、泛函分析這樣的一類課程。

一類是跟圖形有關的,比如拓撲學、微分幾何這一類課程。

還有一類就是研究隨機現象的課程,比如概率論:一件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那麼它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比如今年的GDP增長,跟去年的GDP之間有什麼關係,我們如何預測一件事情。

還有一類課程研究這類問題:比如像衛星、反導彈,一個導彈過來,我們的導彈如何打上去。

2

數學思想主要有哪些?

數學思想,我認為有三個:抽象、推理和模型

數學是把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抽象到數學內部來,而數學內部的發展則完全依賴假設和推理,然後再借助模型把數學的結果應用到外部世界。

了解关于数学的这7个真相,90%的人教数学、学数学不再盲目!

✎ 抽象只是針對兩種情況,一是數量和數量關係;二是圖形和圖形關係。

抽象之後的東西是如何存在的呢?這就是哲學問題,我稱之為“抽象的存在”。

我用這個道理來解析形而上和形而下。其中的“形”是什麼?我認為就是抽象的存在。

什麼是抽象的存在呢?

就是當你看到了足球,看到了乒乓球,就會想到圓。但是,如果沒有足球,沒有乒乓球,你腦子裡仍然有個圓,而且你能畫出這個圓來。這個圓絕不是簡單的複製,因為現實的圓是三維空間的,而在紙上畫的圓是二維空間,頭腦中圓的存在就是抽象的存在。

古代先哲所說的形而上的“形”就是這種抽象的存在。為什麼要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間構建一個“形”呢?因為形而上的“道”太遙遠而不可及,形而的“器”太具體而不可信。

✎ 推理有兩種,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

研究演繹推理時,我非常想知道中國古代先哲是如何思考問題的,他們思考的邏輯是什麼。

瞭解關於數學的這7個真相,90%的人教數學、學數學不再盲目!我苦思冥想老子的“道”是什麼意思,孔子的“仁”到底指什麼。後來,突然想到老子說的“道”,孔子說的“仁”,也許只是認識問題的出發點,即“道”就是好的,凡事需從“道”出發,與西方哲學一樣,出發點本身是不用討論的。

這或許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真正含義。而對於具體的事物,就可以用這個出發點“道”來進行判斷。

相比西方哲學,中國古代哲學中沒有演繹推理,是一種更實用的哲學。演繹推理是從大命題走向小命題的推理,因此不能用於發現,只能用於驗證。

那麼,中國古代沒有演繹推理,許多事情是怎麼推理出來的呢?

我認為是分類,藉助的思維方法是歸納推理。《繫辭》中說物以類聚。孔子說“仁”,把“仁”分為許多類。大概可以認為,中國古代哲學最高層次的是“道”,其次是“仁”或“德”,再往下是“禮”,“禮”都不在了,整個社會就崩潰了。

3

學習數學對一個人的發展有多大好處?

瞭解關於數學的這7個真相,90%的人教數學、學數學不再盲目!你不一定從事數學的研究,但你可能要從事的很多領域都用得到數學,數學是一個基礎性的學科。

如果你從事經濟學研究,那麼就會用到定量分析,就需要你有較好的數學知識;如果你對生物學的研究、對基因的遺傳規律感興趣的話,那麼你可以學習數學知識;如果你對物理中更多量化的事情感興趣的話,那麼你要學習數學。

對於一個學生,你希望進行理性思維,並且希望以後進行一些理性思維的話,學習數學當然有很大的好處。一方面你學會了計算,另一方面你還學會了有邏輯地思考問題。

4

如何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

讓孩子產生興趣,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有趣的問題,讓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覺到一些樂趣。這就需要了解不同的孩子對什麼樣的問題感興趣。

比如這個孩子喜歡音樂,我們要知道,音樂跟數學什麼關係呢?

古希臘有一個叫畢達哥拉斯的大數學家,有一次,他經過鐵匠鋪的時候,發現有的鐵匠鋪敲的聲音非常好聽,有的卻不好聽;他就進去研究,後來發現,錘子的重量之間成比例的就和絃,否則就不和絃,然後他就創造了他的音樂理論,找到了音樂與數學之間的關係:弦之間成比例關係的話,敲出來的就(和絃),要不然就不(和絃)。

瞭解關於數學的這7個真相,90%的人教數學、學數學不再盲目!現在的胡琴什麼的,都是按照這個理論創造出來的。如果把這些講給孩子聽,就很有趣了嘛。

根據孩子具體情況,提出具體的問題,引導他,這是很重要的。

5

學數學要刷大量的題嗎?

學數學不做題是不行的,但是大量做題也不一定是必須的。

學好數學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做的每一道題是經過思考得到的,而不是靠訓練得到的,所以我倒是建議做題就做稍難一些的題

只有稍難一點的題,你才能認真地去思考,有時候你用一天或者兩天的時間去做一道題,做出來的時候,你會突然感覺你明白了很多事情。

現在高中老師教學有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小時做出來的題,老師們恨不得馬上就把答案告訴學生;其實不一定這樣,老師們完全可以讓學生很認真地去想。只有經過思考之後,學生們學到的東西才是他自己的,要不它永遠是老師的。

了解关于数学的这7个真相,90%的人教数学、学数学不再盲目!

有人認為,數學家就是整天計算、做題。其實數學家更多的時間是在思考,他們根據現實的情況來構造一個模型,解釋某個現象,在構建模型之後,求解的過程中才是做題。對於數學家來說,構建模型的過程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是他們最享受的。

6

研究數學,最大的樂趣在於什麼?

最大的樂趣就是,一個沒辦法解決的事情,你突然想出一個辦法,把它解決掉了,並且這個方法用起來很好用

前段時間,接到一個解決一個市長公開電話自動分類的請求:市民給市長打電話,接聽員接完電話之後,希望通過計算機把這些事情自動分類,分到不同的區或者公安局、民政部等不同的只能部門。

後來想出來一個辦法,把這件事情處理了。

了解关于数学的这7个真相,90%的人教数学、学数学不再盲目!

而且計算機會自動學習,原來分辨率是60%多,後來越來越好,可以達到90%多了,這個時候你會感覺非常高興。

7

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我給學生們的建議有兩個,一個是要有興趣,你在學習的過程中,特別是克服困難過程中,你能感到樂趣很重要,因為興趣是學習的最根本動力。

還有一個學習數學要會思考,尤其剛才說的希望理性思維,這樣的才適宜學數學。

了解关于数学的这7个真相,90%的人教数学、学数学不再盲目!

史寧中,東北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內著名數理統計學家和教育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數理學部委員、中國概率統計學會副理事長、東北師範大學校長。

本文轉載自:超級數學建模,來源:和樂數學

設計:王藝臻(實習)

主編:吳海濤

喜歡的話給我們填滿小心心吧~

了解关于数学的这7个真相,90%的人教数学、学数学不再盲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