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戰 中國外貿仍有「好牌」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 李曉喻)2018年上半年中國外貿數據13日出爐。

總量指標波瀾不驚。進出口總值7.9%的同比增速雖不及一季度,也低於上年同期,但仍然處於較高水平;貿易順差9013.2億元人民幣,連續八個季度收窄,顯示貿易更加平衡發展。

直面挑战 中国外贸仍有“好牌”

結構性指標趨於優化。例如,一般貿易進出口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達59%,比2017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表明中國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在增長,出口競爭力增強;金屬加工機床等裝備製造產品出口、水海產品等優質消費品進口保持良好增勢,顯示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增速高於同期外貿整體增速2.5個百分點,說明中國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成效漸顯。

結構性指標優化,意味著中國外貿質量和效益有所提高;總量指標整體平穩,表明中國外貿仍在正常運行。

官方將外貿平穩發展歸因於內外環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稱,上半年國際經濟溫和復甦,大宗商品價格總體上漲,國際貿易保持較快增長,為中國外貿增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同時,國內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態勢,為進出口穩定運行奠定了基礎。

但在全球貿易戰陰影下,下半年中國外貿或將面臨難題。

近期主要經濟體之間經貿關係緊張態勢加劇。針對美國對進口鋼鋁產品加徵關稅,歐盟、加拿大、俄羅斯均已實施反制。針對美國對華34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徵關稅,中國的對等反制措施也已經落地。

在美國仍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情況下,今後大國間貿易爭端可能進一步升溫。歐盟日前警告,美國若對進口汽車及零配件徵收懲罰性關稅,可能會引發全球對近3000億美元的美國出口商品展開報復。

世貿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警告說,貿易限制措施激增造成的不確定性可能會遏制經濟復甦勢頭,也給多邊貿易體系帶來巨大風險。

黃頌平坦言,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未來中國外貿進出口平穩運行將面臨一些挑戰,但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全年外貿穩中向好態勢預計能夠鞏固。

這並非盲目樂觀。一方面,中國經濟目前仍然保持穩定,為貿易抵禦外部壓力奠定基礎。作為衡量經濟景氣程度的重要先行指標,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均高於榮枯線,顯示製造業和服務業仍處於擴張區間。

另一方面,一些提振外貿的措施業已出臺。中國日前公佈了《關於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擴大進口的措施,包括重點開拓“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市場,增加日用消費品進口等。

針對貿易摩擦可能造成的影響,中國商務部已推出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增加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水產品、汽車進口等四項舉措。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日前稱,今後將繼續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包括鼓勵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挖掘消費潛力,推動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市場結構、投資結構,支持企業開展職業培訓等。“辦法總比困難多。”(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