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的鄉黨,在富平有一種美食叫換(pian)粉,你知道嗎?

說起換粉,無論誰也猜不出這是個什麼“東東”,但你若說pian粉,百分之八十的老富平人都知道。是啥?就是麵皮麼,又叫穰皮子!

富平縣北的方言,有時把“換”讀作pian,例如把鄰里之間的互相幫忙叫pian工,也不知起源於何朝何代。為什麼把蒸麵皮叫pian粉呢?因為蒸麵皮時需要兩個鐵皮製成的低幫平底盤子,一個在熱鍋裡蒸,一個在涼水裡“冰”(bing,上聲),相互換著,方便又省時。所以又把做換(pian)粉的平底盤子叫做“換(pian)粉鑼鑼”,舊時節農村人窮,往往都是東家有一隻,西家有一隻,需要做麵皮時互相藉著用,有時就幾家人順便搭夥做飯,你的面,我的油,他的蔥花,鄰里間談笑風生,互相借騰著,日子過的親近又和諧。

富平的鄉黨,在富平有一種美食叫換(pian)粉,你知道嗎?

平常做換(pian)粉,只需提前和好麵漿,做的時候把麵漿用勺舀到“鑼鑼”裡,搖一搖鋪勻,直接上鍋蒸就行。細法一些的主婦,先和好麵糰,然後用籠布包住,在水盆裡慢慢地洗,把麵筋濾出來後,麵漿就更精細了,蒸出的“pian粉”晶瑩透亮,放撮蒸熟切薄的麵筋,撒上蔥絲,澆幾勺紅辣子油,嘿嘿,色香味俱佳,望之叫人垂涎三尺。

富平的鄉黨,在富平有一種美食叫換(pian)粉,你知道嗎?

富平的鄉黨,在富平有一種美食叫換(pian)粉,你知道嗎?

關中人對面食可謂是費盡了心機,也留下了許多關於麵食的故事。聽老人們講,民國十八年的大災荒中,家家戶戶幾無隔夜之糧,野菜、草根等拌著零星的麵粉煮成粥就是鄉民們渡災的飯食。這一天,村裡的二爺病重,臨終前只念著想吃一口麵條,家裡掃了瓦甕底找來兩把麵粉,沒辦法做啊。媳婦娃娃們想盡份孝心愁的直掉眼淚,還是四婆有辦法,把那點麵粉用水和勻,薄薄地蒸了一塊“換pian粉”,切成條讓二爺吃了幾口,老人臉上綻出微笑,閤眼西去。這故事讓人聽著沉重,細想起來不知有多少百姓憑這“哄”人的“換pian粉”暫時充飢,捱過了艱難的歲月。

富平的鄉黨,在富平有一種美食叫換(pian)粉,你知道嗎?

盛夏時節,“換pian粉”的確是晌午的好飯食,特別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過日子再也不用精打細算著缸裡的麵粉,“換pian粉”蒸出鍋後再刷上一層熟油,吃的時候就個饃饃,完了再喝上一碗綠豆湯,爽口又解暑,那份滋潤與滿足是世上最溫馨的感覺。

富平的鄉黨,在富平有一種美食叫換(pian)粉,你知道嗎?

富平的鄉黨,在富平有一種美食叫換(pian)粉,你知道嗎?

新一代的年青人,隨大流把“換pian粉”恢復了它的通稱--麵皮,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無可厚非。我想說的是:雖然富平的麵皮遠遠沒有周至秦鎮、寶雞歧山等的麵皮有名氣。但富平面皮(pian粉)所承載的鄉親們之間互助和睦的淳樸情誼,以及艱苦歲月裡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永遠保存在富平遊子的舌尖上。即興留詩一首做贊:

細面和成漿水湯,文火慢蒸盤裡裝。

金鑼互換出美饌,濃濃鄉情傳十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