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又愛又痛的房地產

讓人又愛又痛的房地產

近年來,關於房地產的話題在各種媒體上議論不斷、爭論不休。歸結起來有幾種觀點:一是大中城市房價百姓不能承受論,二是政府不作為或調控不利論,三是開發商暴利、黑心論。

客觀的說,房地產二十多年來的高速發展,讓我們很大一部人改善了居住條件,我國從人均居住4平米的狹小空間,擴展到人均26平米的中等範圍。還有一部分人,通過房地產實現了財富的增值。當然,也有一大部分人,在承受如今的高房價之痛。

如今,房子成了一個全民關注的問題,有人愛,有人痛,但就如一首詩裡講的,“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對於房子而言,“你愛,或者你痛恨,還是要住在裡面,不能離開”。

我們無論對於房地產懷有什麼樣的情緒,他依然在按著自身的規律在變化,不會因為我們的高興或者憂傷而有所改變。所以,對於房地產,正確的態度是:認真的研究他,仔細的琢磨他,把握住他變化的規律,讓他為我們所用。

我們總說房地產,那什麼是房地產呢,首先我們來認識他。

房地產業是指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的產業。

這個怎麼理解呢,大體上分四大塊,第一塊是土地開發和房屋開發,第二塊是

房地產出售和租賃等。第三塊是房地產產業管理和產權產籍管理,第四塊是服務,範圍比較廣泛。如房地產估價、信息諮詢、經紀公司、經紀人等中介機構和中介人提供的中介服務以及房地產出售或者租賃後的維修保養、清潔綠化、治安保衛和商業服務等。

那房地產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佔據什麼作用呢?

我很明白的告訴你: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

所謂基礎性產業是指該產業或行業在國民經濟中是社會再生產和各種經濟活動的載體,是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從整個社會發展的角度上來說,房地產業橫跨生產、流通、消費三大領域,在增加財政收入,創造就業,改善居住條件,提高城市居民居住條件,帶動相關產業等諸多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於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被稱作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房地產業的基礎性地位,我把他總結出以下幾點:居住場所,工作必備,城建必需,政府財源,就業利器。

1、居住和生活的場所

房地產業為勞動力提供生存和發展最必需的條件——住宅和各項配套服務設施。隨著大量勞動力湧入城市,對住房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地產業的發展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沒有住宅及與之配套的文化、娛樂、體育、教育、衛生、公共設施等用地和用房,就沒有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的素質就不可能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提高,社會經濟就不能得到發展。

2、工作和生產的必備要素

房地產業為社會提供的房地產商品,是國民經濟各行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社會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和空間場所。

房地產業為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提供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房和地。離開了土地,農業勞動生產就無法進行,工業、商業、服務業、金融業等各行各業也都需要以房屋作為工作和生產的場地。

3、城市建設的必需

房地產業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和城市的建設。現代社會工業化、現代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城市化發展的過程。而就一個城市的形成發展來說,土地、房屋、道路及其他公用設施的規劃、開發和建設,構成了城市的基本框架。

4、政府的財政收入

房地產業還極大的增加了財政收入、利稅上繳與實物地租。房地產業是一個高附加值產業,利用土地開發和房屋建設,可為國家提供大量的積累資金,為國家創造大量的財政稅收收入。

5、就業的利器

房地產業的發展是提高我國就業水平、特別是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保證。人口多、就業壓力大、大量的農業人口需要轉移到非農產業中來、農民的收入水平需要提高是我國面臨的現實,我們不能離開這個現實來空談理想。而房地產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這幾個因素裡面,與我們生活相關最密切的就是第一個,就是居住和生活的場所。在以後的文章裡,老戎的地產江湖將根據買房的各個階段,來撰寫一系列的文章,歡迎持續觀看。

書歸正傳,目前,在我國,房地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

房地產作為一個重要產業,對眾多關聯產業有較強的拉動作用;房地產投資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社會投資和國民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其影響較大的幾個關聯產業,如建築業、金屬和非金屬製品業、金融保險業等也都直接關係到國家金融安全和社會的穩定。

房地產行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在一定時期內不會改變。國家會根據經濟上的發展要求對其進行短暫的調整,不會對其傷筋動骨。所以,我們從時間上拉開來看,房地產也既不會超速發展,也不會萎縮衰退,他的發展就像一條波動的曲線,在進行螺旋式的上升。

再次預告:老戎的地產江湖將根據買房的各個階段,來撰寫一系列的文章,歡迎持續觀看,如果您有關於房地產的問題,歡迎您在留言區留言。我們將一一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