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國保檔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淳化寺位於平順縣陽高鄉陽高村中。坐北朝南,東西9.23米、南北8.47米,佔地面積79平方米。現僅存佛殿1座,為金代遺構。佛殿建於高0.54米高的石質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殿內樑架六架椽屋,六椽栿通達前後簷用二柱。單簷歇山頂,灰布筒板瓦屋面。柱頭鋪作四鋪作單下昂(文革期間被鋸),無補間鋪作。佛殿前保存宋建隆元年(960)、開寶三年(970)石經幢2座,刻有陀羅尼經文。依淳化寺現存正殿建築形制判斷,原中軸線至少有兩進院,現除正殿保存完整外,其餘殿堂均塌毀無存。該寺雖佈局不全,但現存建築時代早,結構完整,為研究宋《營造法式》的流佈以及上黨地區宋、金建築地方手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2001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淳化寺正立面

據民國版《平順縣誌.古蹟考.祠堂》條記載:“淳化寺在陽高村西,唐開元間(714-741)建”。龍門寺成化十五年(1479)的《龍門寺四至碑記》有“淳化寺為龍門寺下院”的記載。淳化,即“淳德教化”之意,意為“美好的世界”。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淳化寺背立面。明間開門,類似抱廈處理,門上有簷,又像腰簷,形制特別。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淳化寺側立面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山 花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翼角鋪作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柱頭鋪作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闌額不出頭,普柏枋、撩簷槫皆出頭,生頭木短狹。翼角起翹,宋代風格明顯。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瓦當滴水,椽飛下圓上方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六椽栿之上沒有采用四椽栿,而是用蜀柱和剳牽來解決了槫的落點,以小材料替代了較大的四椽栿,不僅降低了成本,也減輕了荷載。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寺前一對八面石經幢,高約3米。須彌式圓形基座,四周浮刻仰覆蓮花瓣,圖案清晰,刻工精細。幢身為八面八角形,第一層陰刻楷書“尊勝陀羅尼經”、“金剛若波密經”,由禪院住持僧道貞書。幢項六坡水式,圓形寶珠項。幢刻制於北宋開寶三年(970)。

經幢:讀音 jīng chuáng。幢,原是中國古代儀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絲織物做成,又稱幢幡。 由於印度佛的傳入,特別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傳入,將佛經或佛像起先書寫在絲織的幢幡上,為保持經久不毀,後來改書寫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經文,因此稱為經幢。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經幢局部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遊淳化寺

蕭寺久不到,偶來幽興長。

螘穿珠九曲,蜂釀蜜千房。

雨過山橫翠,霜新橘弄黃。

年衰道不進,珍重一爐香。

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一首《遊淳化寺》。是否是平順淳化寺已無法考證。但這種偶合也算是和古人的一次時空對話吧。

长治国保档案(三十七)淳德教化——淳化寺

現存於淳化寺內的石碣卻真實的記述了當時的縣令李晏游龍門寺後,投宿淳化寺時寫下的二首詩。

路中即事

聞說龍門好,鞭羸豈憚行。

巌高飛鳥倦,路轉好峰迎。

溪石那知數,山花不得名。

春風如有意,為我作新晴。

大定己丑三月晦日 縣令李晏致美題

遊龍門寺回投宿淳化寺

精藍三日飽溪毛,俗累紛紛覺可逃。

探水尋源通月冷,披榛得路接雲高。

山圍故壘懐前古,河轉孤巖激怒濤。

回首煙霞應笑我,人間官職信徒勞。

大定己丑孟夏改朔 縣令李晏致美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