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農藥實用手冊,沒有之一!(強烈建議收藏)

史上最全的農藥實用手冊,沒有之一!(強烈建議收藏)

一、什麼是農藥?

二、農藥品種如何分類?

農藥品種很多,迄今為止,在世界各國註冊的已有1500多種,其中常用的達300餘種。為了研究和使用上的方便,常常從不同角度把農藥進行分類。其分類的方式較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種:

(1)按主要用途分類有:殺蟲劑、殺蟎劑、殺鼠劑、殺軟體動物劑、殺菌劑、殺線蟲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

(2)按來源分類可分為:礦物源農藥(無機化合物)、生物源農藥(天然有機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學合成農藥三大類。

(3)按化學結構分類:有機合成農藥的化學結構類型有數十種之多,主要的有:有機磷(膦)、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有機氯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酰胺類化合物、脲類化合物、醚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苯氧羧酸類、三氮苯類、二氮苯類、苯甲酸類、脒類、三唑類、雜環類、香豆素類、有機金屬化合物等等。

三、什麼是礦物(源)農藥?化學合成農藥?生物農藥?

礦物(源)農藥:起源於天然礦物原料的無機化合物和石油的農藥,統稱為礦物源農藥。它包括砷化物、硫化物、銅化物、磷化物和氟化物,以及石油乳劑等。對以用作殺蟲劑、殺鼠劑、殺菌劑和除草劑。

化學合成農藥:是由人工研製合成,並由化學工業生產的一類農藥,其中有些是以天然產品中的活性物質作為母體,進行模擬合成或作為模版據以結構改造、研究合成效果更好的類似化合物,這叫仿生合成農藥。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資源開發的農藥。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因而生物農藥相應地分為動物農藥、植物農藥和微生物農藥三大類。

四、一種農藥都有哪些名稱?

農藥名稱是它的生物活性即有效成分的稱謂。一般來說,一種農藥的名稱有

化學名稱通用名稱商品名稱

化學名稱:是按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根據化學命名原則,定出化合物的名稱。

通用名稱:即農藥品種簡短的“學名”,是標準化機構規定農藥生物活性有效成分的名稱。

商品名稱:農藥生產廠為其產品流通需要在有關管理機關登記註冊所用名稱。

五、農藥“三證”指的是什麼?

農藥”三證”:農藥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藥生產批准文件農藥標準農藥登記證

。”三證”以產品為單位發放,即每種農藥產品,同一種農藥產品不同廠家生產,都各有各自的”三證”。

六、農藥標準的定義是什麼?分為幾級?

農藥標準是農藥產品質量技術指標及其相應檢測方法標準化的合理規定。

農藥標準按其等級和適用範圍分為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又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標準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兩種。國家標準由各國自行制訂。

我國的農藥標準分為三級:企業標準、行業標準(部頒標準)和國家標準

七、什麼樣的農藥稱為假農藥、劣質農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農藥:

(1)所含有效成分名稱與核准的標籤不符;

(2)以非農藥冒充農藥或者以他種農藥冒充此種農藥;

(3)假冒、偽造、轉讓農藥登記證或農藥標籤;

(4)國家正式公佈禁止生產或撤銷登記的農藥(因其已不能作為農藥使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劣質農藥:

(1)產品質量與農藥產品標準要求嚴重不符的;

(2)超過質量保證期並失去使用價值的;或限時使用而未標明失效時間的;

(3)混有能夠導致藥害或其他損失的有害成分的;

(4)包裝或標籤嚴重損壞的。

八、什麼叫做農藥保質期?對經營者和使用者有何意義?

農藥產品在工廠生產包裝之日到沒有降質降效的最後日期的這段時期叫做保質期。在保質期內,農藥產品質量不能低於質量標準規定的各項技術指標值,使用者按農藥標籤上的防治對象、使用方法、使用濃度(或劑量)等各項規定應用,應能達到滿意的防治效果而並不會產生藥害。

九、有哪些因素能引起在貯存運輸中農藥質量發生變化?

化學農藥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而合成的化學品。

農藥既然是一種化學物質,當然也要受外界光、熱、溼度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而使原有的性能發生變化,甚至會變質失效。引起在貯存、運輸中農藥質量變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①溫度。溫度越高對農藥質量影響越大。另外,氣溫低於零度以下對農藥質量也有影響,特別是液體農藥,容易發生結晶或沉澱,降低乳化力、降低藥效。

②溼度。空氣中溼度太大會引起農藥質量發生變化,影響藥效。特別是粉劑或可溼性粉劑農藥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分後,容易使粉粒結團或結塊,降低粉劑流動性或可溼性粉劑的懸乳率等,從而降低防治效果。

