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18936500
小兒疝氣最常見的就是臍疝和腹股溝疝氣。概率是5%左右
疝氣的醫學解釋是:疝氣,即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是不是挺抽象,結合圖來說:
臍疝:就是肚臍眼位置,是腹壁最晚閉合也是最薄弱的部位,特別是臍帶脫落後,兩側腹肌還沒來得及合攏,留有缺損,在醫學上稱為臍環,如果這個時候剛好哭鬧過多、咳嗽、腹瀉、打噴嚏等促使腹內壓力增高,就有幾率導致腹腔內容物,一般是小腸,連同腹膜、腹壁皮膚一起由臍部逐漸向外頂出,形成臍疝。說白了就是肚臍眼在發育過程中有個洞還沒閉合,一使勁小腸不小心從洞裡頂出來了。
腹股溝疝氣(又稱墜腸):又分為斜疝和直疝。這裡只說斜疝,因為斜疝多發於兒童,男性多於女性,右側多於左側。在人類胚胎髮育的過程中,兩側睪丸會下降,如果腹膜鞘突未閉合或閉合不完全,這個時候剛好哭鬧過多、咳嗽、腹瀉、打噴嚏等促使腹內壓力增高,就有幾率導致腹腔內容物,一般是小腸,從位於腹壁下動脈外側的腹股溝管深環突出,經過腹股溝管,再穿出腹股溝管的淺環進入陰囊,所形成的疝氣稱為腹股溝斜疝。說白了就是腹股溝在發育過程中有個洞還沒閉合,一使勁小腸不小心從洞裡頂出來到陰囊了。
兒科醫生鮑秀蘭
小兒疝氣在什麼情況下會發作?
寶寶哭鬧不止、飲食過飽、持續咳嗽、習慣性腹瀉、便秘、打噴嚏、劇烈運動,都有可能引發小兒疝氣。小兒疝氣的發病率約為5%左右,只要家長護理得當,並不是什麼大病。
什麼是小兒疝氣?
小兒疝氣,就是新生兒生長髮育不完善(多見早產兒),在寶寶肚臍眼和腹股溝兩處,有一個洞洞沒有完全閉合。
當寶寶咳嗽、哭鬧、便秘用力時,使得小腸從這兩個地方被頂出來。前者叫臍疝,表現為肚臍凸起;後者叫腹股溝斜疝,表現為寶寶陰囊水腫。
小兒疝氣如何護理?
1,大部分小兒疝氣都能自愈,家長用手摸疝氣凸起包塊為軟體,當寶寶停止哭鬧、咳嗽時凸起包塊順利回收,恢復平靜,只要觀察即可。
2,小兒臍疝,當肚臍周圍紅腫、有膿液滲出,及時就醫。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自愈可能性較低,一般需要手術。手術簡單,家長沒必要過分擔心。
3,減少寶寶哭鬧、咳嗽、便秘使勁、飲食過飽,上述這些症狀會使得寶寶腹腔壓力增加,進一步誘發小兒疝氣。家長平時多觀察寶寶的情緒,及時滿足寶寶的需求。
4,寶寶身長髮育的過程,活動能力也會增強。有小兒疝氣的寶寶儘量避免劇烈活動,比如奔跑、蹦跳、大笑不止。
5,硬幣按壓用膠帶綁在疝氣凸起位置的方法,是民間土迷信不可取,不當護理方法會引起炎症化膿,嚴重時會引發小腸壞死。
6,隨時警惕小兒疝氣的嵌頓,也就是小腸凸起後不能順利回納。用手撫觸呈硬塊,按壓不能恢復,如果此情形及時就醫。
爸爸不講理
疝氣是常見疾病,小兒常常發病,主要是由於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因:1、腹壁強度減低。2、腹腔內壓力增高。
那麼什麼情況下小兒疝氣會發作呢? 一、哭鬧:常是小兒疝氣的主要誘發因素,小兒本身腹股溝區發育薄弱,哭鬧時腹壓增高,易使薄弱區域受壓增加,發生疝氣。患兒家屬要注意防止患兒長時間哭鬧,及時查找哭鬧原因。
二、劇烈運動:會導致腹壓急劇升高,發生疝氣,嚴重者可出現腹腔內容物嵌頓,需要急診手術,平時可以適量運動,增強腹壁肌肉強度,有效減少疝氣的發生。
三、便秘:小兒便秘是引發疝氣的一種常見誘因,排便困難,腹壓明顯增高,發生疝氣。平時飲食要注意多食粗糧、高纖維蔬菜、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