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農業」五步走,帶你玩轉現代農業!

眼下,互聯網向各行各業加速滲透,最為傳統的農業也已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之上。“老”行業遇上“新”元素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農業當中的農產品這個重頭戲無疑在移動互聯網中也面臨著很多契機,怎樣利用互聯網+打造農產品品牌?我們可分五步走:

第一步先做極致口碑

第一,小而精。如果一年推出幾百種產品,要做到“極致”很困難,但如果一年只推出幾款產品,就可以做到。

第二,界定好邊界。品牌都要有邊界,一個品牌只能代表某類消費群,而不能是全部的消費者,所以要有所界定和取捨,如娃哈哈做地產、做超市,做童裝,甚至做白酒不會成功。

第三,快速革新和升級。任何一個顧客都不希望十年如一日看到同樣一個產品。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口碑的來源是超出客戶的期望。

“互聯網+農業”五步走,帶你玩轉現代農業!

第二步由極致口碑形成忠誠度

有人說,互聯網時代是去中心化、媒體碎片化、沒有權威的時代,因為大家自身都是“權威”、是媒體,這話無不道理。但我仍然認為互聯網時代一樣可以形成品牌忠誠,一樣可以塑造偉大的品牌。

由內而外的品牌塑造,更有爆發力和穿透性;由鐵桿粉絲、“骨灰級”玩家形成的口碑,帶動最核心的目標用戶,完成最關鍵的消費群(圈子)建立。這些用戶是種子用戶,可以不斷進行向外的輻射和影響其他用戶。

第三步忠誠度到更大的美譽度

種子用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向更大的消費群進行擴容。實際上這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口碑、忠誠度的消費群還是小範圍的,也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如粉絲從100人發展到1000人的時候。但如果要達到10000人到100000萬人,甚至百萬人的時候,我們需要怎做?

其一,需要社會化媒體的參與。如微博對於陌生人之間的營銷和話題性炒作或者傳播效果非常好,引發事件=在陌生人之間快速傳播。

其二,需要最終“引流”到目標消費群上。一般通過活動形式開展,如微博的抽獎,關注轉發有獎等手段,在內容上有趣好玩。

第四步美譽度到更廣泛的認知度

從美譽度到更廣泛的認知,其實就是要讓傳統媒體參與進來,利用傳統媒體的優勢,更廣泛的覆蓋消費群體。這一步是藉助傳統媒體進行傳播,特別是免費的傳播,為品牌的繼續強化服務。

舉一個褚橙的例子加以說明。褚橙是怎麼大火,成為勵志橙的呢?經過前期周密的策劃,褚時健的曲折、勵志人生、微博大V的自動轉發,褚時健的名人效應迅速放大並跟褚橙建立了聯繫,也迅速成為微博熱點事件,傳統媒體快速跟進,一場免費的報道撲面而來••••••產品還沒上市,新媒體上已經沸騰了,柳傳志、王石、潘石屹、韓寒、蔣方舟等都大量轉發微博和對其進行免費的“推廣”,潘石屹和柳傳志還適時推出了潘蘋果和柳桃(獼猴桃)。

“互聯網+農業”五步走,帶你玩轉現代農業!

第五步認知度到全部受眾的知名度

經過以上的四個步驟,基本完成了互聯網時代的品牌打造。最後是需要線上和線下的結合,打造成為一個全社會有影響力的品牌。這個時候需要央視等全國知名的傳統電視、雜誌、報紙等媒體平臺的參與。

從品牌營銷的角度來說,這5個步驟當然不是孤立存在的,但從企業價值、顧客價值的角度上來說,“知名度”絕對不是品牌的一個初級階段,而是品牌的終極階段。需要不斷地擴大知名度,要不厭其煩!

“互聯網+農業”五步走,帶你玩轉現代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