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並非瓦崗寨的道士軍師!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他是這樣的!

在《隋唐演義》等民間評書中,徐茂公是一個能掐會算、料事如神的半仙級人物。在小說、演義中,徐茂公通常手持羽扇,身穿道袍,是位仙風道骨的道士。同時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精通五行八卦,懂得行軍佈陣,是瓦崗寨的智囊,後來更是成為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軍師。但歷史中真實的徐茂公和道士、軍師的形象一點都不沾邊。

徐茂公並非瓦崗寨的道士軍師!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他是這樣的!

在真實歷史中,徐茂公確實非常精明謹慎,善於審時度勢,憑藉其智慧和時局洞如觀火的判斷,歷仕唐初三代帝王,始終立於不敗之地。不過在官場的摸爬滾打過程中,徐茂公也過得異常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其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徐茂公,其實應寫作徐懋功,原名徐世積,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積。他一生戰功卓著,出將入相,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徐茂公並非瓦崗寨的道士軍師!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他是這樣的!

徐懋功出身大戶人家,並非評書中說的牛鼻子老道。隋末亂世中,徐懋功看出天下必將群雄逐鹿,所以他年僅17歲就投奔到著名的瓦崗軍翟讓麾下,併成為軍中的核心顯要人物。當然,並非是做軍師,而是獨當一面的將領。當然,程咬金也沒做過什麼混世魔王,他亦是一個瓦崗將領。

一代梟雄李密取代翟讓後,對徐懋功並不信任。李密火拼翟讓時,“徐世積走出,門者斫之傷頸”,幸賴“王伯當遙呵止之”。李密殺翟讓後,“頗自驕矜,不恤士眾”,“徐世積嘗因宴會刺譏氣短,密不懌,使世積出鎮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

不過徐懋功這次離開瓦崗軍核心,竟是命運對他的一次呵護與眷顧。此後不久,李密與王世充決戰於洛陽,李密慘敗。由於李密不信任徐懋功,故李密不敢奔黎陽,乃投奔當時於關中稱帝的唐高祖李淵。

此時,徐懋功迎來了人生第一個重大考驗。顯然,徐懋功有三種選擇:第一,據地稱王;第二,隨李密降唐。第三,投奔其他英雄,如竇建德、王世充等。但徐懋功的決斷非常出人意料,充分展現了他高超的處事手法。

徐懋功說:“魏公李密已歸大唐,如果我自己上表向唐主獻地,是自邀功勞而彰主公敗績,還是把土地人口軍人數目造冊,總啟魏公,讓魏公自獻”。於是派使臣赴長安上表。唐高祖李淵聽說徐懋功有使臣來急忙召見,一見只有給李密的信,很感奇怪。使臣詳細道明原委,高祖大喜,認為徐懋功“感德推功,實純臣也”,馬上下詔封徐懋功為黎陽總管、萊國公,不久又加右武侯大將軍,賜姓李氏。這是徐懋功第一次和李唐王朝打交道,他以忠於舊主的方式投降大唐,使他給李唐統治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徐茂公並非瓦崗寨的道士軍師!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他是這樣的!

然而世事難料,降唐後的李密復又叛唐,最後慘遭誅殺。遇到這樣事,一般人恐怕會忙不迭與李密劃清界限。但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徐懋功高調上表,請求李淵開恩,准予他收葬李密。李淵再次感動,破例特許。《舊唐書》用四個字評價此事:“朝野義之。”由此,徐懋功充分贏得了李唐王朝的賞識與重用。此後數年間,徐懋功先後隨同秦王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多路英雄,得到了李世民的高度認可,成為大唐功勳卓著的戰將。

在徐懋功以軍功而令朝野矚目的同時,一樁政治陰謀亦找上了他。當時,李世民正與他的哥哥李建成進行激烈的諸位爭奪,鑑於徐懋功是自己的得力大將,李世民極力拉攏徐懋功,朝臣也認為徐懋功長期擔任李世民部將,理當投身秦王一黨。但當李世民於玄武門前夜邀徐懋功共商大計時,得到的卻是默不作聲。

徐茂公並非瓦崗寨的道士軍師!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他是這樣的!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徐懋功的遠見卓識。介入皇家紛爭固然可以博得高額政治回報,但其風險同樣非常高。縱觀歷史,真正的智者往往對皇室內部事務緘口不言。而那些積極介入皇家紛爭博取功名者,大多沒有好下場。所以徐懋功決計置身事外,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職業軍人的操守。對此,李世民當然也瞭然在心,依舊重用徐懋功,讓他負責唐朝北方的防務。在太宗朝,徐懋功參與了平定突厥、薛延陀等多起戰爭,再度立下赫赫戰功。

徐茂公並非瓦崗寨的道士軍師!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他是這樣的!

當年12月3日徐懋功死於家中,時年76歲,他也是臨煙閣24功臣中最後一個離世的。他死後,唐高宗下詔追封徐懋功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諡曰貞武,陪葬昭陵。並下令將徐懋功墳墓的做成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的形狀,用來紀年他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徐懋功為人友善,重感情,而且喜歡開玩笑,與魏徵、高季輔、杜正倫、郭孝恪等人交情深厚。為將也是愛惜士卒,每次得到賞賜,全都分給部下,每次打勝仗,全都歸功於部下。

徐茂公並非瓦崗寨的道士軍師!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他是這樣的!

據記載徐懋功有兩子兩女,長子李震早年間病死,李震的兒子徐敬業後來起兵反抗武則天被殺,導致徐懋功也被追削官爵、剖棺戮屍。次子李思文,因武則天被冊立為皇后時,徐懋功曾經出力,所以次子一脈被未受到株連。直到705年,唐中宗復位後,徐懋功才被平反昭雪,以禮改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