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體知識體系、答題模板歸納!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體知識體系、答題模板歸納!

一、政治主觀題答題步驟

(一)一般步驟

1、審設問(找思路):①知識點(經濟、政治、文化和哲學);②題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認識題,意義題還是措施題)。

2、審材料(找語言):①概括中心(把握整體觀點);②劃分層次(根據問題闡述)。

3、組織答案要點(材料+觀點+亮點):要點:①講究條理;②分清主次;③注意規範(專業術語+時政語言)。

(二)具體步驟

1、政治、經濟給定觀點結合材料作答比較常見,注重材料與觀點結合。

2、文化、哲學梳理整本書找觀點作答比較常見,注重觀點和材料結合。

二、《文化生活》知識體系

文化生活 從一般到特殊之 ——文化作用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體知識體系、答題模板歸納!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體知識體系、答題模板歸納!

三、經濟主觀題答題模板

(一)有關“文化的作用”的命題

1、文化的社會作用

【設問模式】運用文化社會作用的知識,說明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意義。

【答題模板】精神力量+文化與經濟、政治+文化與綜合國力

【答題要點】

①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2、文化對人的影響

【設問模式】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說明為什麼要創建良好的文化環境。

【答題模板】來源+表現+特點+塑造人生

【答題要點】

②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③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

④優秀文化塑造人生,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有關“文化創新”的命題

1、文化創新的舉措

【設問模式】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知識說明某地創新的做法給我們的啟示或體現了文化創新的什麼知識。

【答題模板】根本途徑、主體+基本途徑+正確方向

【答題要點】

①立足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②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要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④堅持正確方向,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

2、文化創新的原因

【設問模式】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為什麼要推動文化創新。

【答題模板】必然要求+重要意義

【答題要點】

①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②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三)有關“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題

1、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原因

【設問模式】為什麼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題模板】現實要求+作用+意義

【答題要點】

①思想文化現狀(高舉火炬、極為重要的任務)。

②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紐帶、精神支柱、精神動力、中華民族之魂)。

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全民族綜合素質、國際競爭力、社會主義道路)。

2、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舉措

【設問模式】結合材料分析他們是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答題模板】主心骨+傳統文化、外來文化+時代精神+實踐

【答題要點】

①“主心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②優良傳統(繼承與發揚)。

③外來思想文化(交流、借鑑與融合)。

④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相輔相成、相互支撐)。

⑤立足於實踐(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四)有關“文化建設”的命題

1、淨化文化環境的原因

【設問模式】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為什麼要淨化文化環境。

【答題模板】必要性(文化現狀)+重要性(文化對人的影響)

【答題要點】

①文化現狀(文化市場的“喜”與“憂”、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文化對人的影響(影響的來源、特點,文化塑造人生)。

2、文化建設的要求

【設問模式】請為文化建設提幾條合理化建議(或某地文化建設的做法給我們哪些啟示)。

【答題模板】國家+個人+生產、經營者

【答題要點】

從國家角度看:

①態度(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②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先進文化、有益文化、落後文化、腐朽文化)。

③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④價值取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⑤思想引領(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⑥精神文明建設(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中心環節)

⑧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⑨立足中國實踐,著眼世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汲取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從個人角度看:

①能力(提高眼力、拒絕汙染)。

②價值觀(社會主義榮辱觀)。

③提高修養(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④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⑤積極參加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⑥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生產者、經營者角度看:

①社會責任(職業道德、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

②產品(多種類型、多樣風格、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五)凡是材料中涉及“教育”時?

1、從文化的特點角度。教育有利於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展示文化的力量。

2、從文化與經濟角度。教育發展有利於推動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發展。

3、從文化與人角度。教育有利於打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影響人、塑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4、從文化交流角度。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教育作為一種更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能夠促進民族文化交流,發展本民族文化,繁榮世界文化。

5、從文化傳承角度。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6、從與現代化建設關係角度。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

7、從思想道德建設角度。教育通過提升人們的科學文化修養,從而促進個人思想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教育可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

(六)一些共性答案

1、文化創新:立足實踐、人民主體、正確對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2、文化自信:傳統文化、文化強國、文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文化自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文化發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