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其實也是中國網際網路最後一波造富故事

小米上市,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后一波造富故事

今天,財經圈所有熱點都給小米上市讓了步。

從清早 8 點多開始,朋友圈已經陸續有記者曬出港交所的照片,靜候雷軍的到來。頭頂光環無數的小米,上市一直是熱門話題,尤其是上市首日,亮點實在太多:

1、700 多人把中環酒店擠得水洩不通,龐大的內地觀光團。

2、IPO發行價僅僅為17 港元/股,然而超低發行價上市首日也照樣破發。

3、雷軍的雷人語錄又爆出來:從低開始未必不是好事。

小米上市,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后一波造富故事

小米上市現場:定製版的鑼敲響,股價也跌破發行價

今天早上 9 點 30 分,小米創始人雷軍和 17 位代表敲響了港交所特製的加大版銅鑼,據現場記者描述700多人的內地觀光團已經基本把中環酒店都佔領了。

小米上市,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后一波造富故事

小米股票代碼 1810 ,在香港主板上市,發行價也很適合“年輕人”,僅僅為 17港元/股,然而還是逃不開破發的命運。截至小財女發稿,小米股價已經回升到 16.98港元,而早盤一度探低至 16 港元,跌幅接近 6%。

小米上市,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后一波造富故事

因此網友隨即戲稱,“小米是年輕人的第一隻股票,也是年輕人的第一個套。”

估值層面而言,較此前最高的 2000 億美元相比,小米估值也下調至 543 億美元的下限。對於此前放言“小米估值應該是蘋果乘以騰訊”,雷軍也回應稱:“這是一種開玩笑的說法,也表達了我們自身的自信。”

小米上市,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后一波造富故事

自媒體“IPO早知道”描寫過這樣一個場景:在今年1月的小米IPO投資銀行招標會上,雷軍半開玩笑說,你們誰給的價格最高,我就給誰做承銷。投資銀行一片沉默,既怕開價太低失去承銷機會,又怕開太高IPO發不出去。於是,雷軍說道:“你們都不開價,那我來說,2000億美元估值。”2000億美元反映了雷軍內心的真實預期。不過,據《財經》雜誌報道,小米公關部人士已經否認該細節的真實性。

另據財經大V曹山石發佈的一份今年一月小米融資的機構內部顯示,超500億美元的估值已經讓年初這批一級市場投資者,在付出額度不低的管理費和近半年的時間後,都處於累累虧損狀態。

小米上市,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后一波造富故事

曹山石還認為,當時,機構以此文件,最初估值560億美元融資,因太多人搶,最終以**0億美元估值實施融資。而打動投資者的是,是小米融資文件所言:目前市場對IPO估值保守預計為1000億美元。

不過,此次,面對破發,雷軍也似乎早有準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雷軍表示,最近大市不好,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的表現才是最重要的。小米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把公司做好,以經營做核心,繼續努力,繼續加油,把公司做好。

記得上市前夕,雷軍曾發佈一篇動情的致辭:八年前,幾乎沒有人相信我們能做好小米。但是謝天謝地,公司有13個人當時喝了小米粥就開始創業。

小米上市,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后一波造富故事

八年後,當年喝小米粥開始“幹革命”的雷軍也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時刻。據最新披露的消息顯示,雷軍持股小米 29.4%,以目前小米市值 3795 億港元來計算,雷軍持有的小米股份市值約 1115 億港元,約合人民幣接近千億,全球排名 115 。除了雷軍,小米上市後,至少還有9人將成為億萬富翁,5500人成為千萬富翁。

小米不上市就會成為像凡客這樣的“四沒公司”?

一家公司從 0 開始到市值超 500 億港元,這一壯舉在中國只用了八年時間。在這個層面來看,雷軍是相當了不起。

因此就連劉強東也忍不住在昨天發文表白雷軍。

寫在小米IPO之前:我看到雷軍在最後定價的時候終於定在了最低價位,不知道為什麼為他如釋重負!前幾年資本氾濫,很多創業公司享受了超高一級市場估值,這給很多創業者造成了假象,有的人甚至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值這麼多錢!現在可能到了裸泳時候了!我幾年三月份聽到一個最近兩年上市的CEO分享自己上市心得,說的驚心動魄、得意洋洋!我隨手查了一下他的股價,上市不久破發,兩年沒有回去過!令我大跌眼鏡!這位仁兄的分享故事原來想證明自己多麼牛逼:可以做到最高IPO價格!如果他的股價一輩子張不回去,估計這就成為他一輩子最成功的事情了!沒有之一!奉勸後面的獨角獸們:向雷軍學習!做到讓股民賺錢才是牛逼的事情!去股票割韭菜的沒有資格成為企業家!

