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和法蘭西兩個千年冤家

上一篇文章,為讀者諸君介紹了中東的一對死敵,伊朗和以色列。冤家系列今天繼續。

世界上從來沒有兩個國家,相隔如此之近,僅僅隔著一道淺淺的海峽,但是民族性格如此的迥異。

一個保守、傳統、現實、謹小慎微;一個激進、不稽、浪漫、理想主義。如果一個穩重、成熟的中年男子的話,另一個則是熱血、奔放的青年小夥。如果一個是矜持、賢淑婦人的話,另一個則是熱情、奔放、嫵媚、婀娜的年青女郎。千年以來這一對一直相殺相疑相愛。幾百年來引領了世界,對當今世界貢獻良多。要談世界的近現代史這一對冤家,就無法繞開。最終兩個殊途同歸。歸於民主自由平等博愛。

今天在下經介紹給讀者諸君的是英國與法國。他們千年來的關係,就是一部相殺相疑相愛的歷史。像不像一對夫妻?這一對夫妻一路走來極不平坦。他們之間百年戰爭就進行了兩次。

第一次的百年戰爭,法國雖然打的磕磕絆絆,但是最終的勝利者無疑是法國。經過百年的苦戰,法國人終於將英國人逐出了法國和歐洲大陸。讓法國人終於可以重新希冀,恢復查理曼大帝的榮光。法國人歷來就是一個非常驕傲的民族。他們的歷史,確實也值得他們驕傲。正查理曼大帝,幹敗了不可一世的阿拉伯人。拯救了歐洲、拯救了基督世界。如果不是法國人,現在整個歐洲可能不是說阿門,而是說安拉。百年戰爭結束之後,法國致力於在歐洲大陸恢復法蘭西的榮光。

而英國被逐出了法國和歐洲大陸。退守於那個陰冷、多霧的小島。去思考人生,考量人與上帝的關係,臣民與國王的關係。他們似乎看不到未來,幾百年籍籍無名。似乎要被世界遺忘。似乎新航路和美洲的發現改變了一切。讓他們一躍而起,一鳴而驚人。如果說僅僅是新航路的開闢,就改變了英國的國運,在下認為有點不公平。新航路的開闢者,西班牙和葡萄牙,不久之後就衰落了又作何解?在下更傾向於認為,英國人在百年戰爭失敗後的思考,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英國在1215年的《自由大憲章》,已經定下了這個民族不應平庸。在新航路開闢之後的崛起,只是一種厚積薄發之後的必然。

雖然新航路的開闢,英國人法國人發現世界是那麼大。這一對冤家開始了在世界範圍地競爭。第二場百年戰爭爆發。這一場戰爭以英國的勝利告終。法國最終戰敗。當然法國也不是一無所得。至少為英帝國找到了掘墓人。那個掘墓人就是美國。美國在法國人的支援之下獲得了獨立。沒有法國的支持,我對美國的獨立戰爭,抱悲觀的態度。法國對這個一手扶持起來的美國,態度複雜。為英帝國找到了掘墓人,也為自己找到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對手。只有仰視的份。那個上了斷頭臺的路易十六,如果泉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我想一定是後悔不迭。為了支持美國人的獨立戰爭,法國耗盡國庫所有。並欠下了大量的債務。為了籌錢而召開了三級議會,談不擾,而爆發了大革命。路易十六上了斷頭臺。當然事情的起因並不是如此的簡單。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興的精英沒有權力,沒有上升通路,人民的普遍貧困,才是革命爆發的最重要原因。

這一場革命,對法國來說是災難與榮光並存。《人權宣言》《拿破崙民法典》發表。拿破崙的赫赫武功。都可以讓法國人來緬懷和紀念。同時也有不堪回首的記憶。革命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誕生於這段歲月。《烏合之眾》成書背景也是這段時光。大家知道更多的狄更斯的《雙城記》,也是對於這段往事的記憶:“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取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期,這是愚蠢的時期;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這是信仰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人們的面前有許多的事物,人們的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直登天堂,人們正直下地獄。”

拿破崙的徹夜失敗,宣告著英法第二場百年的結束。英法的關係進入了相疑相愛的時期。就是既相互協作,又相互拆臺。然後有了英法共同在克里米亞幹倒俄羅斯熊。第二次鴉片戰爭一同入侵中國。普法戰爭當中英國與普魯士關係曖昧。一戰之後,英國袒護德國。然後有了二戰。再次像一戰一樣共同對德作戰。

二戰結束,兩個國家徹底成為了盟友。真正的相愛。

兩個如此不同的民族,最終走到了一起。

兩個民族我不知道讀者諸君更喜歡哪一個?

在下更加認同英國。英國的最後一場內戰發生於1640至1642年。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過內戰。現在與法國一樣,是一個高度發達民主的國家。他們一直在進行緩慢的漸進的改革。通過談判和妥協,而有了如今的成就。他們的進步,是代價最小的。所以他們一個蕞爾小邦,可以稱霸世界三百年。

而法國就是波瀾壯闊的革命為基調。從1789年算起,在下給諸君簡單地數一下,他們經歷了什麼。波旁王朝、第一共和國、拿破崙第一帝國、波旁王朝的復辟、菲利浦王朝、第二共和國、拿破崙第二帝國、第三共和國。現在是第五共和國。法國的領土面積是英國的兩倍。現在法國的地位,還是稍遜於英國。這恐怕與他們激進、破壞力巨大的革命不無關係吧?

法國是刺激,英國是穩妥。在我們看客來說,法國更有趣。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說,就不一定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