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信陽毛尖」有關的「小混淡」和「小清香」的爭論何時休

▌什麼是“信陽毛尖”呢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屬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主要產地在信陽市溮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和羅山縣。由漢族茶農創制。民國初年,因信陽茶區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與“信陽毛尖”有關的“小混淡”和“小清香”的爭論何時休

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效。

那真實的信陽毛尖是什麼樣子的呢。

與“信陽毛尖”有關的“小混淡”和“小清香”的爭論何時休

隨著市場的發展和製茶工藝越來越遠離人工,走上機器製茶的時代,“信陽毛尖”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所變化。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對物慾的追求極為苛刻,很多人在喝茶時已經脫離了茶文化,剝離了茶多年來成長的靈魂,以至於現在茶葉市場上充斥著與“信陽毛尖”有關的聲音。到底是什麼樣的信陽毛尖才是好的信陽毛尖,於是一個個描述“信陽毛尖”的詞語:“小混淡”,“小清香”,“外地茶”應運而生。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小混淡”,“小清香”。

與“信陽毛尖”有關的“小混淡”和“小清香”的爭論何時休

所謂“小渾淡”:小,全是小芽頭,不帶葉;渾,沖泡出來湯色渾濁;淡,入口茶味不濃、不厚。

所謂“小清香”:小,幹茶條形小,全是全是芽頭;清。沖泡出來的湯色清新自然;香,茶湯入口滋味香醇。

關於“外地茶”就是不是信陽所產的茶,它們外形與信陽毛尖相似,最重要的是條形好看,顏色青綠,受人青睞。

與“信陽毛尖”有關的“小混淡”和“小清香”的爭論何時休

▌那作為信陽毛尖的茶葉市場為什麼會出現這三種情況了,很多人各有說詞。但我始終相信出現這種情況的背後一定有它深層次的原因。從而也反應出了信陽毛尖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在製茶工藝上,缺少嚴格的標準

與“信陽毛尖”有關的“小混淡”和“小清香”的爭論何時休

至於市場上為什麼會出現“小混淡”和“小清香”,到底是“小混淡”好還是“小清香”好,人們一直爭論不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出現這兩種情況,不是因為茶葉鮮葉的問題而是製茶工藝的不同。

‖河南農業大學茶學博士賀魏曾稱:茶渾不是因為茶葉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製茶工藝。

與“信陽毛尖”有關的“小混淡”和“小清香”的爭論何時休

製茶時,如果攤放時間過短,後期揉捻過重,會導致茶葉破損率較高,破損的茶葉和茸毛在水裡時間一長,就會發生沉澱;後期揉捻過重,茶葉裡的蛋白質就會進入水溶液,茶葉裡另外還有茶多酚,蛋白質遇到茶多酚,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出現渾濁。("小渾淡"是消費者和茶商追求外形好看、過緊過細、過光的結果。茶農僅僅把芽頭採下來,也是為了把茶葉做緊、做細,在製作過程中由於過度揉捻,導致了茶葉破碎,最後茶湯變渾。)

此外,茶農加工過程中揉多抖少,殺青前攤晾失水不夠、殺青不透都會導致湯渾。

與“信陽毛尖”有關的“小混淡”和“小清香”的爭論何時休

我們信陽有味醇香高的獨芽“小清香”,也有味澀湯渾的“小渾淡”;有好喝的“大清濃”,也有不堪入口、味澀青氣的“大渾淡”

所以,茶葉好壞的關鍵在於炒制技術。“所有渾湯都是炒制技術不好的體現,湯色明亮和口感是判斷茶好茶的唯一標準。”

與“信陽毛尖”有關的“小混淡”和“小清香”的爭論何時休

‖研究“信陽毛尖”30年的茶農趙凡國他認為“好茶必須透亮不能渾濁,必須高香不能有青草氣,必須甘醇爽口不澀,所以“小渾淡”絕對不是真正好的信陽毛尖。”

在趙凡國彙編成的辨茶口訣中提到:“獨芽可以屬特級,千萬不能是渾湯”,“二分品種三分山,五分炒制記心間”。

與“信陽毛尖”有關的“小混淡”和“小清香”的爭論何時休

▌對於信陽毛尖有了評判標準以後,那麼對於外來茶,我們心裡都有數了。外來茶之所以進入到“信陽毛尖”市場。首先是因為一些商戶為了追逐利益,低價銷售,以次充好。再者就是“信陽毛尖”由於產量有限,市場需求大,供不應求,也就催生了一些商戶動了歪腦筋。還有就是終端客戶的茶葉知識匱乏,對真假信陽毛尖難以辨別,憑感情買茶,那就只有被忽悠的份。

不過話說回來,把外地茶引進“信陽毛尖”市場,是對信陽毛尖品牌的摧殘,其實長遠來看,對每一位賣信陽毛尖的農戶都是不利的。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嚴格規範市場,對市場上的售賣的偽“信陽毛尖”商戶給予處罰。

與“信陽毛尖”有關的“小混淡”和“小清香”的爭論何時休

▲但真的要讓信陽毛尖走出河南,走到國外,憑的是每一位茶人的堅持恪守,不斷進取的精神。可謂名利,但有底線,更希望在茶葉領域的領軍人物帶頭,讓“信陽毛尖”越做越好,讓“信陽毛尖”品牌越來越響亮,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