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狀元,敢與皇上硬懟,流放路上寫下三國演義開篇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毛宗崗父子後來放在《三國演義》第一章的喟嘆!以此詞開篇,徐徐展開了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至公元280年三國歸於一統的風雲畫卷。

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這是大明朝堂上的吶喊!受此言所激,當朝二百二十九位文官大臣抱定“今日有不力爭者,必共擊之”的宗旨,一齊跪於左順門前,與明朝史上心眼兒最多的嘉靖皇帝硬剛!

大明狀元,敢與皇上硬懟,流放路上寫下三國演義開篇詞


生平

楊慎,字用修,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為少師楊廷和(超級牛人,首輔,總攬朝政十餘年之久)之子,二十四歲得狀元,授翰林修撰。

嘉靖初繼位,大禮議之爭爆發。

核心是繼統或繼嗣之爭,因正德死後無子嗣,嘉靖以小宗入朝繼位。繼統則繼承皇帝之位,生父母亦封皇、後;繼嗣則過繼給武宗一脈,以正德之父母為父母,撇開嘉靖自己的親生父母。

楊廷和及其追隨者堅持繼嗣,嘉靖惶惑無所對,直到新科進士張璁上疏提出繼統不繼嗣之說,朱厚熜覽之大喜,說:“此論出,吾父子獲全矣!”

如此紛爭三年之久,終以楊廷和致仕還鄉、左順門廷杖朝臣並杖死十六人,嘉靖大獲全勝而告終。

海瑞說:“嘉靖者,家家淨也。”綜合嘉靖帝朱厚熜一生來看,很難說他是什麼好皇帝,然而楊廷和等人以為小孩子可欺,不讓人家認爹,確實也很不厚道。

楊慎的一生,被其父害得不輕。他喊出的那句話,在戰場上可算是最強音,但在一個錯誤的內耗場合,就有些不合適宜了。

楊慎的政途基本完蛋,先是被廷杖,後謫戍雲南永昌衛(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雲南保山一帶),並卒於是。從北京的權力中樞到雲南保山有多遠,楊慎有多不被待見,可以參考以下地圖:

大明狀元,敢與皇上硬懟,流放路上寫下三國演義開篇詞


史評

那首詞是楊慎所作,本用在其所作《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之開場。楊慎被貶,行經湖北江陵時見到江邊有漁夫和樵子正在笑談,滿腔洶湧的情懷再也難以抑制,便拿過紙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他寫詞的歷史性畫面曾經在一本網絡武俠小說中(《江山如此多嬌》)重現,於是再也難以忘懷。

後面那句話實則更在作詞之前,是一句相當鼓動人心的吶喊,見於《明史·列傳第七十九》。

《明史》在其列傳中說他修《武宗實錄》時,“事必直書”,這是史官的秉筆直書;

在過鎮江謁見楊一清時,問以疑義,楊一清皆成誦,因而驚異,“益肆力古學”,這是學問的見賢思齊;

被流放到雲南後,政治上失意,於是在文學上更加努力:

既投荒多暇,書無所不覽。嘗語人曰:“資性不足恃。日新德業,當自學問中來。”故好學窮理,老而彌篤。

這是勤於學問,持之以恆並堅持終生。這種活到老學到老及不耽於天資、務求上進的態度,直到今日仍有積極意義,並當為學者誡。

大明狀元,敢與皇上硬懟,流放路上寫下三國演義開篇詞

楊慎在雲南得人照顧甚多,嘉靖心眼兒極小,極其討厭楊廷和和楊慎父子,“每問慎作何狀,閣臣以老病對”,隨時關心楊慎的情況,聽說他過得非常不好才放心。以九五至尊,對舊恨如此念念不忘,可見嘉靖是個睚眥必報之人。在這樣的上級面前,楊慎終生復出無望,所以他“益縱酒自放”,喝酒吟詩,疏狂一生,聊以排遣而已。

然而歷史終究給了楊慎應有的評價,說他:

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

有明一代,推為第一;放眼千古,能有幾人哉?

這是一個相當厲害的評價。

朱厚熜以帝皇之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共活了61歲;楊慎一生失意,放逐邊荒,卻活了72歲。

朱元璋當年也沒活過張定邊。歷史已經無數次的證明了這一點:這就是器量的區別,氣度小總是活不過氣度大的。

當年明月告誡的至理明言也可以用在這裡:

諸位可以借鑑,遇到恨透一個人,想要拿刀去砍人的時候,用張定邊(加上楊慎)的事蹟勉勵一下自己,不要生氣,修身養性,活得比長就是了。

大明狀元,敢與皇上硬懟,流放路上寫下三國演義開篇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