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說過的「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浪費青春」,應該如何理解?

看看圖說說事


不知道李嘉誠是不是說過這一句話,反正江湖上都在流傳是他說的。好吧,我們就當李嘉誠說過這樣一句話,或者是表示過類似意思的一句話。

這句話說出來打工與創業的本質區別。

之一

因為打工得到的薪水是你給老闆創造利潤的一小部分。而創業拿到的,則是全部的利潤。所以,能創業當然要創業。溫州人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寧願睡地板,也要做老闆”或者“寧願做生意一個月只賺1000,不願打工一月賺3000”。因為做生意可能一個月只賺1000元,但以後可能一天就能賺1000元。而打工一個月賺3000,以後工資提高,一個月能夠賺3500,成長的速度不一樣。而且自由度也不一樣,打工是按照老闆的要求去做,創業是按照自己的目標去完成。

其次是,打工大部分是隻做某一個單項的運動,尤其是流水線上的工人,基本上前途都被困死了。創業要廣泛接觸社會上各類人才,更容易發現機會。

但是,社會上絕大部分人都不適合創業,只能打工。這是因為,創業對人的素質要求比較高,需要大智大勇之人才行。

因為創業本質上不是一個職業,這是真正的信仰追求,對自己的信仰,對未來的信仰,要全身心投入去奮鬥,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同時還要有不斷成長的學習精神,學習專業知識、學習管理知識,學習市場知識……

打工的公司倒閉,你可以換一個公司繼續上班。創業的公司倒閉,你基本上一無所有。

所以,打工適合追求短期穩定的人。而創業需要有極大冒險精神,對未來有無限熱愛的人士。

總而言之,打工是適合務實人生的大部分人。創業適合具有改變世界、改變自己、改變未來的有崇高追求的人。但精英總是少部分,所以大部分人只能打工。而少部分人勇敢創業。

但打工本身也是謀生的一個手段,很多人在創業之初,都有一個打工的過程,因為在初始階段打工是必須的一個過程,也屬於積累的初識階段。說是愚蠢的行為,有點極端,或者說是偏頗。

之二

6月29日,90歲的李嘉誠連續第17年出席汕頭大學畢業典禮。他在演講中說到,“畢業的同學帶著汕大創意自強的信念走進世界,

有越級打拼的勇氣,衝破命運迷宮,把有限變無限擊退蔓延處處的平庸傲慢,建設希望,重塑世界。

他並且說,“環境不是牢籠,在各行各業,你有實踐力——把科技、現代化及工業化的優勢,糅合成新。你有檢視力,知道如何守常持變,釐清障礙;面臨抉擇,掌握進退,處變不驚。”

雖是勉勵學子走向社會、創造人生,但其中所述及的要素,比如“越級打拼的勇氣,衝破命運迷宮”,“環境不是牢籠”,“面臨抉擇,掌握進退,處變不驚”,亦會給創業者以啟發、以鼓舞。


波士財經


有人說李嘉誠在自傳中說很多外話都是別人杜撰的,可能也包括這條,還有人說這句話是他在大梅沙的演講。這句話李嘉誠到底說沒說過我不知道,但是我對這句話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其實,看是打什麼工了,一個小時賺10元和一個小時賺千元、萬元、億元的的工作有本質的區別。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覺得大學生是最廉價的勞動力,參加學校的勤工儉學工作,每天花三個小時打掃衛生,一個月1000元;在周邊的奶茶店打工一個小時8元;做超市促銷一個小時10元;做家教稍微好點,一個小時30元、40元。

但是被稱為全港賺錢最多的“打工皇帝”霍建寧,是和記黃埔集團董事總經理,他的年薪達2.74億港元,平均月薪2283萬港元。如果以平均每日上班12小時計算的話,他每上班一分鐘,銀行戶頭即可進賬超過1040港元,每日的薪酬達75萬港元。

人和人之間是有區別的,打工和打工之間也是有區別的,但是我們能說薪資低的打工者是在浪費時間嗎?顯然不能,可以賺更多的錢誰願意做最底層的工作,也正因為這樣也才有了社會分工,不然很多事情都是沒人做的。

每個人都是要生活的,沒有錢、沒有經驗等創業,不打工餓死啊。這世界上大對數人都是打工者,一個公司只有一個老闆,老闆也有可能是在打工,要聽董事會的意見。

當你覺得當下的工作沒有意義時,那就去找有意義的事情做吧,所謂“意義”、“無悔”等都是自己定義的。人生短暫,要把想做的事情都做了,才不枉來過。


——END——

對這句話有什麼理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李嘉誠曾經說過“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浪費青春”。估計這並不是李嘉誠一個人這樣想,很多潮汕籍的人士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自古潮汕地區人士經商較多,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作為開放的前沿陣地,冒出了不少發家致富的機遇。很多潮汕人士也是借了這個東風,紛紛做起買賣,都成為了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比如揭陽惠來的黃氏三兄弟,就連騰訊的小馬哥也是潮汕籍貫的。

