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談人工智慧,它真的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嗎?

說到人工智能,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影視作品中的機器人形象,比如最早的《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黑客帝國》,還有被熱議到哲學高度的《西部世界》,對人類來說,人工智能永遠像個謎題,充滿未知和神秘,充滿無數種可能和想象。

都在談人工智能,它真的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嗎?

人工智能,說白了就是利用現在人類已經擁有的智慧、技術開發出一個能模擬人類智慧、超越人類智慧的技術,然後人就可以輕鬆地看著機器去承包所有的髒活累活了(哈哈,理想狀態)。

而實際上,人工智能不僅僅是替代,在某些領域甚至已經超越了人類。

2016年三局連勝九段棋手李世石後一舉成名的阿爾法狗,經過升級後又在去年以3:0贏了柯潔九段。而柯潔是目前圍棋等級分排名世界第一的選手,曾被認為是人類“最後的希望”。然而,這“最後的希望”也被打趴下了……於是,阿爾法狗成為地球上下圍棋最牛逼的狗,無人能敵。

都在談人工智能,它真的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嗎?

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是時下風口最強勁的一個科技發展趨勢,但事實上人工智能已發展了許多年,在許多領域都一直在不斷更新著相應的人工智能科技,只是在近幾年隨著深度神經網絡以及機器學習發展的成熟,人工智能迅速進入民用的大眾生活,才令我們產生了一個錯覺:人工智能終於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了。

隨著後移動時代來臨,全球互聯網科技巨頭轉為積極佈局人工智能戰略,並努力打造全新的人工智能服務生態系統。相比國外人工智能的發展來勢洶洶,我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也沒有落下,從這些巨頭的發展方向,可以看出未來我國的人工智能大趨勢。

其中騰訊在2016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等人工智能核心領域,佈局內容、社交、遊戲和平臺工具四大場景。

都在談人工智能,它真的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嗎?

阿里巴巴面則佈局聚焦於ET醫療大腦、ET工業大腦和機器學習平臺PAI2.0。美團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在不到100ms的時間內計算出最高效的送貨路線。

都在談人工智能,它真的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嗎?

科大訊飛專注於語音和語言識別,擁有中國智能語音行業最頂尖的技術,以及最大的市場份額。

都在談人工智能,它真的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嗎?

然而很快就有網友注意到,視頻中的汽車在併線時軋過了實線車道線。李彥宏為此特地澄清,當時導播切的時間有點早,車輛還未進入自動駕駛狀態,因此併線時的違章並非無人駕駛引起:“其實這是一個人為的錯誤。”

都在談人工智能,它真的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嗎?

不過這些產品到底如何,且看市場未來的反饋。

都在談人工智能,它真的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嗎?

但是家用的智能音箱,包括一些帶有語音交互功能的家電(比如PS4、Xbox one),都更接近於一種錦上添花的人工智能,要說緊密結合普通人的生活,可能需求並不是那麼強烈。

而真正有迫切需求的人工智能發展領域,比如車載AI這個方向。開車的人都知道,駕車的時候我們騰出手去做其他事情很不方便,特別是在交通繁忙或者車速很高的情況下,操作既繁瑣也不夠安全。因此,車載語音的交互也就格外重要了。現有科技下優秀的車載AI應該能夠做到司機說什麼,它就能在很短時間內進行相應的響應,甚至司機說話帶方言也可以聽得懂……

在智能化方面,北汽聯手高德、科大訊飛這類AI科技企業,在智能交互、智能駕控等方面表現卓越,特別是智能語音系統,不僅支持多語義識別、聽歌識曲、配備海量娛樂資源,更能識別十餘種方言普通話,在人際交互“人性化”領域遠超同級水平。比如詢問一句“今天限行嗎?”就能在一秒內查詢到限行尾號。另一個是信息的多元化,也不再僅僅侷限於駕駛本身,可以查詢天氣、股市、新聞各種海量資訊,讓有車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另外,在智能安全駕控方面,配備BSD盲區監測系統、360度全景影像,能夠讓駕駛更加方便。

同樣,在其他生活領域也需要語音識別的自然化,如果那種交互自然到和人類互相對話沒有什麼差異了,也就是人工智能真正高度普及的時代。畢竟相比於車載AI,家用的AI沒有那麼迫切的使用場景需求,就需要更加完備的代入感。

當然如果擴大到廣義的生活範圍,可以說人工智能的存在已經和我們密不可分了,比如醫療領域,機器視覺技術識別醫療圖像,可以幫助醫務人員縮短讀片時間,人工智能在腫瘤、心血管、等領域的輔助診斷模型已接近醫生的水平。在金融領域的“智能投顧”,在教育領域一對一智能化在線輔導、作業智能批改也已經在發展中。

人工智能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這種滲入的速度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加快,想必5-10年之後,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會隨之大幅度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