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中國經濟的長期變化和微觀應對

中國經濟

因為中美貿易衝突的問題,關於宏觀經濟狀況變化的討論變得非常熱烈。因為大家擔心,宏觀的變化,會影響到每個具體的企業甚至個人的發展。中歐工商學院教授、知名經濟學家許小年最近在浙商證券“鳳凰行動”論壇上發表了一個演講,在演講中,許小年從自己的角度分析了宏觀層面中國經濟面對的變化,以及他認為在微觀層面上公司該如何行動。

宏觀層面一個長期的變化,許小年稱之為,中國經濟從工業時代進入到後工業化時代。

在後工業化時代,政府很難再依靠宏觀政策來維持經濟的增長。以前可以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比如2008年時政府大規模投向基礎設施建設。但是現在,“你刺激投資越多,過剩產能越多,已經沒有地方好投了”。

再比如,以前央行可以通過增加貨幣供應來影響經濟,但是現在,增發的貨幣很難進入實體經濟,因為短缺的不是資金,而是優質項目。更多的資金,只是推高了資產價格。

對於企業而言,許小年認為,過去很多公司成功靠的是“資源整合能力”,比如能夠擁有很好的政府關係和金融機構關係,能夠通過整合政府資源和金融資源,來把產品製造出來,在市場上賣掉。但是,現在因為市場變飽和,受到市場需求的限制,最關鍵的因素變成了如何通過創新能力,來創造出需求。就好像手機行業,重要的不再是能夠通過拿地、融資建好工廠,把手機制造出來。而是能夠有創新,生產出大家還願意去買的手機。因此,許小年說,之後,公司要依靠創新,“為自己創造新的市場,依靠創新從競爭對手那裡搶奪現有的市場份額。企業今後只能這麼做,因為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宏觀層面相對中期的時間內,還有兩個變化,一個是國家層面的去槓桿和降低整體負債率,另一個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這兩點也都是最近經濟學家和媒體熱議的焦點話題。我們在這裡就不再詳細介紹。

對於宏觀層面,許小年的確認為是“充滿變數,企業和國家的經濟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是,微觀層面的一些新的變化,讓他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卻變得有信心和“審慎樂觀”。

他從三個層面來介紹這些變化,這三個層面,也是機會存在的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行業重組。在許小年看來,中國的各個行業都過於分散,因此行業重組勢在必行。而行業重組會為企業創造很多機會,“誰能抓住行業重組的歷史機會,就有可能在下一輪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舉例而言,中國有70多家汽車生產商,而在美國只有通用、福特、特斯拉等少數幾家。“這意味著中國汽車生產廠家的規模效益遠遠低於美國,意味著中國汽車生產廠家能夠投入到研發中去的資源遠遠低於美國。中國的企業太分散了,沒有力量集中資源進行基礎科學、基礎技術的研發,導致中國的企業在基礎技術方面現在和美歐日的差距依然是非常顯著。”比如,在電動車技術上,福特、特斯拉這些公司能夠投入的資源,肯定會遠遠超過中國的中小汽車製造商。

第二個層面是消費變化。許小年認為,現在的情況是,大家談消費升級談得很多,真正去做得很少。“消費升級已經從過去的柴米油鹽變成了健康、醫療、養老、娛樂、戶外運動、品牌消費、定製消費。全是機會,看你怎麼去做。”

第三個層面的變化是企業的技術升級。但是,技術升級不等於追逐新概念和新名詞。許小年說:“我們追逐新名詞、發明新名詞的速度,遠遠快於我們能做到的。”因此,2016年時候,他不願意談論工業4.0;2017年時候,他說,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問題一律不討論;到了今年,上課時他跟學生說,這節課講完了有問答,但是區塊鏈的問題一律不回答。

在他看來創新有兩條路徑。一條路徑是研發新的技術,代表公司就是華為。而且,華為非常專注地對著通訊設備這個領域進行創新,集中資源,只攻這一點。另一條路徑是,用好現有的技術來進行創新,比如,利用好谷歌的人工智能開源算法。

許小年說,他會跟自己的學生講,“機會大把大把的,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沒有準備,那些機會只能誘惑你,只會把你引向歧路。不要問我,教授,今後兩三年,您看哪個行業有希望?別問這個,這樣的問題一律不回答。如果要回答,哪個行業都有希望。就你這種態度,哪個行業都沒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沒有朝陽行業,只有朝陽企業。”

許小年總結說,沒有必要對環境有過多的焦慮,也沒有必要過多的關注,因為環境的變化對所有人都一樣,要關注的是不變的因素,也就是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

以上就是經濟學家許小年對當前宏觀經濟狀況和企業應該做什麼的分析。他認為宏觀層面長期的變化是中國在進入後工業時代,中期面臨的變化是貿易摩擦和去槓桿。但是,在許小年看來,微觀層面仍然存在著三大機會,分別是企業重組、消費升級和企業的技術升級。希望許小年教授的分析對你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