③光照。光照也是一個造成農藥變質減效很重要的因素,它能促使農藥中有效成分發生光化反應,分解有效成分。

④原材料質量。原材料質量高,生產出的農藥含量也高;原材料質量低,不僅成品有效成分低,還產生不少的雜質,增加農藥對人畜的毒性。這在有機磷農藥合成中最為明顯。

⑤農藥包裝。特別是乳油類農藥封口要嚴密。如包裝不嚴密不完好,容易引起產品吸潮分解和揮發,且容易接觸到空氣發生氧化分解引起質量變化。如氧樂果便有這種情況。

根據農藥的一些物理化學性質,除了溫度、溼度、日光、空氣、壓力等對農藥的質量有影響外,還有酸與鹼對農藥的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絕大多數農藥在貯存中都不能與酸或鹼性物質接觸。

十、為什麼農藥不能和化肥貯放同一倉庫裡?

化肥的品種較多,農藥的品種就更多了,而且它們的性質又各不相同。如化肥有易揮發的、易爆炸的,有酸性的,也有鹼性的。農藥也有易分解的、易燃的、易爆炸的,而且是有毒的。所以不能同庫存放。

十一、如何辨別農藥的質量?

(一)粉劑

1.外觀

粉劑的外觀應為疏鬆的細粉,無團塊。

2.吸溼性

在取藥粉測吸溼性之前,先查看一下粉劑包裝紙袋外面有沒有潮溼的情況,如果有,當然是吸溼性大的表現。然後從袋裡取出一點藥粉倒在一張白紙上,拿起白紙,用拇指和食指在紙外面捏一下,如果粘成一片就表明這種藥粉已吸潮,如果這種藥粉是噴粉用的就表明質量不好;如果仍舊是鬆散的細粉,表明是好的噴粉藥劑。對於可溼性粉劑的吸溼性要比一般粉劑大一些,但是這種藥劑反正是兌水用的,吸溼性對它的影響比噴粉用的粉劑小。不過吸潮總不是好事情,因為農藥受溼後容易變質。

(二)可溼性粉劑

1.外觀

應為很細的疏鬆粉末,無團塊。

2.溼潤性

用一隻大口的玻璃瓶,裡面裝上水,然後用小勺輕輕地從上面把一勺可溼性粉劑倒在水面上,2分鐘以後,如果能夠全部溼透並且逐漸沉下的,就是潤溼性好的可溼性粉劑;如果藥粉還是漂在水面上,那就是潤溼性差的藥劑。用這種方法也可以區別出哪一種是可溼性粉劑,哪一種是撒粉用的粉劑,容易溼潤的是可溼性粉劑。一般粉劑不被潤溼。

3.懸浮性

把上面測過溼潤性的玻璃瓶口堵好,來回振搖30次,然後放置10分鐘,看一看。如果藥液仍然是渾濁的,瓶底沉下的藥粉不多時,就是懸浮性比較好的可溼性粉劑;如果有一多半都已沉下或者藥液已近澄清,懸浮性能就不好;若全部藥粉都已沉到瓶底時,就是懸浮性很差的可溼性粉劑;如果藥劑凝成一團也說明不是好的可溼性粉劑。

(三)乳油

1.外觀

先看看藥瓶裡的乳油是不是已經分層,再看一看是不是已經渾濁,有沒有結晶析出來,凡是不分層、不渾濁又沒有結晶的乳油都是好的乳油。而有分層、渾濁或有結晶析出來的乳油就是已經變質的,使用起來藥效就差。當然,如果乳油是放在很冷的溫度下,發現有結晶,待放到室溫下又能溶解時,不能認為是變質。

2.乳化性

把一份體積的乳油倒進19份體積的水裡,混合以後搖30下,然後靜置半個小時,看一看有沒有油狀物或膏狀物浮在水面上,再看一看底部有沒有沉澱物,如果都沒有,就表明該藥劑的乳化力很好。當測乳化性的時候,如果放到水裡的乳油能夠自己很快地擴散開,變成白色就是最好的乳油,這種不用攪動自己就能擴散開的乳油,也叫擴散力強的乳劑;如果出現明顯的沉澱物,或者水面有浮油、乳膏就是乳化性能差的乳油。

(四)、懸浮劑

懸浮劑應為略帶粘稠的、可流動的懸浮液,其粘度非常小,均勻。若因長時間存放出現分層,經手搖動可恢復均勻狀態的,仍可視為合格產品。如果不能重新變成均勻的懸浮液,底部的沉澱物搖不起來,懸浮性能就不好。

十二、農藥的混合使用應注意哪些問題?

