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超兩萬就是販賣人口,你結婚給了多少彩禮?

現在的年輕人想要結婚,至少要過兩道檻:一是買房,二是彩禮。

在高房價之下,彩禮似乎不值一提。但實際上,在很多地方,彩禮起步價動輒就是幾萬十幾萬,有好事者甚至畫出全國彩禮地圖。

彩禮超兩萬就是販賣人口,你結婚給了多少彩禮?

逐年攀升的天價彩禮,不僅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婚不起”,而且還造成了很多人間慘劇:

濮陽一男子給不起天價彩禮自殺!

丈母孃要20萬彩禮逼小夥女兒雙雙殉情

因高額彩禮起爭執 新郎在洞房之夜錘殺新娘

母親因給不起兒子彩禮輕生,父親悲痛直跳河

……

這樣的新聞還有很多,足以說明天價彩禮已經成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最近,河南某街道貼出告示,要求新人結婚前的訂婚彩禮不得超過2萬元,索要彩禮過多者,有可能被公安機關以販賣人口罪,或詐騙罪論處。

彩禮超兩萬就是販賣人口,你結婚給了多少彩禮?

換言之,結婚彩禮超過2萬就是販賣人口。

且不論一個街道出臺這樣的規定是否合法,但可以肯定當地一定是天價彩禮重災區,否則官方也不會被逼到出臺如此剛烈的規定。

問題是,通過限定彩禮金額真的能整治天價彩禮之風嗎?

天價彩禮的背後,真的是丈母孃愛金錢多過於愛女兒嗎?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身邊關於彩禮的幾個故事,也許你看完之後對於彩禮這個特色產物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認識。

彩禮超兩萬就是販賣人口,你結婚給了多少彩禮?

在廣州定居的小林最近很煩惱,本來打算和男朋友國慶節辦婚禮,但是遠在河南的媽媽卻不同意。

不同意的理由很簡單:彩禮給少了。

小林的男朋友家境一般,在廣州辛辛苦苦打拼5年,攢下的錢就只夠買房首付。

但為了表達對小林的感情,又向親朋好友借了有些錢,湊了6萬塊當作彩禮。

但是,小林的媽媽卻要10萬塊彩禮,而且絲毫不退步。

小林的男朋友不理解不明白,夾在中間的小林心裡自然難受。

其實小林大概知道媽媽心裡是怎麼想的:

小林出生在單親家庭,自幼是媽媽一手養大的,但是從小到大小林和媽媽的關係並不好,大學一畢業就來到廣州工作,過節過年也很少回去。

對於如今年事已高的林媽媽來說,女兒遠在天邊,而自己既沒有退休工資也沒有養老保險,如今女兒又嫁作他人,再過幾年自己一身病痛孤苦一人,養老誰來管呢?

站在林媽媽的角度,外人可能無法理解她堅持要10萬元彩禮的理由,但是小林心裡多少是有些愧疚的。

她既不能指責媽媽,也不能強求男朋友,這10萬塊彩禮就這樣成為了這場婚姻最大的攔路虎。

你覺得小林的媽媽錯了嗎?

彩禮超兩萬就是販賣人口,你結婚給了多少彩禮?

每一個索要高價彩禮的家裡,都有一個要娶媳婦的兒子。

小梅的家裡就是這樣,她有一個不務正業的弟弟,就像《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有一個一事無成的哥哥。

就像電視劇演的一樣,小梅要結婚,家裡要20萬彩禮,要彩禮的原因也很簡單,將來弟弟結婚,老家要重新修房子。

重男輕女至今還是很多農村家庭的常態,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小梅,最大的幸運是考上了大學走出了農村,最大的不幸是有一個被爸媽當成寶貝的廢物弟弟。

小梅的爸媽本來就重男輕女,當年小梅讀大學本來就不同意,如今小梅嫁人更覺得到了該還債的時候了。

自然,小梅的未婚夫家裡不答應,要說嫁女要禮金可以理解,但是一開口就是幾十萬而且是用作給別人建房子,當自己是搖錢樹嗎?

最傷心的還是小梅,她從小品學兼優照顧弟弟,但從來沒換來父母哪怕多一點點的愛。

原本還可以欺騙自己,但如今自己要嫁人感覺是要被父母當作籌碼賣掉,真是寒透了心。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無能的父母加上一個無能的弟弟,還能指望他們什麼呢?這20萬禮金,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剩下的人生裡唯一的憑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小梅覺得自己家的經格外難念,多希望自己沒有這樣的弟弟也沒有這樣的父母。

彩禮超兩萬就是販賣人口,你結婚給了多少彩禮?

