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刚需?四套以下,都是刚需!

如何定义刚需?四套以下,都是刚需!

我们经常说刚需,作为一个买房者,都说自己是刚需,怎么才算一个刚需,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定义,小灰也不知道该怎么确定。

小灰有个好友,网名“朝花夕拾”,在4S店工作,就是那种很闲的那种,每天的工作就是聊天。

一个有四套房的刚需!他是这么解释的,一套自住,一套父母住,一套岳父母住,一套留给儿子。四套房子刚好够用,也没打算炒房,这也是标题四套以下都是刚需的由来。

但是,这个标题被骂是铁定了,因为他说的时候就被很多人吐槽了一脸,他用实践证明了这个带有争议的话题。

以前,小灰也经常提到“刚需”,但从来没有想过刚需会不会是个伪命题,现在再看,以前一些认定的东西,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再来看看这句拉仇恨的话,四套以下,都是刚需。房子以套来算资产,这是习惯性的定义方式。

炒房和刚需怎么界定?

人们对炒房和刚需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待遇。一提炒房,那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很多人觉得他们是过界蝗虫,是他们推高了房价。

而提到刚需,却被认为是一群,风华正茂,面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却被一套房压的死死的,本该奋斗的年纪却只求安稳。

房子干翻了实体,为国争光的华为,却干不过捣鼓混泥土的恒大,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由此,也生出很多恨来,一有标题党“炒房者哭了”,“炒房者完了”这种标题的文章,就会被网友纷纷转发,广泛传颂。认为这种媒体才是业界良心啊!

算了一下,2017年,中国110个城市调控了大概250次,按这个算法来看的话,炒房者去年最少哭了250次,平均1.46天就要哭一次,那个心酸呀!

炒房客是不是煌虫,房价会不会跌,这是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但是,总结以往的经验:买房作为过去最懒、最直接的一种投资手段,确实造富了一大批人。

我们挣钱买房,完全是一场意外。

明知这是一场意外,你要不要来?

再说到,刚需。有需求就是刚需。

口渴的时候喝水就是刚需,一个月好几万的你,冰红茶、王老吉、矿泉水、可乐,想喝什么就买什么,实在不行挨个买一遍。

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你没有在二环有套房。但是,活下来,最重要,你可能拼不过人家有钱,你可以拼谁或的时间长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