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脫離中航工業後你覺得有哪些變化?

行者科技


過去用減法,便於資源優化重組,現在用加法,使他們成為一家人,各負其責,所謂窮則思變,變則通。西方搞的是自由經濟,總是指責我們市場不透明,看看羅羅、GE和普惠就知道,國家給他們投了多少資,羅羅幾次撐不住,在項目搞砸了之後,最終還是靠國家投資堅持到現在,成為最風光的發動機企業。航發產業本來難度大,風險高,投入多,週期長,唯有依託國家長期投資,集中人力、物力與財力於其中,堅持下去,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2016年7月13日,中國航發開始放“單飛”,實現了飛發分離,搞飛機的去搞飛機,搞發動機只是搞發動機,不再急功近利,使發動機與飛機劃等號,短期之內也許看不出來什麼,重在積累技術,集中精力潛心做好預研,有助於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於中國航發隊伍中來,再不用擔心餓飯,什麼都能倒航發不能倒,以國家的前途、命運、意志和決心,形成一個真正搞航發的環境,這是重要的。

一百年也要搞。每有人扯開嗓子嚷嚷,落後了多少年,可是呢,我們的航發還缺少頂尖級人物,有航發專家說,學理的人不多,原因正在於科研單位窮首皓經一輩子,有可能成,也有可能不成。年輕人總是擠破腦殼加入到那些優秀產業去,而那些好的產業可是我們幾輩人努力的結果呀,有人講,一款CFM56賺得盆滿缽滿,就夠整個中國航空隊伍發十年的工資,我們也可以,這需要你我的加入,而非整天扯著嗓子大聲嚷嚷,怨氣沖天憤世嫉俗沒有用,航發有關國家命運與前途,正在我們自己努力,國家急需立志獻身航發的人。航發,我們不能沒有,是一個真正輸不起的產業,就是落後再多也得搞出來,現在三巨頭也不只是吃老本,人家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才有的今天,自古有奇工巧匠之能的中國,沒有什麼不可以。

到航發去。中國航發現在是一個擁有46個單位,3個大修廠,資產達到1000多億的大型國企,就是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炒股之人鹹知,中航動力、中航動控、成發科技,現在都歸了航發,收益還是不錯的,這是我們經過多年努力的結果,如今“太行”已成,這是我國三代戰鬥機的心臟,改進型號WS-10B成功進行了裝機實驗,還有新中推WS-13也已經成熟起來,2016年已經交付了800臺,並擁有多種改型,型號已到了G,說明我們的努力是有成的,成功了即可有效益,養得起,待遇越來越高,這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進來,尤其是那些立志報國的志士們。如果說航發的獨立是尊重客觀規律的結果,那麼健全體制,理應內部關係,將有助於獎優罰劣使人才得以健康成長,做到了真正尊重知識和人才。叫響了到航發去,獻身航發,就是國家精英之士。

差距還有多大?按有些人的說法大了去,要問大到哪不知,航發人的總結有三難,從設計,加工組裝到材料,且看今年公開爆出的材料消息,南京理工大學的陳光發明的鈦鋁單晶合金,將承溫能力提升了150-250度,要知道提高個十幾度就是一代呀,使我們的渦輪材料技術從差距變為先進,並且先進了若干代,什麼是超越?這就是超前,這個超前是最重要者。像這樣的超越有多少?根據公開披露,中國近年一款引流推力矢量發動機技術,實現了跨越,下一步就是工程化,還有,變循環發動機技術,似乎搞得也不賴呢。可以說現在的局面已明朗起來,完全沒必要在那整天唉聲嘆息引喻失義自形漸悔,我們的專家總在那解釋,發動機的難點,有助於提高國人對發動機基本規律的認識,我們強調差距的目的在於正在積極努力,鼓足勇氣與鬥志,而非使人垂頭喪氣。


魂舞大漠


感覺沒啥變化,口號換了,衣服換了,標誌換了,工資長了,人還是那個人,體制還是那個體制,不要臉還是那麼不要臉,發個廣告,株洲608所HR(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朱允剛真是王8…蛋生養的,毫無誠信,害人一輩子…如打擾,真心抱歉,不喜勿噴…對了現在應該是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了…不喜勿噴[/cp]


氫氧化鈉水溶液


沒發現有多大進展,基礎理論不行,光靠試驗造航空發動機肯定不行。首先,沒有嚴謹的理論,設計出來的發動機不可能接近先進水平,再怎麼試驗也是在落後的基礎上不斷試驗,就像美國在山頂建樓,而我們在山腳建樓,力氣沒少費,建的再高也難追上人家一樣。所以理論高度必須首先達到才行。


招思木響


上市公司煉石有色收購了加德納之後,曹建國董事長親自帶隊到Derby,到加德納總部調研,我認定曹是幹實事的人!加德納除為空客提供零配件外,還為羅羅公司提供零配件。去一趟就可以定下來:1.加德納能為國內兩機攻關做什麼,把項目拿回國內建廠生產,2.國內需要的,加德納又不能生產的→下一步的併購標的定下來了!為曹董事必躬親點贊


高鳳久


又出一批新單位,,還是那些舊東西,,研究不出來任何的航發,,只是免強的湊合太行,,改來變去也是不太強,,賴這賴那也是沒大進展,,每年糟蹋國家天文數字經費,,不如重聘請懂業務外國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