至於李嘉誠這句話,我想首先並沒有刻意的貶低打工者的意思。其實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我覺得應該是以下兩點:

1、打工相對與創業來說其實就是意味著故步自封。

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追崇一種輕鬆、沒有負擔的生活。大家都知道,創業來說,過程相當艱難,遠遠沒有打工來得輕鬆。打工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便可以了,然而創業卻不是這麼簡單,你考慮的不只是你自己,更多的還有公司的發展生存,甚至是往後十年、幾十年的發展趨勢。如果能踏出創業這個步伐,首先相信你會得到絕大多數人打心裡的佩服。

2、打工相對與創業來說其實就是意味著發展前景沒有那麼大。

很多打工者都羨慕當老闆的開豪車、住豪宅,那麼為什麼他們不選擇自己也出去創業,當老闆呢?原因很簡單,就是當老闆太辛苦,不是每份創業項目都能通往成功的道路,最後讓你功成名就。所以很多人寧願選擇打工,穩穩當當的賺份工資,寧願丟棄意味著無限發展空間的創業,老老實實的當一位打工仔。

你能走出打工者的圈子,就意味著你擁有比大多數人更堅定的勇氣!所以人生在世,能有機會揮灑青春,無愧青春,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

職場上的你覺得有道理嗎?


萍行職場


馬雲說房子會跟蔥一樣便宜;馬化騰說自己來自普通家庭;王健林說自己是白手起家……

現在又來了,李嘉誠說打工是罪愚蠢的投資……

大佬們的這些話,聽一聽就好了,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要靠著“打工”養家餬口,就算很多人最終創立了自己的事業,“打工”的經歷,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礎。

真有人聽了李嘉誠的這句話,看不起上班、打工,非要去創業?估計是有的。

前幾天有人在斑馬消費後臺留言,說自己馬上大學畢業,不想上班,想創業,問我們有什麼好的項目推薦?

穩定的項目,他肯定是看不上的;一本萬利的項目,都寫在了刑法裡;如果有特別看好的項目,我們早就自己去做了。

現在到7月了,應屆大學生已經畢業了,不知道他現在在幹嘛,我們很擔心他。

對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就想去“創業”的人,我們希望他躊躇一下,就去找個工作上班了。


斑馬消費


正因為他是李嘉誠,他才會說出這麼一番話。這番話實際上和王健林所說的“一個億”小目標差不多,都是商業巨頭們站在他們的角度說出來的。

而對於許多普普通通的人來說,太過於不切實際。

1.無奈的打工

在香港首富李嘉誠眼裡,打工肯定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打工更多的偏向於體力勞動,它並不需要思考,只需要高強度、長時間的低級勞動。它無法給自身帶來多大的意義,也無法創造價值。

可對於許多人來說,生活成本是高昂的,壓力是巨大的。吃喝拉撒都是要花錢的,打工實際上很多人維持生存的唯一選擇。

而這時候,打工無關浪費,無關愚蠢,只是為了生活。

2. 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近年來,創業這個詞很火熱,很多人投身於創業大軍裡。可根據官方數據,90後創業的成功率僅有2%~5%

很多大學生沒有社會實踐經驗,只憑這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概進行創業,結果自然會被現實的高牆撞的頭破血流。

對於他們來說,更好的選擇是打工學習,積累一定的經驗。慢慢的構建自己人脈圈,再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

無論如何,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懂財帝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李嘉誠說出這話,跟他這人的經歷有關,這個相關答案已經回答過了,但這不是答案,最多算作對問題的解讀。所以,你不能只憑他這一句話就單問,如何理解這句話,而是要如何看這個人。這取決於站定的角度。如果從這句話來說,“愚蠢投資”和“浪費青春”之間有什麼關聯度嗎?做其他老闆手底下的員工,拿著別人的錢來做事情,難道不是大多數人都這樣嗎?而人的成長過程千差萬別,而且人的志向也各有不同。李嘉誠是商業大亨,但不是文學家,也不是州長。他說的話只能在經濟世界適用,但對作為看客的我們來說就造成了一種刺激,而回應則要隔一段距離——經濟世界畢竟決定了我們的生存。