(1)要明確農藥混合使用的目的,不能為混用而混用。農藥混合使用上要應達到增效、兼治和擴大防治範圍的目的。如不能達到上述的目的,就不應混用。否則就會造成浪費,收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還會造成藥害。

(2)農藥混合後不應發生不良的化學和物理變化。如藥劑混合後不被分解,乳油不被破壞,懸浮液不產生絮聚或大量沉澱現象,即可混合使用。

(3)混合後的混合藥液(藥粉),對作物不應出現藥害現象,如出現藥害,就不能相互混合使用。

(4)藥劑混合後,應該是提高了混合藥液的藥效

,至少不應降低藥效,也就是說,混配後要增效。

5)藥劑混合後,其混合液的急性毒性一般不能高於各自原來的毒性,也就是說不能增毒。

十三、藥害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1)錯用在敏感作物上。多數農藥均有其相應的敏感作物,嚴防誤用。

(2)在作物的敏感階段用藥。作物不同的生育階段對藥劑的抵抗能力不同,一般講,種子耐藥力最強,多數作物苗期、花期易發生藥害,禾本科作物孕穗期對藥劑比較敏感,分櫱期至孕穗前對藥劑敏感性差。

(3)氣溫高、溼度大、日照強易產生藥害。例如石硫合劑在32℃以上高溫天氣使用極易產生藥害。也有少數藥劑在低溫情況下使用易產生藥害。

(4)藥量過多、濃度過高或施藥方法不當。作物對農藥的耐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用藥量過多或濃度過高,都會使作物產生藥害。

(5)不恰當混用。每種農藥都有一定的配合力,錯誤混用常造成藥害。

十四、作物藥害有什麼症狀?

(1)斑點

斑點藥害主要發生在葉片上,有時也在莖稈或果實表皮上。常見的有褐斑、黃斑、枯斑、網斑等。藥斑與生理性病害的斑點不同,藥斑在植株上分佈沒有規律性,整個地塊發生有輕有重。病斑通常發生普遍,植株出現症狀的部位較一致。藥斑與真菌性病害的斑點也不一樣,藥斑大小,形狀變化大,病斑具有發病中心、斑點形狀較一致。

(2)黃化

黃化可發生在植株莖葉部位,以葉片黃化發生較多。引起黃化的主要原因是農藥阻礙了葉綠素的正常光合作用。輕度發生表現為葉片發黃,重度發生表現為全株發黃。葉片黃化又有心葉發黃和基葉發黃之分。藥害引起的黃化與營養元素缺乏引起的黃化有所區別,前者常常由黃葉變成枯葉,晴天多,黃化產生快,陰雨天多,黃化產生慢。後者常與土壤肥力有關,全地塊黃苗表現一致。與病毒引起的黃化相比,後者黃葉常有碎綠狀表現,且病株表現系統性症狀,在田間病株與健株混生。

(3)畸形

由藥害引起的畸形可發生於作物莖葉和根部,常見的有卷葉、叢生、腫根、畸形穗、畸形果等。藥害畸形與病毒病害畸形不同,前者發生普遍,植株上表現局部症狀,後者往往零星發生,表現系統性症狀,常在葉片混有碎綠明脈,皺葉等症狀。

(4)枯萎

藥害枯萎往往整株表現症狀,大多由除草劑引起。藥害引起的枯萎與植株染病後引起的枯萎症狀不同,前者沒有發病中心,且大多發生過程較遲緩,先黃化,後死苗,根莖輸導組織無褐變;而後者多是根莖輸導組織堵塞,當陽光照射,蒸發量大時,先萎蔫,後失綠死苗,根基導管常有褐變。

(5)生長停滯

這類藥害是抑制了作物的正常生長,使植株生長緩慢,除草劑藥害一般均有此現象,只是多少不同而已。藥害引起的緩長與生理病害的發僵和缺素症比較,前者往往伴有藥觸或其他藥害症狀,而後者中毒發僵表現為根系生長差,缺素症發僵則表現為葉色發黃或暗綠。

(6)不孕

不孕症是作物生殖生長期用藥不當而引起的一種藥害反映。藥害不孕與氣候因素引起的不孕二者不同,前者為全株不孕,有時雖部分結實,但混有其它藥害症狀;而氣候引起的不孕無其他症狀,也極少出現全株性不孕現象。

(7)脫落

這種藥害大多表現在果樹及部分雙子葉植物上,有落葉、落花、落果等症狀。注意藥害引起的落葉、落花、落果與大氣或栽培因素引起的落葉、落花、落果不同,前者常伴有其他藥害症狀,如產生黃化、枯焦後,再落葉。而後者常與災害性天氣有關,在大風、暴雨、高溫時常會出現。栽培因素住要是缺肥或生長過多而引起落花、落果。

(8)劣果

此類藥害表現在植物的果實上,使果實體積變小,果表異常,品質變劣,影響食用價值。藥害引起的劣果與病害造成的劣果不同,前者只有病狀,無病徵,有時還伴有其他藥害症狀;後者有病狀,也多有病徵,有些病毒性病害則表現出系統性症狀,或不表現其他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