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为什么被诛了十族

在古代臣子犯罪,常常有被“株连九族”之说。什么是九族呢?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儿子;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方孝孺为什么被诛了十族

株连九族可以简单的理解是凡是沾亲带故的亲属都会受到牵连,因此在古代犯了“株连九族”之罪可以说是最大的罪过了。然而在明朝时期,永乐皇帝朱棣却破天荒的发明了“株连十族”的刑法,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记载,这个特殊的刑法在古代仅有一个“享用”过,这个人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曾从元末明初大儒宋濂学习,文章、学问为宋濂诸弟子之冠。但他轻文艺,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朱元璋喜其举止端整,对皇太子说:“此庄士,当老其才。”

方孝孺为什么被诛了十族

但是,由于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先德化而后政刑;而朱元璋则主张以猛治国,运用严刑峻法控制官民,所以他没有对方孝孺加以重用。但是朱元璋一代枭雄,深知逆取顺守的道理,他虽然没有重用方孝儒,可是却深深地被方孝儒的学问人品所折服,他是想把方孝儒留给自己的继任者 ,以宽代严,以仁易暴,大明的江山才能长久。

所以,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朱允炆继位,立即召孝孺入京,任翰林侍讲学士,次年,值文渊阁,尊师以礼,帝读书有疑,即召讲解。凡国家大事,常命孝孺就坐前批答,成为当朝重臣。这种安排,显然是朱元璋的遗命。

只是方孝儒学问虽好,却不是平乱定叛之才,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毫无作为,最终建文帝下落不明,方孝儒却没能逃出南京城。

方孝孺为什么被诛了十族

当时朱棣的军师道衍和尚建议朱棣一定不能杀害方孝孺,因为方孝孺在读书人中的地位太高了,一旦诛杀他恐怕会失去天下读书人的心。

因为方孝孺在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高,所以得位不正的朱棣希望方孝孺能够为他草拟即位诏书,为此朱棣亲自召见方孝孺。但是方孝孺根本不领情,而且当面指责朱棣篡位。

朱棣无言以对,他知道无论如何他是辩论不过眼前的这个人的,无奈之下只得以武力相逼,但是这正是方孝孺所求的,方孝孺说:“就算你灭我九族又如何?我是不会给你起草诏书的。”

朱棣恼羞成怒,他将道衍的忠告抛诸脑后,他不仅要杀了方孝孺,要灭他九族,而且这还不够,因为方孝孺并不畏惧“诛九族”,所以朱棣决定诛杀方孝孺的“十族”,可是我们都知道“九族”,从来没有听说过“十族”,这个时候朱棣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将方孝孺的师生和朋友作为一族和其他九族合并,并称十族,因此,受方孝孺牵连被杀的人数众多,方孝孺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

方孝孺为什么被诛了十族

方孝孺一生忠于建文帝,努力为建文帝出谋划策,但是他终究不是张良刘伯温,没有能够为建文帝平定叛乱,但是他面对篡位成功的朱棣的威逼利诱选择不妥协,为建文帝尽忠,可敬可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