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痛!同行評議扼殺了中興創新之源

芯痛!同行評議扼殺了中興創新之源

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發佈禁止出口芯片將中美貿易戰推向了高潮,2018年4月20日,中興通訊總裁殷一民悲情陳述:這樣的制裁將使公司立即進入休克狀態,將直接影響公司8萬員工的工作權利,直接損害8萬個家庭的利益;將對公司為全球數百個運營商客戶,以及包括數千萬美國消費者在內的、數以億計的終端消費者用戶履行長期服務責任帶來直接影響;將對公司全球30萬股東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害;將對公司對數以千計的、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合作伙伴和供應商履行責任和義務帶來直接傷害。

當日美國手機商蘋果跌4%,芯片商intel跌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1.27%。

中興事件發生後,國內反響強烈,有的指責美國破壞自由貿易,任性妄為,害人害己;有的則訓斥中興不夠油,沒有曲線迎合,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在此氛圍之下,中興要全員惡補英美法,形如當年德國兵臨莫斯科,德語詞典被搶光再現;有的則反思中國地產茅臺異常繁榮,其市值遠超芯片、軍工集合體,中國芯痛之路走向何方。

慷慨陳詞,義正辭嚴地駁斥美方順理成章,但這個世界並不是由道理和道義決定的,而是實力使然,動輒將國內法強加於他國是世界警察的一貫做法,唯有更強的實力才能讓其保持沉默。

曲線迎合,服從安排,那麼,就只能處於產業鏈的低端,對垃圾進口逆來順受,如此自輕自賤的民族又如何贏得世人尊重,屹立於世界之林?

芯痛!同行評議扼殺了中興創新之源

自立自強之路如何走,成為中國下一步思考的核心。

客觀地說,中國近年來對科研投入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準。

2017年科研投入超過當年GDP的2%,佔比居世界第7,絕對值世界第二。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是國家堅決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結果,863計劃、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紛沓而至,長江學者、領軍人才、傑出青年應接不暇。

巨大的投入帶來的是中國已經成為論文大國,專利大國。

期間不時爆出論文抄襲,專利造假的醜聞。

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上海交大漢芯造假事件。

問題在哪?

第一經濟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認為,在於創新被同行評議的科研機制扼殺了。

中國的科研機制佔統治地位的是同行評議,這些權威評委一般是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學部委員、大學校長、知名院長、或者中國經濟40人50人等團體,具有天然的學術霸權與行政地位,評委們低頭不見抬頭見,你好我好大家好,今天評審會,明天頒獎會,走馬觀花,忙的不亦樂乎。

四處開會,遍地報銷,這就是龐大科研經費的去處。

漢芯造假,當事人固然難辭其咎,但一干評委們又有哪位出來承擔責任呢?

拋去這些不論,關鍵是同行評議扼殺創新。

更為普遍的是,這些同行們以國外SCI為準繩,引進人才同樣以此為標準,中南大學的大二學生劉路因為在國外權威期刊上成功發表論文而被迅速破格提拔為研究員,莫言在獲得諾貝爾獎後,陳年書籍頓時脫銷,問題是,天才不是從瞬間出現的,他平日就有閃光點,但周圍的老師、教授卻並沒有發生,而這僅僅需要的是邏輯判斷力;莫言的小說在獲獎前後並無不同,但讀者陡增,顯然是國外的認定在其作用,而自身只是國際規則的服從者而已,獨立客觀的判斷匱乏。

芯痛!同行評議扼殺了中興創新之源

同行評議20世紀初才開始流行,它在國外也飽受指責。

埃瓦里斯特·伽羅瓦,用群論徹底解決了根式求解代數方程的問題,而且由此發展了一整套關於群和域的理論,人們稱之為伽羅瓦群和伽羅瓦理論。曾呈送法國科學院3篇學術論文,均被柯西退回或遺失。另一數學天才阿貝爾也“栽”在柯西手中。

現實中的創新更多地聚焦於技術範疇,具體表現為技術秘密,它是不會公開發表的,但中國卻舉全國之力,將科研成果翻譯成英語發表,然後再譯回漢語,這樣就成了他國的義務實驗員,免費為他人做衣裳,且樂此不疲,一旦准許發表,則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避免同行評議弊端的一大舉措是重視跨學科研究。

中國教育體系深受蘇聯的過度細分專業的影響,文理分科,文科邏輯思維欠缺,理科沒有社科人文,結果是搞經濟理論研究的不懂金融,不理解貨幣循環閉合、銀行擠兌、股市樓市資產泡沫價格形成,缺乏會計知識,對物權債權體會不足,更不要說物理學的反饋控制了。

跨學科的目的實質是將普遍真理拓展化。物理學中的物質不滅、能量守恆定理與經濟學中的零和遊戲一脈相通,有異曲同工之妙。跨學科可以開闊學術視野,激發靈感,據統計,1976-2000年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中,已有47.37%來自跨學科,且比例不斷提高。

伴隨同行評議的是匿名評審,這一制度同樣害人匪淺。

中國的博士生學習期間需要發論文,以及畢業論文,它們的前置條件是通過匿名評審,這就非常武斷了,一旦被否,一年時間就沒了。

匿名評審的原意大概是同行評議的必然衍生物,既然是同行,就不能撕破臉皮,否則怎麼再和平相處?

這實際讓追求學術真相的原則向利益讓步了,同時也對作者造成了傷害,因為他不知道理由,不能聲辯,這讓畢業答辯成為事實上的空話,而沒有爭辯與思想碰撞,真理的火花怎麼會產生?

芯痛!同行評議扼殺了中興創新之源

為此,我們不妨重新回顧稷下學宮的輝煌,以汲取強國之經。

中國最為輝煌的時代並非為強漢盛唐,而是春秋戰國。

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百家爭鳴;韓非子、老子、莊子、墨子、孔子、荀子、管子、惠子、晏子、鄒子、列子、孫子、鬼谷子,大師薈萃。這是一個思想無比繁榮的時代,創新時刻閃耀的時代。它證明,中華民族並非因循守舊的代名詞,而是敢為天下先,勇於創新的偉大民族,只是到了漢代,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儒家又述而不作,只知註釋經典,否則就是欺師滅祖,離經叛道,這種尊老的道德綁架了追求真理,由此窒息了思想的進化,導致思想的貧弱。朝代更迭、帝王盛世在歷史長河中只是曇花一現,而思想影響之遠,卻如滾滾長江浪淘沙,唯餘思想天際流。

東方齊國稷下學宮,容納諸子百家,薈萃天下人物,成世界學術中心,造就齊國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