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卫青不败由天幸,卫青官至大司马,仅仅是因为幸运吗?

王维《老将行》中,有这样两句诗: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不止是王维,古代许多文人都是如此,哀叹李广命运多舛,而把卫青的成功归结为“天幸”、“裙带”。

王维诗:卫青不败由天幸,卫青官至大司马,仅仅是因为幸运吗?

然而,命运是最公平的。小成就可能靠侥幸,真正的成功只能靠实力。更何况汉武帝不是昏君,怎么可能因为宠爱一个女人,就把“大司马”这样重要的官职随便封出去?那么,卫青又是凭借着什么,由一个身份低微的马奴,变成了一个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大臣?

王维诗:卫青不败由天幸,卫青官至大司马,仅仅是因为幸运吗?

一、权利争斗,渔人得利。

汉武帝是一个很重视权利的皇帝。可能是因为他幼年的经历—开始是宠妃栗氏得志,在后宫中横行霸道。后来姑母馆陶公主在父亲汉景帝面前反复进言,他才成为了太子。成为太子后,又遭到了丞相周亚夫的反对。他的父亲采用雷霆手腕,搜罗罪名将周亚夫投入监狱。最终周亚夫不堪受辱,绝食而死。他的太子之位,才终于做稳。

王维诗:卫青不败由天幸,卫青官至大司马,仅仅是因为幸运吗?

成为太子的经过告诉他,后宫得注意;父亲与周亚夫的交锋告诉他,权臣的可憎和君王的威势。汉武帝一朝,不仅是李广,整个陇西李家,乃至整个朝廷的“旧派”都遭到了强烈的打击。李广一直不得封侯,李敢被霍去病杀死后汉武帝反而为霍去病遮掩,司马迁为李陵进言获罪,险些被处死……。不走运的,不仅李广一人,还包括所有的旧派大臣。哪里有什么运气好坏?不过是圣意阴晴,皇帝自己心里有所好恶罢了。形势比人强,卫青作为新派成员,又背景简单,身份低微易于控制,自然深得汉武帝宠幸。

王维诗:卫青不败由天幸,卫青官至大司马,仅仅是因为幸运吗?

二、恃功不傲,恃宠不娇。

卫青能在朝中安身立命,步步高升。和他侍君有道是分不开的。司马迁讨厌卫青,把卫青列入了《佞幸传》。他在其中记载道“以和柔自媚于上,而天下未有称也。”剔除其中的偏见和情绪,我们只看“和柔”二字。都说伴君如伴虎,皇帝一不留神就会翻脸。尤其是汉武帝这种早年经历坎坷的皇帝,猜忌心最重。卫青起点低,性格温驯和顺,有功劳也不肯骄傲,得宠后做事就更加谨慎。这样的性格,最适合汉武帝了。

王维诗:卫青不败由天幸,卫青官至大司马,仅仅是因为幸运吗?

而卫青出身寒微,除了汉武帝没有其它依靠,最能让汉武帝放心。其实何止卫青,公孙贺因为一篇文章成为公卿,最后成为丞相;苏武一家“位列将,爵通侯。”汉武帝一朝,能得到重用,身居高位的,几乎全是寒门。

王维诗:卫青不败由天幸,卫青官至大司马,仅仅是因为幸运吗?

三、宽和仁厚,才华出众。

卫青得势,除了性格好,形格好,他自己的品质才华也是重要原因。卫青成为大司马之后,处事依旧谨慎宽和。卫青和李广一起出征,李广违背禁令,应该受罚。然而李广不愿受辱,拔剑自杀。李广之子李敢因此怨恨卫青,竟然刺杀卫青。这件事情当然没有成功,事后卫青把这件事瞒了下来。卫青是大司马,长平侯,又是天子宠臣,皇后的亲弟弟。他要想追究责任,不仅李敢,恐怕整个李家都吃不了兜着走。卫青回护李敢,可见其仁厚。至于才能,七次出征匈奴足证明。

王维诗:卫青不败由天幸,卫青官至大司马,仅仅是因为幸运吗?

卫青并不比其他人幸运。相反,汉武帝虽然用人不拘一格,但刻薄寡恩好猜忌,是个让臣子很辛苦的君王。卫青建功立业没多久,就遭遇了汉武帝的打压。幸好卫青宠辱不惊,并不与汉武帝冲突。他又生性谨慎和顺,这才得以寿终正寝。然而卫青死后,第三次巫蛊之祸,卫氏几乎遭了灭顶之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