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文、公關和被點名「大V」的背後 是金錢與利益糾葛的灰色地帶

事後,儘管藍標的“妹子們”及時予以“回擊”,但卻依舊難以平息吃瓜群眾對於大V的質疑。與其說是網友們不信辛苦的公關妹子,倒不如說是看不慣所謂網紅大V斂財的“吃相”。

爆文、公关和被点名“大V”的背后 是金钱与利益纠葛的灰色地带

來源丨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刷量並不新鮮,“面子”需求巨大

爆文、公关和被点名“大V”的背后 是金钱与利益纠葛的灰色地带

“大V、網紅可能很多都是靠刷量才能撐起自己的門面,也因為有他們才撐起了刷量的行當。”

然而,要是通過加粉、刷量“輔助”完成,很快就會出現一個行業大號。在以粉絲數量多少定推廣費用高低的營銷大環境下,這些網紅大號顯然是很“值錢”的,“性價比”也十分高。

“之前還有些自媒體號,願意加貴一點的活粉,但因為總是掉粉,所以現在幾乎都選擇加廉價的殭屍粉。”他表示所謂的“活粉”,便是通過紅包引導關注的真人粉絲。這些貪小便宜的“羊毛黨”往往在領取了紅包之後便會取關賬號,讓運營者都很是煩惱。

“多數情況下甲方或者公關公司,大多都只看大V的基礎數據,因此刷量加粉的市場需求才如此巨大。”在彭亮看來,網紅、大號刷量已經成了行業的通病。而其工作室動輒數十萬計的月收益,恰巧也反映出了營銷圈裡諸多浮躁情緒。

或許,在這種情緒的驅動下,內容已經漸漸變得不再重要。如何快速斂財,才是這部分自媒體運營者所關注的重點。

大號“互動”戲份不足,只因成本太高

爆文、公关和被点名“大V”的背后 是金钱与利益纠葛的灰色地带

“大V的互動並不是不能做,只是過程複雜,成本過高。”

雖然這樣刷評價、評論的方式價格便宜,每條只要幾毛錢,但群控“殭屍粉”只能夠在事先準備好的話術檔案中,隨機選取一段內容進行評論,出現重複的情況也十分普遍,容易被用戶識破。

楊懷哲透露,之前有部分具有語句合成功能的群控軟件,可以實現評論、聊天等功能,但在隨機合成的過程中,總是容易出現BUG、病句、答非所問等問題。若想要實現最真實的互動、評論,往往是需要人工操作介入的,這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員成本。

這樣的一場“互動”策劃下來,所耗費的預算少說幾百元,多則上千。偶爾刷一次類似的“互動”,部分“大V”和“大號”運營者還是能夠吃得消的,但長期這麼做,財力上就實在難以承受了。

楊懷哲補充道,在這部分自媒體運營者看來,若甲方或公關機構支付的推廣預算較高,則會在刷基礎數據的同時,做一做成本頗高的“內容互動”(刷評論),讓整個營銷結果看起來更“好看”些。

如果推廣費用有限,運營者自然會選擇放棄“互動”的環節,或者借用親友的賬號,象徵性的評論一番。尤其那些動輒擁有數十、上百個自媒體“大號”的營銷機構,更是不可能在刷“互動”上投入過多的預算。

“但就算再熱鬧,也都達不到宣傳推廣的效果。”楊懷哲表示,不管賬號是否有瀏覽、閱讀、互動數據,都是依靠大量“殭屍粉”、群控系統刷上去的,根本沒有真正的用戶在瀏覽“大號”所發佈的內容。

對於這部分“大號”的運營者來說,只要在最後能夠拿出一份漂亮的“數據”給到“甲方爸爸”,也就萬事大吉了。唯一被有效“傳播”的對象,或許就只有彭亮、楊懷哲這樣的刷量灰產了。

然而,即便被眾多“大號”依賴,刷量灰產們還是覺得這門生意遠不如以前好做了。

營銷只看數據,刷量競爭激烈

爆文、公关和被点名“大V”的背后 是金钱与利益纠葛的灰色地带

“雖然市場需求大,但平臺的監管也嚴了不少。”

“損失了很多賬號,註冊新的賬號成本又太高。”再加上刷量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不少新的機構聞風入行,導致行業競爭激烈。在“貨比三家”的原則下,刷量、加粉的報價不斷被大V和大號們壓低。

除此之外,他表示在過去的這幾年裡,租金、人員、硬件費用也都不斷地在增加中,導致“殭屍粉”的維護投入大幅提升。儘管能夠維持較為穩定的收益,但刨除成本之後,淨利潤遠沒有幾年前那麼高。

“為了降低成本,我不得將設備、人員都往低成本區域轉移。”去年初遠赴東南亞經營“殭屍粉”生意的黃坤在交流中坦言,為了適應國內同行業低價競爭激烈,他不得不在一年多前將“生意”搬往印度,為的是降低整體運營成本,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通過“生產”成本低廉的“殭屍粉”,他繼續做著國內大量營銷號大V 刷量、加粉的生意。但卻仍舊受到不少新銳刷量機構的競爭衝擊。為了搶佔市場,爭取用戶,這些機構不惜成本價甚至虧本刷量,讓黃坤感到頭疼不已。

“選擇也多了,殭屍粉、閱讀量自然也就越來越不值錢。”他無奈地表示,不管公關、自媒體“大號”運營者、甲方代表之間的“遊戲規則”如何制定,最終的數據都需要通過刷量支撐。

但與公關機構、運營者相比,處於激烈競爭中的刷量機構,才是明顯被壓榨的下游,“可以說,如今的公關,是經費層層盤剝後層層外包的行為,而我們做的才是最關鍵的一步。”

或許,刷量灰產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與甲方代表、公關、網絡大V間一系列自欺欺人的規則約定不無聯繫。當每一環的機構,都只對一串串冷冰冰粉絲數字負責時,公關與傳播也將變得不再有意義,假大V利用假數據“行騙”的情況,也將很難從根本上杜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