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唐詩三百首》049: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蘅塘退士在編選《唐詩三百首》時,在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揚州”下評“千古麗句”,又在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下評“二語與謫仙“煙花三月”七字,皆千古麗句”。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此前小樓已經精讀過,今天,我們就一起精讀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看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叫吹簫”為什麼會被評為千古麗句。

精讀《唐詩三百首》049: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韓綽判官,大和七年(833年),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度史書記,時韓綽任判官,兩人交情頗深。大和九年杜牧入朝為監察御史,抑鬱不得志,作此詩寄韓綽以表思念之情。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迢迢,形空江水悠長遙遠。

草未凋,一作“草木凋”,但“草木凋”不符合全詩的格調意境,疑是傳寫之誤,江南因地氣溫暖,故雖秋盡,草木依然未凋零。

青山隱隱約約,江水悠長遙遠,秋天已將過去,但江南的草木依然尚未凋零。

精讀《唐詩三百首》049: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二十四橋有兩種說法,一是指揚州二十四座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中記載了每座橋的方位和名稱;一是指吳家磚橋,又名紅藥橋,清人李鬥《揚州畫舫錄》中記載,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於橋上吹簫,故得名。

玉人,美人,即可指美麗潔白的女子,又可指風流俊美的才子,這裡“玉人”既可指歌女,也可指韓綽。

教,多義,在這句詩中,可指韓綽教歌女吹簫,也可指韓綽讓歌女吹簫,

“玉人”和“教”的多義性,使得這兩句詩在可解不可解之間,但這並不影響詩的意境和審美,正是可言不可言這間,讓我們更能體會內蘊的情趣和微妙的思緒。

精讀《唐詩三百首》049: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的這首詩,寫得風流秀曼、風神搖曳,在對友人韓綽的調侃戲語中,表達出詩人對揚州的無限留戀。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此時,詩人已在長安為官,自然是看不到江南的,但是,文人的視界從來不會時空的限制。在詩人留戀的眼神之中,他看到了隱隱約約的青山,看到了遙遠悠長的江水,看到即使已是秋天的末尾,但是依然草木清麗的江南。

在詩人留戀的眼神之中,揚州就曾經讓詩人留戀的每一個佳人,一直風流清麗,讓人懷念。

這兩句詩,以高遠的視角,清雅的筆調,描摹出一幅清麗秀曼的江南圖景,在整體上滲入詩人對江南濃郁的情感。

精讀《唐詩三百首》049: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詩的後兩句,視角緩緩收縮,最後聚焦在韓綽的風流,帶出揚州的風流。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兩句詩調侃韓綽,無論是教美人吹簫,還是讓美人吹簫,都顯現出韓綽高雅的風致。而韓綽的高雅緻,背後蘊寓的是揚州風流高雅的精神。

揚州的每一座橋,都是用文化的積澱大砌成,橋上走過的每一個人,都浸潤著揚州的風流氣韻。明月映橋,玉人吹簫,此中風流,自可流溢千古。

這兩句詩還巧妙地將二十四美人橋上吹簫的美麗傳說融合其中。讀之如見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之上,美人身姿曼妙,潔白光潤如同玉人,朱唇輕啟,風調悠揚簫聲的飄蕩在揚州月光皎潔的夜空之中,迴盪在江南的青山綠水之中。

所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被評為千古麗句。

千古揚州詩,杜牧的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最得揚州風流清麗的精神,故此詩亦可稱千古麗詩。

文 | 謝小樓

精讀《唐詩三百首》049: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