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別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干趕不走


曾看到這麼一個帖子,這樣的加班文化還真是很有意思: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關於加班,曾有一個調查,當時某機構調查了15,000位職場人,結果顯示:加班已然是上班族面臨的普遍問題,加班制度極不完善。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96%的人都加班,經常加班的職場人佔三分之一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沒有加班數,有80%的人最終放棄爭取

分享一個職場案例,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

小王24歲,目前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程序開發。近期,小王他們團隊五六個人接了北京一個大公司的外包項目,常常要加班,小夜班到晚上8點,大夜班到晚上10點,但也沒人抱怨,因為這在互聯網公司是常態了,而且加班費也是按三倍工資給的。

但老闆總是是嫌棄他們工作效率低,週一開例會,PPT最後又出現了杭州阿里巴巴大廈深夜依然燈火輝煌的照片,老闆:“看人家阿里巴巴的員工,天天加班到深夜,成功不是偶然的,都需要辛苦付出……我還從來沒有這麼要求過你們,我們的工作環境還是很輕鬆的,可是再看看你們的工作效率……”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員工心裡的吶喊:可你不是馬雲啊

其實,每次老闆開完會、講了這番話,員工都要在小群裡吐槽老闆:每次PPT最後都要用那張照片謝幕,真的太懶了!就不能換個圖;真是聽得我腦殼都起包了……

小王說:“其實每次老闆說什麼看人家阿里巴巴的員工如何如何,大家都想回他一句:可你也不是馬雲啊!”不過,沒人真的敢這樣做就是了。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倘若員工加班是被逼的,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1、老闆在時,裝作很認真的樣子,老闆不在時,各玩各的,聊天的聊天,玩遊戲的玩遊戲。

2、員工互相傳播負能量,各種抱怨,各種排斥。

3、員工裝得很辛苦,企業造成大量資源浪費。

4、對於一些生產型員工來說,通過延長時間可能會產生價值,而對於腦力工作者來說,沒靈感,就是呆上一天一夜也沒有用。對於企業和員工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老闆到底想要的是加班,還是利益?

老闆真的是想要得到員工更多的時間嗎?顯然不是。做老闆的心裡都清楚,無非就是想通過增加員工的工作時間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

只要員工做出了老闆想要的結果,加不加班其實沒那麼重要。但是很多企業本末倒置,一味要求加班,卻沒有給員工足夠的動力和激勵,讓他去完成本該上班時間就能完成的工作。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在傳統的薪酬模式下,員工效率上不來,混加班,目的就是因為有那一點可憐的加班費,所以在效率上往往會出現怠工現象!到交付是就急忙加班趕貨。人力資源意味著人力成本。因此,企業必須對現有的薪酬模式進行變革。

人是有惰性的,很多時候,對管理者加強管理等於增加他的負擔,沒利益驅動的話,大多數人都只會敷衍了事。利益在哪裡,行動力就在哪裡,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統一的思維。企業是老闆的,浪費掉的錢,都是老闆的錢,和員工無關。在這種薪酬機制下,誰還會把浪費當一回事?

面對這些問題不能僅依靠管理制度來要求,而是做績效管理,因為沒有績效管理就談不上管理。與其管理,不如激勵!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績效激勵是績效在前,激勵在後,也就是說,員工要想實現高收入,前提你就必須做到高績效,所以績效激勵主要做好以下兩點:

績效指標利益捆綁

1)設計激勵指標

設計的每一個績效指標都是清晰可量化的,可以用數據表達的,這些指標都是企業當下所需要的。

如銷售額、毛利額、成本率、人創績效、回款率、工資費用率、可控費用率、客戶滿意度、員工流失率等,這些數據都是以結果為導向。

2)指標與薪酬掛鉤

找出每個崗位的激勵指標後,我們再把這些指標和員工的薪酬掛鉤,然後根據實際的數據以效果來付費,最終決定員工的工資收入高低。

這種指標一般與管理幹部、業務型、生產型員工捆綁。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同傳統薪酬、績效模式相比,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著眼於三個要點:

1、高績效高薪酬:

  •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

  • 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

  • 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2、利益趨同:

  • 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

  • 而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3、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1. 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

  2. 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

  3. 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

KSF認為,管理者關心自己的收入卻在為別人幹,經營者關心績效和結果但為自己幹,企業應該讓更多的管理者轉變成為經營者,貢獻更高的價值就能獲得更多的分享。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下文所講的:激勵性KSF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資料。

購買此書後,可獲得以下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2部KSF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4、免費解答績效困惑。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操作設計指引:

一、指標數量:

  • 中高層:6-8個,最多不得超過10個,呈上啟下,動態平衡。

  • 決策層:3-5個,聚焦重點。

  • 操作層:3-5個,項目多、指標少。

二、指標權重:

  • 單個指標,最高權重不超過40%,最小的不得低於5%。

  • 經營類:產值面指標占權重50-70%,價值面指標占權重30-50%。

  • 管理類:產值面指標占權重10-30%,價值面指標占權重70-90%。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三、考核工資:

  • 經營類崗位:

考核工資佔月度薪酬60-80%。

  • 管理類崗位:

考核工資佔月度薪酬50-60%。

四、平衡點:

  • 如果全年波動不大,用1個平衡點。

  • 如果局部波動很大,用2個平衡點:11+1。

  • 如果淡旺季很明顯,用2個平衡點:A+B。

  • 如果波動跟努力關聯性小,外部影響力大,用12個平衡點:同期比對。

  • 如果對未來市場有較大的壓力,可下移平衡點5-10%。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的實際落地應用模式

一個完整的績效考核系統應該是多層次,注重平衡性的,需要從利益驅動、文化驅動、事業驅動等滿足員工全方位多層次的需求,要綜合關注人的現實需求與心理需求,充分考慮激勵的豐富和多元化。

1)積分式管理:全面衡量員工的表現與貢獻,激勵努力的過程,建立積極、正面、快樂的績效文化。關注文化層面的驅動。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2)PPV:二線操作類崗位是很多公司的績效考核難點,可以通過PPV方案此方案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主動去發掘工作產值價值點,主動多幹事,通過提升個人的產值、價值增加相應的收入。適用於二線基礎崗位,操作型人員,真正實現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3)合夥人/小溼股:共享企業超額利潤,激發員工的主人翁的精神,實現從打工者到經營者,逐步成為企業的所有者的一系列轉變。

4)KSF:打破了傳統定崗、定編、定員、定任務、定薪資等級的各種侷限性,實現寬帶薪酬。

老闆:彆強制員工加班,做好這種薪酬激勵機制,員工主動幹趕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