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最严新规是一种系统性不负责

7月1日开始,《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正式实施,查处网约车、黑巡游车等非法运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突然猛增。

这个规定异常苛刻。

根据这个规定,在北京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或者组织从事巡游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都将被扣押车辆。

对从事两次以上非法客运的人员可以暂扣驾驶证3到6个月,同时提高了对“黑巡游车”的罚款额度,由5000到2万元,提高到1万至5万元。如涉事人员拒不接受处罚,将被计入信用档案,情节严重者还会被列入“老赖”名单,在本市办理行政事务将受到限制。同时,北京还将建设出租汽车行业监控平台,实现黑网约车、克隆车智能抓拍。

这个新政开始执行之后,包括滴滴在内的各平台网约车数量明显减少,直接影响到了市民的日常出行,不少北京市民在社交媒体上称,平时几分钟能打到的滴滴,而现在至少要等足半个小时以上才能打到。一位上班族称,早上两个打车软件同时启用,打了一个小时才成功坐上车。至于用车需求量最为集中的火车站,机场等地则出现了打车荒。

网约车最严新规是一种系统性不负责

北京查网约车,相对来说,比以前查黑车容易多了,只要穿着整洁、白衬衫、长裤,车比较好,比较干净,车厢内也比较干净的,那么,多半就是网约车,一查一个准。这就是一个悖论,因为服务更好,所以,更容易被查。

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的人与新事物、新模式,这就是北京查网约车的本质。网约车容易识别,相比之下,黑车不容易识别。黑车着装不统一、车也谈不上干净、车型各种各样,紧凑型的也多。这就形成一个讽刺,这次严打,剔除了是网约车,黑车反而不好查,除了增加了打车难,使打车变得更加不安全以外,没有任何正面的效果。当然,维护了出租车、以及某些约车模式的利益。

此次,在北京严查网约车之后,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出来点赞,说这是遵守规则,依法治国。但是,京牌京车的规定的合法性,本身就是有待商榷的。

规则、法治是一个系统,遵守规则的含义,就包括立法层面听取市民意见,立法为民。反过来说,一个新规遭遇市民普遍性的反对,那一定是在某个环节没有遵守“制定规则的规则”,那么,“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网约车最严新规是一种系统性不负责

根据行政许可法,国务院部委的部门规章不能设定行政许可。交通部颁布的网约车管理办法的性质是部门规章,其中设置了三项行政许可: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车辆运营证和驾驶员客运资格证。这本身就存在着法律问题。

依据行政许可法第15条第2款规定,“设定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因此,对车辆和驾驶员户籍的限制违反了行政许可法所规定的市场公平与开放的原则。甚至不少人认为这类规定,涉嫌违反宪法。

此外,规定网约车的档次必须高于出租车或者价格必须高于出租车1.2倍甚至1.5倍的要求,明显违反了行政许可法第5条规定的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

除了违反上位法,这次新规还有让人不解之处。

整个法律、规则系统,从立法到执行,是一个精巧的系统,环环相扣。对人、或组织来说,守法是一个概率性的成本,即“违法的实际成本=处罚X被抓住的概率”,依据《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以及交通部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不符合资质的司机被抓住了,罚款3万到顶。所以,司机还敢冒险,很多网约车就以灰色的状态存在,运力不至于下降这么大。这个状态,正是立法阶段征求意见时的真实状态。更直白的说,正因为执法层面的宽松,人们才减少了对立法层面严厉的反对。

网约车最严新规是一种系统性不负责

但是,此次新出台的《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加入了扣车、提高罚款、扣驾驶证、加入老赖名单等办法,就大大的提高了处罚的力度,同时,加大执法概率。

“设立什么是违规”与“违规之后怎么处罚”,这是两个本该同时完成的部分。但是,现在却被分开进行了。市民接受了一个规定,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再出台违规怎么处罚的具体规定,猛然收紧。这就从执法端收紧,从而实质性的提升了整个立法的苛刻程度。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个新规,从处罚层面,抵消掉交通部的暂行规定,也实质上收紧了《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至于国务院的“乘客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兼顾、依法规范、属地管理”指导原则就更不用提了。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规定改变了《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实施的局面,从执法层面,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可以成为网约车“新政”之新政。

这个新规,最终会导向一种系统性不负责的局面。

每一个环节都按部就班,遵照惯例而行;每一个环节都没有错误;每一个环节有着好的目的,但最终,却引发风险,造成坏的结果。这个时候,每一个环节都声称自己没有责任。这就是系统性的不负责。

网约车最严新规是一种系统性不负责

市民的出行,虽然是小事,但无数人在这座城市生活,出行涉及到他们的生活、工作、休闲,无数小事聚在一起就是大事。一个孕妇因为打不到车发生危险;一个白领因为打不打错过飞机;一个学生因为打不到车错过一场考试;一位司机抗拒查车,这些看似生活中稀疏平常的事情,在社交媒体上聚集的时候,就可以能发情绪的共鸣。这不是预测,而是前不久发生的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