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考证:正史上宋江的真实结局

(“王事情看水浒”第3期,《梁山泊的结局》)

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投降朝廷后,全被杀掉,没一个跑掉的。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说法:

……杀降则不容虚造,山泺健儿终局,盖如是而已。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朝廷杀掉投降的敌人这件事不可能是虚造,梁山泊众好汉的谢幕,就是这样了。

鲁迅先生的考证:正史上宋江的真实结局

在《水浒传》所本《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等人的结局倒是与小说中高度一致:

……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敕,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后遣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

这是宣和三年的事,说是梁山诸人被招降后,受封武功大夫,上任诸路巡检使。后宋江征讨方腊立了大功,被封节度使。

但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方腊也在同年败亡,且前后时间相距不过两个月左右,筹措粮草、调集军队加上誓师出征、行军江南一揽子事下来,至少便得半年,再上阵平敌,时间上哪够?


鲁迅先生的考证甚是严谨,故本篇不敢别出心裁,谨引用先生之成果。

《宋史·卷二十二·徽宗本纪》载,宣和三年:

(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鲁迅先生的考证:正史上宋江的真实结局

又《宋史·卷三百五十一·侯蒙传》载: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鲁迅先生的考证:正史上宋江的真实结局

《宋史》是官修的正史,宋江起义入其本纪及列传,可证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实有其事。


又南宋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其赞序录《东都事略》侯蒙之疏云:

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有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此自赎,或可平东南之乱。

参考《宋史·侯蒙传》之奏疏可见,两者实是一封,而史家摘录文字时有所小异。

鲁迅先生的考证:正史上宋江的真实结局


既证其事之真,先生又复证其三十六人之结局,引洪迈《夷坚乙志》云:

宣和七年,户部侍郎蔡居厚罢……去年帅郓时,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吾屡谏,不听也。

因得出结论,《夷坚乙志》成书距宣和年间不过四十余年,其言应可采信。


综上,梁山起义的兴亡史为:

1121年(宣和三年)起事,被张叔夜招降。

1122——1124年,宋江及其党徒五百人羁押于郓州。

1124年,蔡居厚尽杀之。


三年后,靖康之耻发生,北宋灭亡。

鲁迅先生的考证:正史上宋江的真实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