我們都知道,小米定價還受到一系列客觀因素的影響,例如中國的CDR延遲以及最近投資者對全球股市的負面情緒,包括A股和港股的下跌,以及對毛衣戰的擔憂等等。

有財經女記者認為:(小米)再不上市,恐成為凡客、迅雷、人人網這樣:沒有盈利、沒人關注、沒法融資、沒有倒閉的“四沒”型公司。

儘管小財女並不認可上述過分悲觀的觀點,但毫無疑問,小米此時不上市,未來能不能保住 500 億美元的市值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除了市場環境差,美股港股已經牛了多年,未來調整不可避免,投資人急需退出等因素外,小財女認為,最大的原因還在於中國互聯網紅利期已經過了,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想象空間的喪失對科技公司而言,是最大的致命傷。

趕上中國互聯網紅利期末班車的小米,未來在何方?

小財女隨機採訪了身邊一名互聯網領域的記者:小米破發,你怎麼看?“我個人覺得破發沒這麼可怕吧,股價漲跌很正常,環境也不好,說不定待會就漲回來了。”

事實上,持有類似聲音的人並不少:破發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來得及“上車”。所幸的是小米最終還是趕上了。

然而“上車”並不意味著就被投資者看好,市場上無論國內外,都對小米未來持觀望態度:

自稱身為“米粉”的國金證券分析師唐川對小米給出了減持評級,12個月目標價16港元。他認為,小米無疑是近十年中國湧現出來的最優秀公司之一,未來很有機會成長為一家偉大的企業。然而,好公司和好股票之間還隔著一道估值,再加上早期股東的減持壓力,目前得出的是一個“減持”的評級。

不過,小米也有自己的王牌——獲得一系列機構大佬給力加持:李嘉誠斥資 3000 萬美元認購,馬雲、馬化騰都以個人名義有大筆認購,索羅斯旗下基金等參與了小米股權認購。高瓴資本及美國資本集團也分別認購了6億及5億美元小米股份。

在公開信中雷軍也說,“在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刻,國際資本市場風雲變幻,有十幾萬的投資者積極參與認購了小米的股票,包括李嘉誠、馬雲、馬化騰等行業領袖,這是對小米管理層和員工莫大的信任和重託。”

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信心確實顯得尤為重要,但逃不開的問題還有:小米未來在何方?

今天有專業投資者認為,小米股價已經到了低位,可以考慮買入。然而另有投資者反駁稱:作為硬件企業估值小米已經夠高了,但是它是要按照互聯網企業估值的。

據金士頓金融在香港的研究執行董事DickieWong 表示:小米的問題所在應該說是它並不屬於一家互聯網公司,只是一家硬件公司而已。只不過小米對自己並不這麼看,雷軍認為,小米應該定位為一家“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證監會針對小米擬發行CDR而提出反饋意見時,也一度要求其在智能手機銷售佔主營收入比例較高時,說明現階段定位為互聯網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準確。

有分析師表示,小米的未來取決於多元化。雷軍曾發誓其主流硬件淨利率不會超過 5%,那就意味著新收入來源對公司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米未來如何,也取決於能夠以多快的速度改變商業模式以瞄準更高收入。

據CNBC報道,小米已經投資了半導體,未來應該專注於向企業而非消費者提供、出售更有利潤空間的領域。

小財女雖然不會在這個時間段入手小米股票,但也並不意味和看空小米未來的發展,畢竟對雷軍這樣的企業家,在未來仍然可以給出買入評級。小米這家公司或者說雷軍在過去八年創業經歷,最大的成就並不是養成了世界第三大科技公司,內地巨無霸獨角獸企業,而是對前赴後繼創業者精神上的鼓勵,新商業模式成功的探索。正如雷軍在上市前的公開信中所說的:

“我相信,小米的創業故事將啟發和激勵更多創業者!如果100年後人們評價小米,我希望他們認為小米最大的價值並不是賣出了多少設備,賺回了多少利潤。而是我們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探索實踐了商業的終結形態——與用戶做朋友,實現商業價值與用戶價值最大程度的統一,證明了靠銳意創新的勇氣、持之以恆的勤奮、踏踏實實的厚道就能夠成功。”

小米上市,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后一波造富故事
小米上市,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后一波造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