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提起广汉连山镇,相信不少朋友都会像烹烹一样,联想到当地的“特大号回锅肉”。

不过烹烹去连山,却不是为吃那里的回锅肉,而是为目睹传说中的“无名手工面”。

老街上的“无名手工面”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听朋友说,这家面馆开在连山镇老街上,门口连块招牌都没有。

在朋友的指引下,我们总算是把地方找到了,同时也印证了该店不仅没招牌,而且墙上也见不到任何与手工面相关的文字,这面馆也太低调了嘛!

店里煮面的大锅砌在店堂一侧,而在靠街沿的位置还垫了几块砖—以稳住那专门放调料的半敞式玻璃柜。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在土灶大锅前煮面、挑面

我们进到店里,先跟灶台前那位正忙着煮面、舀臊子的妇女说明了来意,她抬眼打量了我们一下,说: “还是进里屋问我们家那位吧。”看来,她是老板娘了。

我们进到里边的一间屋,才知这便是手工面操作间,而那位正在案板前躬身揉面的师傅,在面对我们的相机时,忽然变得有些紧张了,不过这位朴实的汉子还是停下手里的活跟我们聊了几句。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摁压

原来他就是店主蔡永忠,蔡师傅告诉我们,自己的这门手艺还不是“幼儿学”,而是十几年前因为想利用自家的一间铺面做生意,才去跟他家姐夫学的。

蔡师傅说,他做“大案”的手艺还算不了什么(“大案”是厨界业内对手工擀制大张面皮一类技艺的泛称),早在20年前,广汉一带擅长做大案的“白案”师傅还有不少,其中也包括他姐夫。

擀面步骤繁复,制作饱含匠心

蔡师傅做手工面的时候,从头到尾借助的工具只有两样:擀面棍和大刀。

在他身旁的铁桶里,插着九根长短不一、粗细有别的擀面棍,我当时还好奇地问:

“擀面还需用到这么多种吗?”

蔡师傅的回答是:

“那要看你做啥品种的面,一般擀大张面皮都会用长一点、粗一点的。”

眼看着蔡师傅把一团面放案板上,在经过反复揉压、双拳杵摁、棍擀延展、折叠扑粉、大刀细切等步骤后,就做出了四五斤细匀的手工面,全程用时也就十来分钟。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卷压

02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滚面

03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展开

04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折起

05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叠放

06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切面

07

手工面爽滑劲道,肉臊醇浓辣香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成品

我们随他一起把面端到前堂灶台前,就见他老婆抓起一把下到沸腾的水锅里,在用长竹筷去搅了两下后,便侧身靠近玻璃柜往六个空碗里熟练地舀作料。

其实,玻璃柜里只放了几样东西—牛肉臊子(带汤,需经过先炒后炖)、红油辣子、酱油、醋和葱花。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舀入醇浓香辣的牛肉臊子

但见老板娘在挑面之前,又抓起一把青菜叶丢锅里,烫熟便分拣入盛有汤料的碗里,接着才把锅里的面分别挑进去,最后由店里的大妈级服务员替顾客端上桌。

我们面对眼前的手工面坐下来尝,虽说味道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却能感觉到那面条的爽滑滋润和筋道。再来说这肉臊的汤,醇浓辣香,也就是这么简单。

每日面粉定量,卖完即谢客

这家手工面馆没名没招牌限量250碗!它因何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面吃完了,可是我们还有些心生不舍,于是又去问蔡师傅。 “听说你们每天凌晨三点钟就开始做准备,有必要起那么早吗?”

蔡师傅一脸认真地回答道:

“必须这样,我要是头天晚上就把面和好、把牛肉汤炖出来,那第二天擀皮切出来的面条口感上会差很多,而调味所用到的汤和臊子,也不可能像你们吃到的那么鲜香。

虽然我们每天都开门早,但只做一袋面粉(重25公斤,一般可做出250碗面条),所以每天卖到中午前,面一煮完就谢客休息。”

我们又问:

“你的手工面这么受欢迎,怎么就没开到城里去呢?手工擀面也该有人来传承,你们没想过带徒弟或让自己的孩子来接班吗?”

蔡师傅听到这里便苦笑着说:

“我们的顾客多是本乡本土的人,开店这么多年,也感觉自己太辛苦,但想到继续做下去一家人的生活才能维持,心里就平和了,所以我们从没想过要进城开店。你说让我带徒弟,现在又有哪个愿意学这挣不了几个钱的手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