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裡焦慮,有七個跡象可以看出來

發表在《生命時報》

編譯:孫開元

在成年人眼裡,焦慮是大人的事,孩子沒有生活壓力,都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孩子也有他們焦慮的事情。兒童焦慮症的誘因包括成績不理想、曠課、缺少自信、與同齡人關係欠佳等等。升入新年級後,也可能不願意將心事向新同學訴說。和成年人不同的是,兒童的焦慮情緒經常是隱性的,所以家長應留意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有了下面這些跡象,可能就是有焦慮情緒。

1.不願上學

多數孩子是喜歡上學的,至少在某一年齡段是這樣。在這段時間,孩子會迫不及待地和你們講他在學校的同學和老師的種種趣事。可是後來,你也許會發現一提學校孩子就煩躁不安,不願坐你的車上學。他在應該上學的時候也許還會說肚子疼,或者鬧著說要請假。

如果發現孩子持續出現這樣的狀態,應該及時和學校老師交流,讓老師分析孩子是否遇到了校園暴力。家長也應留意孩子放學後在做些什麼,以便找出孩子懼怕上學的背後原因。

孩子心裡焦慮,有七個跡象可以看出來

2.健康問題

身心互相影響,焦慮情緒會影響到身體健康,下面是焦慮可能引起的一些身體症狀:

胸部:呼吸困難、胸痛、心悸。

頭部:頭暈、頭痛、抓頭髮、夜裡做惡夢。

嘴部:咬腮、咬指甲。

腹部:便秘、腹絞痛、腹瀉、噁心、嘔吐。

咽喉:久咳、吞嚥困難、口乾。

帶孩子去看醫生,讓醫生給孩子檢查身體的同時,詢問孩子的感覺,從而找出病因。

3.暴怒

焦慮會使人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進而產生情緒暴發。兒童焦慮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剛才歡天喜地,轉眼就滿面愁雲,也可以說,孩子就是孩子,不懂自制。很多事情都可能引起孩子大發脾氣,比如青春期情緒波動、同齡人競爭、學習壓力等等。

孩子心裡焦慮,有七個跡象可以看出來

這種情況發生時,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告訴孩子,發脾氣是不對的。不管是否焦慮,孩子都必須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如果有必要,可以考慮帶孩子進行心理諮詢。

4.拒絕集體活動

孩子以前很喜歡參加一種集體活動,後來突然不願參加了,這是孩子焦慮和抑鬱情緒的一種隱性跡象。如果你問孩子為什麼不願參加集體活動了,孩子給你一個模糊、沒有道理的回答,你就應認真思考其中的原因。

突然拒絕參加集體活動,是焦慮和抑鬱的典型特徵。家長可以把孩子的這些行為變化告訴醫生,讓醫生加以判斷。不過,這樣做之前要想一想,孩子是不是有了新愛好。也許因為身體和心理的逐漸成熟,他的興趣有了變化。

孩子心裡焦慮,有七個跡象可以看出來

5.固執行為

孩子做事喜歡隨心所欲,如果你看到小孩子固執地認為某件事非要怎麼做才“對”,你就應該加以注意。要是孩子覺得必須把玩具擺成一排,或者以某種方式擺放,不這樣就煩躁不安,也許就是情緒出了問題。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有的好品質,但是固執行為就可能是一種焦慮症狀了。發現孩子表現出焦慮情緒時,家長應該學會安慰他,具體怎麼做要看孩子的年齡,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遊戲,或者給他讀讀故事書,都會幫助他放鬆下來。

6.遺尿

如果3歲以上孩子經常遺尿,要考慮是因為情緒問題引發了身體上的症狀。孩子出現焦慮情緒時,通常會比以前遺尿的次數增多。

除了焦慮,孩子遺尿還可能是因為膀胱發育不良。不管是哪種原因,都應讓醫生進行診治。經常遺尿可能會導致身體感染,進而加重症狀。

孩子心裡焦慮,有七個跡象可以看出來

7.小題大做

所謂小題大做,就是一個人對一件事的看法,遠比實際情況要糟糕。相對於兒童來講,成年人小題大做的時候更多一些。兒童焦慮症患者容易出現小題大做的時候,而且可能出現疑病症,身體有一點點不舒服就懷疑自己患上了嚴重疾病。

孩子的小題大做與成年人不同,孩子可能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科學知識,也可能是因為有焦慮情緒。孩子也有壓力,出現心理壓力時找不到解決辦法,就可能採用“生病”的辦法作為逃避壓力的理由。如果你不清楚具體原因,可以諮詢一下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