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徐崢王傳君征服觀衆,但成功關鍵是人的良知

要說最近哪一部電影最火,那麼毫無疑問是《我不是藥神》,甚至這個勢頭在點映,首映過後的勢頭依舊很猛,很像之前《戰狼2》的那種衝勁,兩者的成功都是基於良好的口碑,雖然側重點不同,但是實實在在地抓住了觀眾的心。而很多人把該片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徐崢、王傳君、週一圍的演技,但是其實並不是,而是人性的良知。

《我不是藥神》:徐崢王傳君征服觀眾,但成功關鍵是人的良知

第一:說一下《我不是藥神》的主演徐崢,徐崢在劇中飾演一個走私賣藥的商人,在最初的階段徐崢就是一個商人,以五百的價格從印度走私格列寧再用五千的單價賣出去,收益可以說是爆炸的。然後因為擔心暴露,將其代理權轉讓給無良商人張長林,自己則是靠這第一桶金開廠做正經生意,後來得知好友呂受益(王傳君飾演)病入膏肓重操舊業,更是貼錢救人。

《我不是藥神》:徐崢王傳君征服觀眾,但成功關鍵是人的良知

徐崢飾演的程勇的良知可以說引導著《我不是藥神》的劇情走向,他一開始的潦倒,但即便這個時候也沒有想方設法發病難財,雖然有著私心,但依舊有著為患病人群操心的心,只不過這份心在之後更為明顯。明明已經事業有成,不必趟這渾水,但是不忍心看到呂受益的痛苦,也不忍心看到眾多病人的窘迫無奈,於是寧口自己賠本奔走也要換上最初的不良債。

《我不是藥神》:徐崢王傳君征服觀眾,但成功關鍵是人的良知

第二:而不僅僅是徐崢的良知,徐崢帶領的團隊也是有良知的。因為同病相憐連在了一起,但是也沒有以此為籌碼大發橫財,而是幫助了許多正在受苦受難的病友,甚至在徐崢決定放棄賣藥這路的時候,黃毛,呂受益等都頗為憤怒和無奈。之後徐崢重新迴歸,黃毛更是以自己為誘餌引開警察,最後命喪車禍,都充分體現了人性的良知。

《我不是藥神》:徐崢王傳君征服觀眾,但成功關鍵是人的良知

第三:張長林。這個最初販賣假藥的張長林在哄騙得到徐崢手上的代理權之後,將格列寧重新炒上了天價,這個最不應該有良知的人,但是即便是這個樣子,在被捕警察審問的時候依舊還是沒有透露出徐崢的消息,更是對審問地人嘲諷了幾句。而他這點僅存的良知卻也給他身上增添了些許的光芒。

《我不是藥神》:徐崢王傳君征服觀眾,但成功關鍵是人的良知

第四:曹斌。週一圍飾演的曹斌在一開始是看不起徐崢這個姐夫的,認為他沒用,懦弱,但是週一圍是一個有良知的警察,他從一開始就知道所謂的走私藥其實並不是假藥,所以他據理力爭,但是奈何人言甚微起不了大作用。而最後,週一圍去徐崢廠子裡的時候,其實很有可能已經知道徐崢參與此事,但是也並沒有舉發他,在對黃毛遇難也是頗為的不忍和無力,甚至感覺自己的失敗。

《我不是藥神》:徐崢王傳君征服觀眾,但成功關鍵是人的良知

第五:其實該影片最大的不可能就是:民眾。要想一大群患病人群人人都保守秘密,這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該劇將它完美化了,所有人閉口不提格列寧的由來。大娘求週一圍那一段話,也是讓人潸然淚下。最後所有病友站裂兩旁送徐崢的一幕,更是讓許多觀眾忍不住落淚。這是該片最完美的良知。

《我不是藥神》:徐崢王傳君征服觀眾,但成功關鍵是人的良知

《我不是藥神》可以說是將許多在現實生活基本不可能發生的完美藍圖呈現在觀眾面前,每一個都保有一份最初的良知,懂人間疾苦,懂知恩圖報,正是這一份完美初心觸動了觀眾心底柔軟的一面。希望當下,我們人人都能如《我不是藥神》中那樣,良知不滅,心懷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