工作中的小娟很好強,她一直認為這是自己最大的優點,直到如今要嫁人才發現可能並不是。

都說女兒隨爸,小娟好強,小娟的爸爸更好強,只不過這種好強更多的是在乎面子。

小娟的爸爸年輕時十分能幹,也賺了一些錢,算是村裡有頭有臉的人物。

但是,小娟的爸爸這輩子只生了小娟這一個女兒,因此也成為村裡人私下裡議論和調侃的對象,有些人甚至不懷好意地稱他們家為“絕戶頭”。

在這種情況下,小娟的爸爸也一直覺得自己在村裡低人一等。為此,一直籌劃著嫁女兒的時候要扳回一局。

等到如今,小娟的老家已經像開頭提到的“河南某街道”,天價彩禮愈演愈烈。

嫁女兒比的就是誰家拿到彩禮更高,小娟的爸爸自然非常看重女兒嫁人的彩禮有多少。

前幾年,小娟談了一個男朋友,學歷一般家境一般,當時小娟的爸爸卻不同意。

小娟一直以為是爸爸看不上別人的學歷,如今找到一個學歷家境都不錯的,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小娟的爸爸原話是:女兒的彩禮不僅要全村最高,且婚禮也一定要全村最有排場,這樣自己才有面子。

最高有多高呢?如果按照超過2萬就是販賣人口,小娟的爸爸已經算是販賣了一個排。

為此,小娟和爸爸大吵好幾架,一個覺得在夫家根本開不了口,一個覺得在村裡根本抬不起頭。

最後,小娟的爸爸讓步了,雖然讓步了,但是父女之間有些傷痕再也無法彌補了。

彩禮超兩萬就是販賣人口,你結婚給了多少彩禮?

關於彩禮的故事多以悲劇結尾,但其實也有皆大歡喜的結局。

小雪心中關於彩禮的回憶,都是玫瑰色的。

故事的開頭大同小異,小雪要結婚男方是外地人,而且男方家還是農村的,遠嫁自然要談到彩禮這個問題。

不一樣的是,小雪的男朋友雖然是農村的,但是家裡條件不錯。因為會做生意,男方父母早早為兒子結婚準備好了禮金。

關於禮金,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要給多少,其實兩家人並沒有特別在意。

等到提親的時候,男方帶來了禮金8萬元,小雪和爸媽都有些吃驚,沒想到會給這麼多。

收到禮金以後,小雪的媽媽還有些坐立不安,甚至自責之前招待不周。

後來,小雪家裡一合計,就退回2萬元。男方家裡也是沒想到,送出去的彩禮還有退回來的,自然對將來的親家印象尤佳。

其實,最後這8萬元禮金都到了小雪兩個人手裡,雙方父母都認為彩禮只是一個儀式,年輕人能過好日子才是正經事。

彩禮超兩萬就是販賣人口,你結婚給了多少彩禮?

故事講完了,不知道你對彩禮是否有了新的認識。

如果關於彩禮的是是非非可以用“2萬元”來劃定那就簡單了,但生活往往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特別是當感情摻雜金錢的時候。

其實,彩禮的習俗源遠流長,但現在早已變味。

古籍《儀禮》上說:“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就是創於西周而後為歷朝所沿襲的“婚姻六禮”傳統習俗。

其中,六禮中的“納徵”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

古代訂婚儀式上,男方家庭會以訂婚男子的名義送給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錢兩部分構成的“彩禮”,其中錢為財(聘金),物為禮(聘禮)。

女方收受彩禮後,也會送男方一些物品,稱作“回禮”。彩禮中的物一般都是價高但實用的物品,回禮一般為女性親手製作的物品。

可以看到,古時候的彩禮只是結婚儀式中的一種,不僅“物重於財”,而且女方還會以物回禮。

信物尤其是自己親手製作的信物才是表達情意的重點,而不是錢財。

只可惜,現代社會的彩禮已經完全異化成了彩金,彷彿只有錢財多少才能衡量感情深淺。

本來是寓意美好的禮儀,卻變成了赤裸裸的物質交換,正如很多人詰問:到底是嫁女兒還是賣女兒?

當然,天價彩禮背後的根源並不簡單,涉及到教育水平、貧富差距、養老制度、傳統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