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仓节的来历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是民间祀祭仓神,祈望五谷丰收的节日。旧时,在中国北方的很多地方,都盛行过这个节日。


填仓节主要盛行于农村,城市中则以粮商等与粮食有关的行业过节为主。这天,粮仓祭祀仓神,大放鞭炮,企盼生意兴隆。老百姓虽也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话储备。

民间,还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一般地方都把农历正月二十称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则称为老天仓。

有关填仓节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皇帝,十分贪心,为了自己享乐,强征民粮,修造了许多粮仓,派一个大臣做护粮官,日夜为他护仓守粮。有一年,发生大旱灾,土地干裂,河水枯绝,赤地千里,颗粒不收。护粮官看到百姓处在饥饿之中,就上书皇帝,要求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皇帝只顾自己花天酒地,不管百姓死活,不但没开仓赈济灾民,反而向灾民增派皇粮。护粮官不忍心看着百姓们饿死,就命令粮兵卒打开粮仓,用皇粮救济灾民。正月二十五日这天,护粮官正在给灾民散发粮食,不幸被皇帝发现,护粮官自知皇帝不会对他善罢甘休,放了一把火烧了粮仓,他也投身火海。人们怀念这位护粮官,就把他投身火海的正月二十五日叫作“填仓节”。每逢这天早晨,家家都往粮囤里添点粮食,没有粮囤的就在自己院里或打麦场上,用柴灰画个粮囤的样子,撒上些五谷杂粮,或者从地里拉点土回家,表示吉利,希望来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另说:很久很久以前连续三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饥寒交迫。官府不但不体恤于民,而且变本加厉征税纳赋。一位看管官仓的仓官爷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在正月廿这天,假借玉皇旨意,告诉过往百姓,让他们默记在心,互相转告,正月廿五晚上到官仓取粮。当日晚,仓官爷爷开仓放粮,饥民们取走了一囤囤、一仓仓的粮食。仓官爷爷望着空空如也的官仓,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便放火烧仓,最后自己纵身投入火海人们为纪念这位舍身为民的仓官爷爷,以自己的风俗仪式,祭祀这位不知名的仓官爷爷。便有了这一年一度的添仓节。

  “灰撒囤,籽添仓”的添仓节,作为春节这串鞭炮的余响,在给春节画了一个圆满句号的同时,又为新的一年带来企盼和祝福。新的一年定会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填仓节的来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