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政策落地了,事關家醫、公衛、遠程醫療……

互聯網+醫療政策落地了,事關家醫、公衛、遠程醫療……

衛健委下發通知,基層醫療領域工作職能、方式將大變,“互聯網+醫療”真的來了!

今年4月,辦公廳曾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就促進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發展作出重要部署,醫療領域發展跨入新的歷史紀元。

時隔不到三個月,衛健委進一步貫徹落實,於7月10日發佈承上啟下的通知——《關於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國衛規劃發〔2018〕22號。

互聯網+醫療健康的落地政策來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的諸多措施在改變群眾就醫體驗的同時,也改變了醫療服務的供給方式,對醫療行業的發展影響深遠,其輻射領域包括、公衛、家醫、遠程醫療.......

互聯網+醫療政策落地了,事關家醫、公衛、遠程醫療……

“互聯網+醫療健康”作為新時代醫療改革的創新成果將徹底改變整個醫藥健康領域的格局和發展。對基層來說,又有哪些工作需要更新換代?一起往下看。

變化一

關於就診服務:2020年,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普遍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

力爭到到2020年,預約時段精確到1小時以內。

變化二

關於公衛:服務更精準

《通知》支持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的資源互通,使得公衛工作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未來服務這3類群體,再也不用侷限於現場隨訪。

1. 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可線上管理

通過整合公共衛生信息系統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健全健全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以及食源性疾病管理網絡,重點做好在線健康狀況評估、監測預警、用藥指導、跟蹤隨訪、健康管理等服務。

2. 推進母子健康手冊信息化

推進母子健康手冊信息化,為婦女兒童提供生育全程醫療保健服務。以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兒童為重點服務對象,整合現有預防接種信息平臺,開展預防接種知識科普宣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供在線接種預約、接種提醒等服務。

3. 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強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

通過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強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發病報告的審核、數據分析、質量控制等信息管理,精準做好隨訪評估、分類干預等工作。

變化三

關於家庭醫生簽約:網上籤約是趨勢

1. 推進網上籤約

家庭醫生服務由“臺前”轉為“幕後”,是簽約模式與時俱進的有效轉變,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基層醫生服務效率,同時還能改善群眾簽約的服務感受。

文件提出要加快建設應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臺,推進網上便捷有效簽約服務,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要搭建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的服務互動平臺,在線提供健康諮詢、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服務,轉變服務模式,增進醫患互動,改善簽約服務感受。

並且在預約診療上,實現優先向醫療聯合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留預約診療號源,推動基層首診,暢通雙向轉診,集中解決“掛號難”。

3. 依託醫療聯合,加大對家庭醫生的支持

變化四

關於遠程醫療:2020年覆蓋所有醫療聯合體

在基層用藥上,加強醫療聯合體內各醫療機構用藥銜接,對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延伸的處方進行在線審核。

變化五

關於健康檔案:2020年,實現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與電子病歷數據庫互聯對接

目前居民健康檔案多為紙質版,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但不能盤活,也是基層醫生一直以來的一塊心病,而此次《通知》提出了將電子健康檔案與病例相對接,徹底解決了“死檔案”這一困惑。

《通知》提到,推動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在線查詢和規範使用,到2020年,實現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與電子病歷數據庫互聯對接,全方位記錄、管理居民健康信息。居民可便捷查閱本人在不同醫療機構的就診信息,通過與電子健康檔案動態關聯,更好地進行自我健康管理。

變化六

關於基層醫療檢查的窘境:“基層檢查、上級診斷”來打破

而現在,藉助互聯網+這趟高速列車就能實現優質資源的快速下沉。文件提出將推廣“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模式,拓展基層衛生信息系統中醫學影像、遠程心電、實驗室檢驗等功能,積極應用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效率。

2018年,可謂是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春天,一波又一波的支持政策高效率、高頻次地接踵而來。可以預見,隨著網絡平臺服務功能的逐漸優化,在信息化的推進下,基層醫療機構在分級診療上的職能將更加清晰,定位將更加明確。對於基層醫務工作者來說,時代的變化、改革的推進,又將帶來工作模式和業務技能的轉變。


