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和物质与高维哲学基本阳性量的关系

光波和物质与高维哲学基本阳性量的关系

导语:讨论现代物理绕不开光,同样讨论高维哲学也离不开光,光作为哲学阴阳二元的一极包含很多特征;光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介质,光携带的外部信息被大脑接受引发了人类各种思考;光明成为人类文明扩张延续最伟大的正能量;

1657年费马发现,光在任何均匀介质中都走最短路径,并由此推导出几何光学三定律;这是人类早期对光认识的初步总结;

1

波粒大战300年

光是粒子,还是波?估计谁也没有想到自这个问题提出后竟然争论了300多年;

  • 1637年笛卡尔提出光可能是一种粒子,并试图从力学证明光的反射、折射定律
  • 1665年格里马尔迪通过实验发现光的衍射现象,提出光是波;接着著名物理学家胡克,用显微镜观察再现衍射实验,光的波动说被广为流传
  • 1672年牛顿通过三棱镜实验分离出七色光,成为光的粒子说的领军
  • 1678年惠更斯发表《光论》坚守光的波动论
  • 1704年牛顿待胡克、惠更斯逝世后,牛顿发表《光学》,提出光为什么不像声波一样可以绕过墙?
  • 1801年杨氏双缝实验,证明光波干涉性
  •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光粒论再次浮出
  • 1900年普朗克推导出辐射公式,能量不是连续,而是一份份
  •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300年的跌但起伏的争论以握手言和结束

另一路人马加入:

  • 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制造出首台发电机,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 1865年年仅34岁的麦克斯韦发表划时代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电磁波速=光速;猛料;光是一种电磁波
  • 1888年赫兹制造无线电波振荡器,用实验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

人们发现光速有限,并测定了光速;自此电磁大厦的光速固定又有牛顿的经典力学产生矛盾

  • 1892年洛伦兹提出收缩假设,推导出长度收缩公式;
  • 1905年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牛顿力学被收编;另个一优美的公式诞生,质能方程;
光波和物质与高维哲学基本阳性量的关系

2

质能方程

质能方程E=mc²,E表示能量,m代表质量,而c则表示光速(常量,c=299792.458km/s)。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该方程主要用来解释核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和计算高能物理中粒子的能量;如果有一物体以辐射形式放出能量ΔE,那么它的质量就要减少

光波和物质与高维哲学基本阳性量的关系

.至于物体所失去的能量是否恰好变成辐射能,在这里显然是无关紧要的;

物质的质量减少其空间消失,物质转换成波能;

E = h · ν h为普朗克常数,h =6.626×10-34;V为频率;

C=λγ,由此公式可知,要提升频率必须缩短波长;

mc²= h · ν

进一步说,物质能转换为时间频率能;光波辐射

3

光波辐射的高维哲学意义

光波辐射产生的波动现象其哲学意义:

  • 光波具有扩张性、衍射性;
  • 其扩张性、衍射性特性使的宇宙生命文明得以灵活成长壮大
  • 波动作为时间能量特征,以其阳性各向性扩张,携带信息及能量引导文明的降维扩大膨胀的进程,这一过程与引力相反;
光波和物质与高维哲学基本阳性量的关系

4

极阳态出现

光波作为一种没有质量特征的能量存在,充满与整个宇宙,为各地物质带去能量和信息;

高维哲学重点定义:

  • 极阳没有空间态,物质空间消失(量子态),转换为波能量,以频率时间的形式存在
  • 极阴没有时间态,时间停止(叠加态),转换为空间能量,以空间引力的形式存在
  • 孤阴不升,孤阳不降;

简短几句,宇宙规律已先显,高维哲学的大厦的基石已出,哲学的阴阳二元特征得以升维,事物的本源脉络更加透视清晰可见;

关注V号:高维哲学,查阅《高维哲学》其它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