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成绩到群引不满:当教师成为高危职业,谁来用心栽培我们的孩子

发成绩到群引不满:当教师成为高危职业,谁来用心栽培我们的孩子

01

今天,一条新闻上了热搜榜。

河南驻马店一小学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家长群,引发个别家长不满。

家长声称要老师登门道歉,否则告到教体局。

老师表示: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申请辞职。

看完后,五味杂陈。

前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灵魂主宰着我们的思想和肉体,既是灵魂的工程师,就意味着神圣崇高,理应得到尊重敬畏。

这个事件中,老师因为一个小“过失”,轻则要“登门道歉”,重则丢掉饭碗。

老师甚至心生魔障,连纠正词语,都会胆战心惊,“当纠正学生默写在黑板上的词语时,我冒了一身冷汗,如果写错字的同学,心灵受到了伤害,回家自杀了,或者若干年之后自杀了,说是因为我指出了他的错误才轻生的,我该如何面对自己?”

细思极恐,我们看不出这个职业的神圣崇高。

仔细品味家长的要求,会发现:话里话外,没有商量的余地,恐吓意味极浓。感受不到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尊重与敬畏。

当教师一职成为服务行业,成为高危职业,我们还能期待谁来用心栽培我们的孩子?

发成绩到群引不满:当教师成为高危职业,谁来用心栽培我们的孩子

02

不得不承认,公开孩子成绩,确实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经常考试,每星期班级一小考,每月学校一大考,加上期中、期末,考试成了我们学生的家常便饭。

最要命的是,每次考试必有排名,尤其是学校统考的,还会把名次印刷出来,谁先谁后,一目了然。

考得好的同学,老师夸奖,同学羡慕,犹如众星捧月。

考得差的同学呢,老师批评,同学看不起,家长打骂,自己自卑,心理素质若不强大一点,简直就没办法活到成年。

一直以为,排名这事伤害的只是成绩差的孩子。

不久前,跟一个初中时期的学霸同学聊天,才知并非如此。

她说:“你不知道我那时候过的什么日子,为了维持年级第一,满足我爸妈的虚荣心,我是起早贪黑,拼了命地学。”

“初中时光多美好啊,我那时好像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关注,眼里只有书,简直就是一个学习机器。如果时光能倒流,我可能连考试都不会去参加。实在是太憎恶了。”

原来,“学霸”孩子,也会被成绩排名所伤害。

很多父母,其实并不想给孩子太多压力,但是无奈环境所迫。

学前时光还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多家长也可以做到心态良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孩子一旦进入校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你不努力,别人在努力,你的孩子在愉快玩耍时,别人的孩子在拼命“啃"书。

眼见着他(她)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垫底,自尊心、自信心日益磨损,你还可以做到足够淡定从容吗?大多家长想到这个,就不由自主变得焦虑,重新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

所幸,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明确规定:控制考试次数,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发成绩到群引不满:当教师成为高危职业,谁来用心栽培我们的孩子

03

政策是好的,从学校到老师,都在认真贯彻执行。

上学期期末,我想了解我家女儿的成绩,班主任不仅不告诉孩子成绩处于什么地带,甚至考多少分都不说,只是微笑着说还不错。

然而,有些老师一时还不能适应,会变着法子,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监督。

有的把优秀同学的试卷、报听写成绩拍照发到群里,希望起示范效应;有的把最差的一部分拍照发到群里,并隐去孩子姓名,让家长自己“对号入座”。真可谓用心良苦。

优秀同学的家长,当然没什么问题,开心还来不得。

但是那些被当作“反面教材”学生的家长,则会分出不同的情况。

能体谅老师用心的家长,可能未必赞同老师的方式,却一定会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孩子进步,把功夫下到自家孩子身上。

不能体谅的家长呢?则会怪罪老师。

有个孩子,报听写有错误,可能家长比较忙,作业本被打回几次,让重新订正。但是,每次订正的结果都是错误的。

老师可能也是耐心耗尽,拍照发到群里,提醒家长多关心一下孩子的作业,还表扬了几个作业做得好的同学。

家长半天没回复,回复时,直接来一句“xx老师,我不知道我做什么事得罪你了,我对不起您,我现在给您道歉”,很明显,对老师的做法不满意。

老师的方式也许不妥,但动机却是好的。

发泄情绪,上纲上线,走极端途径,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症节所在,沟通交流,对症下药,方为明智之举。

发成绩到群引不满:当教师成为高危职业,谁来用心栽培我们的孩子

0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生生涯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多由老师处习得。我们不能只强调老师“教书育人”的义务,而不授予其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看到有的评论说:这点小事,老师都要辞职,是不是太玻璃心?

当你看到网上那些屡见不鲜的新闻:中学生打骂老师,小学生对老师爆粗口,家长殴打老师……你还会认为,老师仅仅是玻璃心吗?

当曾经神圣威严的教师,发展成为高危职业,胆战心惊,如履薄冰。有良知、有远见的人,感受到的应该不仅仅是心酸吧?

有孩子的父母,都有过陪写作业的经历,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明知打骂吼不对,但望子成龙心切下,有时还是难以克制。

而老师呢?只能传授知识,遇到问题时,不仅打不得,骂不得,甚至说也说不得。

一班那么多孩子,老师不知道自己的哪一句话或者哪一个行为,就会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

当所有的老师都变得谨小慎微,明哲保身,谁还会真正把心思花在栽培孩子上?

我国一直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事师之犹事父也”、“为学莫重于尊师”。

家长有“尚方宝剑”是好事,切忌不可滥用。

​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