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重國寶,一個重量高於4個定海神針,沉睡黃河上千年竟無損

中國最重國寶,一個重量高於4個定海神針,沉睡黃河上千年竟無損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從黃帝時期到現在四千多年的歷史,期間流傳有許多的神話,歷史故事,還有許多歷史文物。在全世界國家中,很多國家歷史都是很短暫的,而且沒有什麼記載遺留下來,不像我國,傳承文化遺留非常多,通過這些我們能更好的瞭解歷史,推測當時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珍貴的歷史文物中國的國寶之一。這件國寶就是現如今保存在山西蒲州古城的鐵牛,也是中國現存最重的國寶了,這四頭鐵牛重達120噸(保守估計),不愧最重國寶之稱。

中國最重國寶,一個重量高於4個定海神針,沉睡黃河上千年竟無損

鐵牛

120噸是什麼概念,給大家解釋下,一噸等於2000斤,120噸就是240000斤。一個就是60000斤,我們都知道孫悟空的金箍棒是13500斤,相當於4.4個金箍棒,這樣的重量讓人驚歎。鐵牛約3.3米長2米高,臥於黃河之下。這麼重的東西,在唐朝時代是怎麼建造出來的呢?建造出來之後為什麼又被放在此處?說起這四尊鐵牛就不得不說他們所處的位置了,蒲州位於黃河岸邊,臨近中條山,自古那裡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此地首先是非常重要的,所有朝代都在這裡建橋連接兩地,但是由於當時的科技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也沒有現在的機器幫忙,所以當時建造主要以浮橋為主,但是浮橋又容易破壞,人走上面還不安全。

中國最重國寶,一個重量高於4個定海神針,沉睡黃河上千年竟無損

鐵牛

於是,在唐朝時期鑄造相對發達,便建造了這四尊鐵牛,放在黃河兩岸作為橋樁,然後在上面建造橋路。橋樑建好之後,人們極為方便的通行,但是由於年久失修,這四尊鐵牛最終被捲入黃河,沉睡了上千年。黃河大鐵牛是我國古代橋樑建築史上的獨特發明,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曾對其讚歎道:浮橋地錨中,以浦津橋鐵牛錨最為著名。"

中國最重國寶,一個重量高於4個定海神針,沉睡黃河上千年竟無損

鐵牛

不得不佩服當時人們的智慧,也不得不讓人驚歎在當時能建造出這麼重的鐵牛。1988年時黃河水位下降,這四尊鐵牛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老百姓看到後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當地的政府部門,後來文物部門組織了對他的打撈,在1989年最終把四尊鐵牛成功打撈上岸,還有其他一些文物也在此次發掘中重見天日。

中國最重國寶,一個重量高於4個定海神針,沉睡黃河上千年竟無損

鐵牛

雖然已經沉入黃河底下上千年,被海水和泥沙腐蝕著,但是這四尊鐵牛並沒有什麼損傷,完整無缺,足以看出唐朝當時的冶煉技術比較成熟了。四尊鐵牛的出現也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唐朝先民的智慧結晶,不僅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藝術價值也是無法估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