鉛筆道站在創業的角度來理解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適用的。鉛筆道曾採訪過94年“創業老炮”,18歲就給別人辦輔導班20多天流水30多萬,大一作流量卡裂變分銷,一個星期拉了1000人團隊,3個月淨利潤200多萬,現在的他畢業不到一年,做起了共享紙巾,3個月流水1千萬。不知假如是同齡人的你又作何想?(此篇文章可以在鉛筆道APP搜索關鍵字“創業老炮”)

直到現在,他都沒給任何老闆打過工。他發起事情,讓別人來做,這是從一開始的心態就決定了後來的發展。這方面的書推薦《窮爸爸和富爸爸》,上面有關賺錢和當老闆的事情說得很好了:錢不過是政府發行的貨幣,是創造出來的。


鉛筆道


首先,李嘉誠在他的自傳《成功沒有偶然》裡面就說過,傳聞他說過什麼什麼,象極了他的口氣,很多都是外面添油加醋或者斷章取義編造的。坊間傳聞他說過這句“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浪費青春”,是是非非就存在很多爭議。


今年年滿90的李嘉誠宣佈退休,這之前他蟬聯了二十年香港首富。很多人都知道他從1950年借5萬港元起家 “長江塑膠廠”,從生產假花到生產塑膠玩具,趁香港1965年銀行信用危機大量買入地皮和舊樓,三年後高價拋售,從此發家,2000年以個人資產126億躍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


除了房地產,還把持著香港航務、電力、貨櫃碼頭、零售、電訊等領域,到去年,他名下產業已高達7810億港元,幾乎香港每個支柱行業都有“長江實業”的影子,港人早幾年就風傳“香港是李嘉誠的‘城’”。

很多人相信這句話出自李嘉誠之口來“激勵”年輕人,這除了他本身是個年輕創業的有名富豪這一身份之外,還因為他是廣東潮安人,有一首著名的潮州歌就是以他為藍本的《我是潮州人》,同曲《愛拼才會贏》。


潮汕人和相鄰的溫州人都信奉“工字不出頭”,認為打工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有書君周圍的潮汕朋友年輕人幾乎都不打工,從小生意做起,很吃苦耐勞,做大做小都是自己的生意,哪怕一個月3000塊剛好夠吃飯,也覺得比打工每月6000強。

一.然而有書君認為很大可能此非李嘉誠原話,是因為:

1.身為香港首富,李嘉誠也是一個公眾人物,他的人生觀是“建立自我,追求無我”,不可能以一個成功者的超然姿態說這麼極端武斷的話。


2.李嘉誠旗下有3.1萬名員工在為他打工,這麼一句話,等於貶低了所有高中低層,把心腹和得力干將也一併貶低得罪了,誰還甘心替他打工?如果大家都心裡帶著忿然不滿工作,後果是他自己的損失。

3.大家只知他是成功者、超級富豪,在發家前,他也是個打工仔,他做過茶樓夥計,做過工廠員工,做過跑腿,他也是通過起初打工不斷積累、瞅準機會才試著開廠的,說這話無異打臉。

二. 對於這句話,有書君的理解是:

1. 就象李嘉誠22歲以前那樣,打工是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打政府工也是打工,打臨時工也是打工,先吃上飯滿足溫飽再想更好的出路,打工是先學做走,再學會跑。


2.當老闆或打工都是一種生活模式,據報導導廣州深圳有些街上的清潔工大爺大媽,有的就是家裡很有錢還找一份工作幹著,央視主持人張某2009年股票大賺5000萬,也還在咱屏幕前競競業業著,另一個例子,有書君一個朋友就厭倦了打銀行工,自己出來開了幾間茶飲店。

3. 不是什麼人都適合出來創業,要有機會。有商機,有資金,有人脈,還要有能承受風險的能力和心理準備。創業養活的不只是自己一家人,還要養活替你賣命的夥計,更要圖未來的發展。而有些金領到哪裡都不愁吃飯,社會菁英年薪百萬,閒時海外度假,那也是青春拼搏來的。

因此,無論打工還是創業,選擇自己願意的生活方式最重要,如果說過,這句話也可能只是呼籲年輕人在該拼搏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這是有書君的理解,您呢?