以下附原文:

關於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的通知

國衛規劃發〔2018〕22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推進互聯網+醫療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的指示要求,著力解決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推動《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落地見效,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成果帶來的實惠,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在全行業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現就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活動的具體措施通知如下:

一、就醫診療服務更省心

4.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要進一步開展移動護理、生命體徵在線監測、家庭監測服務,推進智能醫學影像識別、病理分型和多學科會診以及多種醫療健康場景下的智能語音技術應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二、結算支付服務更便利

6.逐步推動實現居民電子健康卡、社保卡、醫保卡等多卡通用、脫卡就醫,擴大聯網定點醫療衛生機構範圍,推進醫保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推動共享患者就診信息、醫保基金等結算通道,促進實現患者自費和醫保基金報銷便捷支付。

三、患者用藥服務更放心

9.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各級醫療機構要藉助信息技術便捷實現中藥飲片代煎、配送服務,解決患者排隊久、煎藥不便及取藥難等問題。

四、公共衛生服務更精準

10.結合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現有公共衛生信息系統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聯通整合,健全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以及食源性疾病管理網絡,重點做好在線健康狀況評估、監測預警、用藥指導、跟蹤隨訪、健康管理等服務。

11.創新互聯網婦幼健康服務模式,推進母子健康手冊信息化,為婦女兒童提供生育全程醫療保健服務。以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兒童為重點服務對象,整合現有預防接種信息平臺,開展預防接種知識科普宣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供在線接種預約、接種提醒等服務。

12.通過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強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發病報告的審核、數據分析、質量控制等信息管理,精準做好隨訪評估、分類干預等工作。

五、家庭醫生服務更貼心

13.加快建設應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臺,推進網上便捷有效簽約服務,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要搭建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的服務互動平臺,在線提供健康諮詢、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服務,轉變服務模式,增進醫患互動,改善簽約服務感受。

六、遠程醫療服務全覆蓋

18.推廣“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模式,拓展基層衛生信息系統中醫學影像、遠程心電、實驗室檢驗等功能,積極應用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效率。

七、健康信息服務更普及

19.推動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在線查詢和規範使用,到2020年,實現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與電子病歷數據庫互聯對接,全方位記錄、管理居民健康信息。居民可便捷查閱本人在不同醫療機構的就診信息,通過與電子健康檔案動態關聯,更好地進行自我健康管理。

20.鼓勵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搭建互聯網健康諮詢信息平臺,規範互聯網上醫療健康信息內容,為公民提供安全可靠的“互聯網+”健康諮詢服務。

21.建立網絡科普平臺,實施科普精準教育,利用互聯網提供健康教育、“三減三健”信息推送、健康知識查詢等便捷服務,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養。

八、應急救治服務更高效

22.聯合本地區醫療機構,到2020年,構建包含腦卒中、心血管病、危重孕產婦、外傷等急救流程的協同信息平臺,做到在院前急救第一時間識別病情,分診轉院。

九、政務共享服務更惠民

25.加快政務信息整合共享,將出生醫學證明信息、死亡醫學證明信息、全員人口統籌信息等系統接入地方政務共享交換平臺,探索推動與人口、社會信用等基礎數據庫聯通。

26.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規範服務事項,優化服務流程,實行“一口受理、網上運轉、並行辦理、限時辦結”,提高線上辦理比例,推進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平臺融合發展。

十、檢查檢驗服務更簡便

30.以推廣應用居民電子健康卡為抓手,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卡的應用集成,到2020年,實現地市級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通”,患者使用電子健康卡就可在任一醫療機構掛號就診、檢查檢驗、信息查詢等。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加強領導,細化實施方案,明確時間節點,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各項便民惠民措施落地落實。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快創新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升便民服務能力,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改善就醫體驗。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管理局將加強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並適時遴選推廣一批“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示範典型,不斷促進便民惠民活動深入開展、取得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