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唐詩三百首」聽音樂家董大彈琴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弄房給事》是李頎的一首古體詩,此詩主要描寫董大彈奏《胡笳弄》這一歷史名曲時的情景,同時以此寄房琯。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

李頎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沉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雲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唐詩三百首」聽音樂家董大彈琴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董大,一個熟悉的名字,曾經出現在許多詩人的詩作中,比如高適的《別董大》就寫道:“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董大,原名董庭蘭,(約695-765),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隴西人。是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音樂家。胡笳:一種用蘆葉捲成的吹奏樂器。胡笳弄:是董大創作的用琴聲來模仿胡笳樂聲的琴曲。房給事:即房琯,因他曾官任給事中,故稱。

蔡女,即蔡文姬,原名蔡琰,字昭姬,別字文姬,蔡邕之女。漢末天下大亂,在逃難中被匈奴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統一北方後,重金贖回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故而作者稱是蔡文姬創造了胡笳聲,而彈奏此曲總共有十八節。

《胡笳弄》是首什麼樣的曲子呢?胡人聽了淚落沾溼邊草,漢使對著歸客,即蔡文姬肝腸欲絕。可見,整首曲子的基調是傷感、悲涼的。

當詩人聽著曲子,栩栩如生的畫面在詩人腦海中浮現:邊城蒼蒼茫茫烽火無煙,草原陰陰沉沉白雪飄落。董大先彈奏商音,然後彈奏角、羽。宮商角徵羽是古代的五音,這裡泛指彈奏。這首曲子有多淒涼呢?淒涼到四周秋葉受驚瑟瑟凋零。摵(sè):形容葉落聲。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來偷聽。無論急奏還是慢彈,都得心應手,其指法就好像能傳達情感。詩人此時聯想到了幾個具體的形象:聲如山中百鳥散了又集,曲似萬里浮雲暗了又明。像失群的雛雁夜裡嘶叫,像胡兒戀母痛絕的哭聲。嘶酸:令人悲悽心酸的鳴叫。胡兒戀母:蔡文姬歸漢時,和與匈奴人生的孩子訣別。詩人用鳥兒、浮雲的聚散將抽象的曲調的起伏形象生動的展示出來。接著,又用了誇獎的手法,進一步強調了董大的演藝高超。江河聽曲而平息了波瀾,百鳥聞聲也停止了啼鳴。烏珠部落離家鄉很遠,邏娑的沙塵裡蔡文姬的哀怨叢生。烏珠部落:即指南匈奴,蔡文姬所在之地。邏娑:唐時吐蕃的首都,即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蔡文姬為羌兵所擄,而吐蕃系出西羌,故城。

彈奏至此,皆是悲涼之聲。就在曲子快接近尾聲時,幽咽琴聲忽轉輕鬆瀟灑,象大風吹林如大雨落瓦。有如迸泉颯颯射向樹梢,有如野鹿呦呦鳴叫堂下。颯颯:形容雨聲。木末:樹梢。呦呦:鹿鳴之聲。鹿鳴,源於《詩·小雅·鹿鳴》,是指古代宴群臣嘉賓所用的樂歌。宴會所用之曲,肯定曲調中正和平,絕無悲涼之意。可見胡笳弄曲調前悲後雅。

寫完了聽董大彈奏的感受後,詩人終於想起來了這是寄給房給事的詩。長安城比鄰給事中庭院,皇宮門正對中書省第宅。房琯才高不為名利約束, 晝夜盼望董大抱琴來奏。東掖垣:指門下省。給事中,屬門下省。鳳凰池:指中書省。青瑣門:宮門。因刻有連環圖案,塗青色而名。高才:指房琯。脫略:不受拘束。

詩人認為,房琯肯定會喜歡董大的演奏,認為董大必能與房琯結為知己。

一個被政務所纏、一路仕途順遂的給事中真的能聽出胡笳弄的思鄉之意與骨肉分離之痛嗎?筆者想打個問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