有書共讀


我敢確定李嘉誠沒說過這類偏激無腦的話,因為如果他那麼蠢說了,算不上勵志,而是跟大多數人直接對立,對一個商人、企業家來說,不會犯這個錯誤。

有一個情形,可以假定他恨鐵不成鋼,私下裡對親近他的極少數個別青年人,可能他會表露這個意思。

不過我們可以借用這句話來明白一些道理:

1、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話很難聽,卻道出了我們庸庸無為的真諦。老想維持現狀,老是重複勞動,自然沒多大建樹,真正肯對自己下手的人,不會容許打工時間太長,一沒什麼所學時,會迅速走出舒適期,尋找下一份挑戰。

2、這句話正面理解就是要勇於改變,勇於自己做老闆。

負面理解呢,它算是成功者的傲慢。而這種傲慢假設,卻又不太成立。

我們總以為成功的人會瞧不起我們普通人、平常人,會對我們做惡劣的評論。

我自己認為,這可能不真算了解成功者。會這樣嚴重分別心的人,會那樣趨炎附勢的人,恰不太可能成功,不太可能有大成就。理解了,大家都差不多,自己只是做好手邊的一件一件事,才能穩定前行,做出一番事業。

也就是說,假設李嘉誠說過類似告勉的話,是有人想急於證明自己不用打工就有成就了,但那樣的成就又算什麼呢,多賺了點錢?

打工也好,自己做老闆也好,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不得過且過,才是根本。

善待自己的選擇吧,也善待他人。


財經作家邱恆明


我並不認同這一句話,因為如果沒有打工的基礎,你去做創業也不可能成功,至少說大概率上是失敗的。就像李嘉誠,他之前也是在給別人打工,借了大量的人脈和金錢之後,他才有資本去創業,否則的話對於她來說創業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儘管那時候下海經商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次成功的順勢而為,而現在,如果鼓勵大學生畢業就去創業,是非常失誤的一種做法,因為大家都沒有什麼經驗,並且知識儲備量也不足夠,一步入社會就直接開始創業,想當然這樣的創業項目大多數都是泡沫的狀態。

所以如果想要創業,那麼你就要提前接觸社會,提前瞭解這些公司運作的法則,就像一個叢林一樣,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公司,也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蛋糕分給大家,所以你要按照叢林法則去學習,怎麼樣能獲得更大份額的市場。

創業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的,如果你沒有這些基礎茫然的去創業肯定是不對的。這些基礎就是指你的人脈關係,經營思維管理能力等等方面。你在創業的時候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而你在打工的時候去把這些錯誤都嘗試一遍,對於你來說成本是最低的,當你知道了怎麼樣正確做的時候再去創業,成功的概率則會大大提升。

這就是建立到你的基礎之上的創業方式,如果你什麼都沒有盲目的去創業,失敗的概率也會大大提升,所以我認為先打工再創業才是正確的路徑。除非你現在想要做的這個行業,沒有任何的大的公司在做,那麼你可以從這個行業的一個角度切入。


變革家


如果真是李嘉誠所說,那讓給李嘉誠打工的那麼多員工怎麼想?要集體辭職才不浪費青春麼?

打工就是打工,跟投資能扯上什麼關係?李嘉誠先生是不是老糊塗了?

不錯,李嘉誠是富豪,甚至是華人首富,但首富說的話都對嗎?都是至理名言嗎?

我看未必!

倘若老喻我也說了同樣的話,肯定會被不少人噴死:你算老幾?盡喻派胡言!

成功人士說什麼都相信,這種態度是錯誤的。成功人士說什麼都不相信,這種態度也是錯誤的。

相不相信這是一回事,長不長腦子是另外一回事,誰說了什麼,尤其是名人說了什麼,我們還是要動腦子想一想,不要陷入“相不相信這個人”的誤區。

我的態度就是,人不能不信,也不可全信,關鍵在於你從哪個角度去評判。我們很多人的思維模式,喜歡走極端,不是黑就是白,不是A就是B,這是有問題的。

結合到李超人的這句話,

“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浪費青春。”

對他來說,或許是合適的,因為他這句話的角度本身就是老闆思維,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果換一下打工者的思維呢?

再說,一句話有沒有道理,應該如何理解,都不能絕對化,一定要結合到何時何地何人、說話的目的是什麼?要綜合判斷。

離開情景純粹評判一句話有沒有道理,完全是耍流氓。

如果這句話有道理,我同樣可以造出很多類似的句子:比方說:

“當老闆是最愚蠢的生活,浪費青春。”

這有什麼不對嗎?炮誰都會放!區別在於人家是李超人,你是李窮人。

所以,下次我們去評判一句話是否有道理,我們要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 在什麼場合說的話。

  • 針對什麼人說的話。

  • 是誰說的話。

就算李嘉誠先生說的有道理,但也有很大的侷限性,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在有錢人眼裡,可能一切都是投資,什麼都是生意。說到底,還是商人思維。

但是這個世界上,不是什麼東西都是用投資和商業來衡量的。

比如,親情、愛情以及很多公平的理念,都不是用金錢能夠買來的。人活著,無論是打工還是當老闆,都要有原則。

明白了這一點,就明白瞭如何而活。

我們千萬別會錯了意!該洗洗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