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司法行政系統涉災法律服務十條措施》出台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近期,綿陽遭受持續強降雨,受災嚴重,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各種涉災法律問題和矛盾糾紛逐漸顯現。為維護社會穩定,減少群眾損失,為災後重建工作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防汛減災系列要求,13日,市司法局出臺了《綿陽市司法行政系統涉災法律服務十條措施》,有效地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1.充分發揮法律顧問作用。組織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積極參與災後重建,協助和支持黨委政府及其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依法處理涉災事務,廣泛開展義務法律諮詢,引導群眾通過正常渠道反映訴求,有效防範法律風險。

2.開闢公證綠色通道。對受災群眾身份證明、財產證明遺失、損毀等情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實行特事特辦,對老弱病殘人員實行預約、上門服務,減免受災群眾公證費用,提供方便快捷的公證服務。

3.建立法律援助涉災專項服務機制。在受災嚴重地區增設法律援助接待站點,做好相關案件的摸排工作,在村居社設置法律援助便民指引牌,公示法律顧問、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機構人員名單,為群眾指明法律援助救濟渠道。積極開展法律諮詢服務,及時受理災區群眾的法律援助申請,對受災群眾的法律援助申請做到應援盡援。對身份證明等手續暫不齊全的,先援助後補齊有關手續,切實保障災區群眾合法權益。

4.建立司法鑑定快捷通道。根據黨委政府安排部署,安排司法鑑定機構和人員做好人身損害、傷殘鑑定和財產評估等工作,提供上門服務。

5.與保監會共建涉保理賠法律諮詢服務平臺,為受災群眾提供有關災後人員傷亡、保險理賠等方面的諮詢服務。

6.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切實做好涉災地區矛盾糾紛的研判分析、排查調處工作,重點加大災後在土地、房產、財物、物資分配等方面可能引發矛盾糾紛的預防排解力度,及時發現、主動介入、妥善化解,切實把各種社會矛盾和可能引發的隱患解決在基層、化解在一線,消滅在萌芽狀態。

7.充分發揮“一村一法律顧問”作用。積極配合當地政府深入村、社,瞭解轄區內受災情況,協助做好受傷受災群眾生活保障、情緒安撫、矛盾調解等工作,避免激化,引發群體性事件。

8.積極開展法律進災區、進安置點等專項宣傳活動。加強突發事件應對法、防震減災法、保險法、自然災害救助條例、衛生防疫法律法規等與抗洪救災密切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為災後重建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9.組織司法所摸排轄區內刑釋解教、社區矯正人員家庭受災情況。針對摸排情況,協助特殊人員受災家庭儘快恢復正常生活,走出困境。同時,加大對涉災地區特殊群體的監管力度,進一步落實教育責任,防止社區服刑人員脫管漏管和重新違法犯罪。

10.主動走訪受災企業,瞭解企業法律服務等需求,暢通企業訴求渠道,為受災企業提供免費“法律體檢”,幫助企業防範法律風險,儘快恢復生產經營。(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鄭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