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樓市的「高周轉」

石家莊樓市的「高週轉」

碧桂園最近有點煩,很多人都在懟他的高週轉。

高週轉有錯嗎?

這是碧桂園一步一步登頂房企龍頭的法寶。

不光碧桂園這些千億房企,百億房企也在追求規模,沒有高週轉就沒有規模

石家莊樓市的「高週轉」

上圖為來自碧桂園內部的一份文件。文件中,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對企業高週轉推進的情況表示不滿,並給出一系列具體建議,將項目從拿地到開盤週期縮短至5個月甚至更短時間。在一些項目上甚至要做到拿地3個月開盤,僅是行業平均速度的1/3。

[壹]

拿地開盤週期,體現的就是週轉速度。

雖然各地情況有所不同,但可以平均達到6-10個月

石家莊樓市的「高週轉」

就進駐石家莊的品牌房企來說,這也是個主流週期。但有的項目由於準備充分將速度做到極致,有的項目由於拆遷阻力等因素戰線拉得較長。

猛哥對近十年入石品牌房企部分項目的拿地開盤週期做了個統計。

裕華萬達廣場18.4個月

2008年12月29日,萬達集團以近25億元摘得石家莊[2008]031號地塊(尖嶺村改造地塊),宣告萬達集團正式入駐石家莊。但由於拆遷阻力較大,導致開業比原計劃推遲了10個月。

2010年7月4日,裕華萬達廣場住宅首次開盤,2012年6月全面清盤,24個月時間實現銷售面積100萬平米,銷售額90億元。

恆大城:8.3個月

2009年8月12日,恆大集團經過157輪競拍擊敗參與競拍的6家房企,以19.355億元拿下[2009]025號地,畝價552.8萬元。恆大以石家莊總價、單價雙料地王的身份高調進莊。

2010年4月18日,恆大入石的首個項目恆大城正式開盤,實現了6.5億的銷售額,打破石家莊單盤開盤當日銷售紀錄。

保利花園:10.1個月

2011年12月19日,保利地產以20.22億元拿下[2011]048和049號地塊,成為第一個進入石家莊市場的房地產央企。

2012年10月27日,保利花園首期開盤銷售,拉開了7開7罄的熱銷序幕。

碧桂園:5.23個月

2014年11月24日,元氏縣公開掛牌出讓了[2014]032-036號共計五宗土地,碧桂園以底價4.41億元拿下該批地塊,宣告正式進駐石家莊。

2015年5月1日,碧桂園正式開盤,實現了12億的銷售額,打破了石家莊單盤開盤當日銷售紀錄。

富力城:22.43個月

2015年11月25日,富力地產以3.07億摘得石家莊[2015]059-061號地,共106畝土地,成為又一家進駐石家莊的十強房企,但同樣遇到了較大的拆遷阻力。

2017年9月29日,富力城開盤銷售,首批房源全部售罄。

榮盛華府:8.67個月

2015年12月25日,經過近3個小時、807輪的激烈競拍,榮盛地產以28.91億競得[2015]053號棉三地塊。

2016年9月16日,榮盛華府開盤銷售,這也是當年石家莊樓市最瘋狂的階段。

融創裕華壹號:5.07個月

2017年2月14日,融創中國以6.62億拿下[2016]112號地,宣告正式進駐石家莊,落子裕華區。

2017年7月16日,融創進駐石家莊的首開項目融創裕華壹號開盤,洋房迅速全部去化。

萬科翡翠公園:3.7個月

2017年6月9日,石家莊萬科潤德翡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91000萬元競得[2017]009號地,並引入萬科高端翡翠系產品。

2017年9月28日,潤德萬科翡翠公園正式開盤,打響了大房企“秋收”的第一槍,展現了令人驚歎的萬科速度。

石家莊樓市的「高週轉」

從拿地到開盤,3個月基本是極限值。

明源君總結過,實現高週轉的要點包括:不要拿高價地,儘量買淨地,前期快速做好產品定位,快速做好示範區展示,項目梳理要前置,控制好項目成本,總建立戰略供應商庫等

要想快週轉,儘量拿淨地。涉及到城中村改造的項目,週期一般都比較長。

[貳]

回款決定高週轉的成敗。

開盤不是終點。快週轉的本質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快拿地、快開工、快銷售,說到底,都是為了快回款。把錢變回錢,一個週轉才算是結束。

比如碧桂園的“567”:爭取5個月開盤、6個月現金回籠、7個月達到資金平衡;還有“789”:一週去化70%、首期推出80%貨量、一個月去化90%。

所以,回款是高週轉戰略的重中之重,哪怕付出一些代價,也是要全力保證的

在市場調整週期,由於高週轉的壓力,品牌房企對於市場的反應速度遠超本地房企。

去年四季度,當本地房企仍在高開低開、降與不降之間徘徊時,品牌房企的項目無一例外選擇了低開入市或推員工福利房,果斷捨棄了利潤率而追求快回款,均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叄]

在規模壓力下,似乎沒有一家千億房企不追求高週轉的。

土地和資金成本增高,政府調控政策不斷出臺,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僅靠土地增值和粗放型管理已經不可能賺錢了。

只能通過縮短項目開發週期,提高固定資產及存貨週轉率,提高資金的週轉速度和盈利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投資回報的目的,這就是房地產的高週轉策略。

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有個關於高週轉的形象描述:“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這就是做生意。”

因此,週轉速度和風險指數成反比。只要蓋子不穿幫,現金流不斷,開發商就可以規避風險。

碧桂園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只有高週轉才能加快現金回款、降低資金成本。楊國強也曾表示:“高週轉是抵抗任何風險最有效的手段。”

高週轉本身沒有錯,讓人擔心的無非是“蘿蔔快了不洗泥”,也就是房子的品質能否跟上,但這和高週轉並沒有必然關係。

碧桂園表示,三個月開盤不是三個月交樓,快週轉不等於質量差。確實,高週轉倒逼其標準化、體系化。高週轉的極致就是管理,而管理的本質就是人。雖然,猛哥並不認為碧桂園是高品質的代表。

[肆]

品牌房企以高週轉模式來實現快速佔領市場,吸引客戶流,並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同時開發更多的項目,形成品牌效應。

本地中小房企則陷入了兩難境地。價格已經挺了上來,在目前市場調整週期,銷售可以用慘淡來形容。不採取價格策略,現金流已然吃緊,特別是有新項目要啟動者;降價又好似割肉,畢竟可售貨量不多,賣一套少一套。

事實上,石家莊房企玩的是另一種“高週轉”。前些年更為普遍。

這種“高週轉”是以團購的形式出現的。石家莊絕大多數的城中村改造項目,起初都進行過至少一輪團購,也就是圖紙房銷售。一些實力不強的開發商藉機“空手套”,利用很小的代價就能啟動一個大項目,很快實現財務自由。

但也有開發商死於“高週轉”,由於團購價格很低,加上拆遷改造難度大、週期長,不可控因素多,最終資金鍊斷裂。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