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爲何高掛免戰牌?中國企業打敗跨國公司勝算漸大!

一家剛剛成立時間僅半年的中國本土公司,卻選擇了與一家進入中國近20年的強勢品牌“死磕”,而且後者在口碑和品牌號召力上還頗有“人緣”。如果時間拉回到5年前,很多人既無法想象,更會認為,這樣的行為充滿了唐吉坷德式的不切實際。但偏偏在當下的新消費時代,似乎一切都皆有可能。

剛剛宣佈佈局完525家線下門店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就又捅了一個馬蜂窩。5月15日,瑞幸咖啡在北京召開了一場媒體發佈會,在之前與媒體溝通中透露“有重要的事情發佈”,但秘而不宣。在一眾媒體有些“懵圈”時,現場,瑞幸咖啡拋出了“重磅舉措”,對外發出了一份措辭激烈的公開信,矛頭直指咖啡界的大佬——星巴克“涉嫌壟斷”。

星巴克為何高掛免戰牌?中國企業打敗跨國公司勝算漸大!

瑞幸咖啡懟星巴克,因為看到了機會

選擇用這種極具“諷刺”意味的方式向星巴克“致敬”,在咖啡界,還是頭一遭。

近年來,中國本土咖啡連鎖品牌並非沒有新鮮面孔,但前仆後繼,大都敗在了星巴克手下。瑞幸咖啡“炮轟”星巴克,不排除存在外界所猜測的那樣——是一種“碰瓷”式的營銷噱頭,以提高自身的品牌聲量。但如果僅僅是為了賺個“吆喝”,而後偃旗息鼓,竹籃打水一場空,邏輯上也是講不通的。所以,我們更願意相信,瑞幸咖啡有自己的商業邏輯,看到的是本土化品牌的新機會。

回到這封言辭激烈的公開信上來,瑞幸咖啡指責了兩點:一是星巴克與很多物業簽訂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條款,即使還有閒置鋪位,也無法租賃給瑞幸咖啡。這些排他對象,既包括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數十家咖啡連鎖品牌,還包括咖啡佔營業收入30%以上的店鋪,甚至名稱與“咖啡”字樣相關的任何商家;二是星巴克對瑞幸咖啡的供應商合作伙伴施壓,要求“站隊”,包括與星巴克共同的咖啡機、包裝包材、食品原料等。據透露,目前已經有部分供應商通知瑞幸,將要停止供貨。

星巴克為何高掛免戰牌?中國企業打敗跨國公司勝算漸大!

針對這兩點,瑞幸咖啡對外透露,將於近日向國家反壟斷行政執法機構進行投訴,同時向有關城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說實話,在商言商,瑞幸咖啡與大佬“死磕”,從營銷的角度看,並沒有壞處,而且確實有“苦衷”。咖啡連鎖店這種模式,地段、人流量等線下場景相當重要,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近20年,哪些位置能賺到錢,肯定有更靈敏的嗅覺,一旦讓物業“二選一”的話,瑞幸咖啡這樣的後來者,自然是處處碰壁,撈不到好處。所以,也難怪瑞幸咖啡會跳出來吼一嗓子。

那麼,“公開信”冤枉了星巴克了嗎?這一次,星巴克沒有保持沉默。根據媒體報道,當天星巴克就給出了較為溫和的“回應”稱,“中國咖啡市場體量巨大,競爭充分,發展迅速。我們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炒作。我們歡迎有序競爭,彼此促進,不斷創新,持續提升品質和服務,為中國消費者創造真正的價值。”

當然,這都是官方的說辭,並沒有實質性的回覆。但“無意參與炒作”這句話,暴露出了星巴克“高掛免戰牌”的態度。

本土化是趨勢,星巴克能例外嗎?

