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脹氣,腹瀉?飯後出現5個症狀,警惕身體出了問題……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潛伏著很多健康隱患,通過觀察一些細微的表現,可以做到“知微見著,防微杜漸”,讓疾病止步於早期,才是有效的養生手段。

小到像飯後打嗝、飯後脹氣和飯後腹瀉等這些看似“正常”的反應,也有可能是身體出了問題!小固這就來為你分析這些細微的信號,為你的健康做預警。

1. 飯後持續打嗝:防肝病

打嗝、脹氣,腹瀉?飯後出現5個症狀,警惕身體出了問題……

飯後打嗝跟肝臟腫大而刺激隔膜有一定關係。

不少人認為飯後打嗝是吃得比較舒坦的信號,而實際上打嗝是膈肌不自主的間歇性收縮,使空氣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內發出的短促聲響。

偶爾打個嗝無傷大雅,但是持續打嗝會產生胸內不適。若出現打嗝情況嚴重、不易自行消失的現象,要當心腫瘤導致肝臟腫大,刺激膈膜而引起膈膜痙攣,需要及時就診,查明原因,以免延誤治療。

2. 飯後總脹氣:防胃炎

打嗝、脹氣,腹瀉?飯後出現5個症狀,警惕身體出了問題……

餐後飽脹是慢性胃炎的特徵之一。

如果飯後總是感覺脹氣,應該到醫院檢查是否患了慢性胃炎。尤其是老年人消化功能下降,飯後很容易出現脹氣的現象,以至於吃飯的時候也不敢多吃。

有胃脹氣的朋友可以在每天飯後試著彎彎腰,幫助緩解胃脹氣。

這個彎腰不是我們平時的那種隨意的活動,而是要達到90°的幅度,且動作要緩慢。

如果平衡力不好,可以用手扶著欄杆,或在家人的看護下來完成。且每次彎腰到達90°後要停留1~2分鐘,然後再緩慢地直起腰來。

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就不要做這個運動了,那樣食物會向食管反流,反而加重食管炎症。

另外,有胃脹氣的人,平時要避免吃會刺激胃的辣、硬、生冷食物,多吃新鮮、清淡的食物,並且積極治療口腔及咽喉部位的慢性感染等。

3. 飯後腹瀉:防腸炎

打嗝、脹氣,腹瀉?飯後出現5個症狀,警惕身體出了問題……

飯後腹瀉一般是飲食不夠清潔所致,但還要額外警惕腸炎作祟。

食物進入腸道後,由於腸黏膜的炎症刺激,引起腸蠕動增強、吸收功能降低,進而出現腹瀉。腸炎屬中醫“洩瀉”的範疇,多屬本虛標實之病,以脾虛為主,容易反覆發作,纏綿難愈。

因此,容易腹瀉的人應從調理脾胃入手,少食生冷、刺激的食物,多吃山藥、白扁豆、茯苓等健脾養胃的食物。

4. 飯後常犯困:防心腦血管病

打嗝、脹氣,腹瀉?飯後出現5個症狀,警惕身體出了問題……

吃飽就想睡覺,跟大腦缺血、缺氧

有直接關係。

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一吃飽飯,瞌睡蟲就找上門來了,哈欠連天,甚至還影響工作。彆著急,大家其實都愛“飯困”,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是因為吃進大量食物後體內大量的血液跑到胃裡幫助消化,使大腦處於缺血狀態,大腦供氧不足所致。

偶爾“飯困”可能是吃太飽造成的,但是如果經常“飯困”,說明大腦很可能因疾病處於缺氧狀態,比如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腦中風、頸椎病等慢性疾病。

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應該及時去醫院做檢查,排除一些心腦血管疾病。

另外一些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健康問題的人群也要積極控制好原發病,以免由於氧氣供應不足加重“飯困”的現象。

吃飯時不要吃得太飽,少吃多餐可以避免飯後犯困的現象。

5. 飯後咳嗽:防胃食管返流

打嗝、脹氣,腹瀉?飯後出現5個症狀,警惕身體出了問題……

吃飽就咳嗽,並非都是感冒,有時候是食物反流到食管了。咳嗽並非都是呼吸道出了問題,也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造成的。

有慢性胃炎的人群,容易食物反流到食道,除了燒心等症狀外,有時還會咳嗽。生活習慣的改變是治療的基礎,少食多餐,每餐吃七分飽。

打嗝、脹氣,腹瀉?飯後出現5個症狀,警惕身體出了問題……

微小信號不忽視,危險病痛不來襲。

歡迎分享給你的家人朋友,一起漲知識!


聲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我們將24小時內進行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