對於瑞幸咖啡火藥味十足的“挑釁”,其實,我們更希望星巴克不是這種“高高在上”的事不關己的態度。

雖然從市場地位上看,就像瑞幸咖啡發表的公開信中所講的那樣,星巴克在國內有3000多家門店,在2016年和2017年兩個最近的年度中,星巴克在中國咖啡館服務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7.5%和58.6%;在連鎖咖啡館服務的市場中,其份額高達78.8%和80.7%;門店數量佔連鎖咖啡館總數的58.6%和61%;交易總筆數佔連鎖咖啡館服務市場的71.4%和73.3%。雙方的實力相差懸殊。

確實,有這樣牢靠的“護城河”,星巴克有資格聛睨一切。但我們更想給星巴克提個醒:此一時彼一時,當下的國內消費市場早已今非昔比了。特別是隨著消費升級、年輕一代消費群的日趨主流化,他們有著完全不同的消費行為,有著更為個性化的品牌訴求。在這個時代,品牌的秩序和規則被打亂了,對既有品牌的忠誠度降低了很多。這既是盒馬鮮生、小米手機、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新晉品牌快速興起的原因,同樣是也三星手機的國內市場份額從20%三年滑落到了2%的原因。

因此,態度決定了命運,你是不是足夠尊重市場,尊重消費者的遷移行為。更何況,中國本土市場早已不是十年前的那個“舶來品”的玩法了,其獨立性、創新性的符號特徵越來越明顯。如果一味地“故步自封”,結果很難說會不會一夜時間被“革了命”。

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城頭變幻大王旗,就是一面鏡子。三年前,三星手機、蘋果還穩穩坐在TOP5位置上,但今天,三星手機正在步當年諾基亞的後塵,從0到20%用了10年時間,結果滑到2%,卻只用了兩年時間,甚至有消息稱,今年一季度已經降到了0.8%。就連蘋果iphone的日子也不好過,今年一季度勉強維持在TOP5名單裡,前四名則是華為、OPPO、vivo、小米,清一色的本土品牌。

星巴克為何高掛免戰牌?中國企業打敗跨國公司勝算漸大!

再往前看,家電行業更是如此,三洋、東芝、夏普、松下、索尼等日系家電品牌一度在中國市場處於壟斷地位,但結果呢?幾年前就開始節節敗退了,還成了中國本土家電品牌的囊中物,海信購買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長虹公司收購了松下旗下三洋電視業務,海爾收購了三洋的白色家電業務,臺灣鴻海集團收購了夏普。原因何在?在國內智能電視、OTT業務井噴後,看看飛利浦、三星、夏普有哪些動作嗎?只能說,過去的他們成了自己最大的敵人。

所以說,當年的中國本土市場,與海外尚保持著“統一”的特徵,外來的和尚們依然在本土化方面栽了跟頭,更甭提越來越特立獨行的當下的國內市場了。

新消費時代拒權威
對星巴克不是壞事

對於瑞幸咖啡挑戰星巴克大佬的行為,故事的結尾會如何收場呢?其實,如果放在幾年前,可能星巴克的地位是很難撼動的,因為你用相同的打法去超越排在第一的對手,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但眼下的本土創新消費市場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拒絕和消滅“權威”的。像瑞幸咖啡、連咖啡等新興咖啡品牌並不是“延長線”上的漸進式創新,而是一個全新的賽道。

這為本土服務公司打敗跨國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勝算籌碼。

星巴克為何高掛免戰牌?中國企業打敗跨國公司勝算漸大!

二是數據化運營,這是星巴克等傳統咖啡模式的“短板”,但卻是脫胎於互聯網和智能化運營的瑞幸咖啡們的大殺器。你可能說,星巴克的會員經濟可是玩得輕車熟路的,但其實這種不算是。像盒馬鮮生、瑞幸咖啡等新零售品牌,他們敢承諾30分鐘送達,慢了就賠一杯咖啡。還可以通過用戶畫像和精細化運營,進一步提升復購率、消費頻次,提高運營效率,這都依賴於數據化運營的“大腦”的指揮棒。

作為本土服務公司的瑞幸咖啡,能不能打敗星巴克這些跨國公司?可能難度相當大,也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但至少對星巴克來說,是一種倒逼式的創新,未必是一件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