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原名仇愛萍,筆名小語、乃文,1965年生於山東省淄博,就職於淄博市淄博劇院,現定居北京,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山東女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在線網站學術主持和藝術總策劃,北京德深源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2012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高研班研修,2016年在榮寶齋中國畫理論研究與實踐劉曦林工作室學習。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一一秋萍/文

作為一個畫家創作的思路與脈絡應該是清晰的,我走上畫畫這條路不像學院派畫家有紮實的基本功,從工筆、靜物、風景、重彩……一樣一樣走上一遍,而是直接從大寫意花鳥畫入手,因為我的身邊有一位好藝友、好老師,就是我的丈夫齊辛民先生。與先生結婚之前我沒有拿過毛筆畫畫,但我喜歡音樂喜歡文學還拉過不少的二胡曲子,儘管己成為過去,但那音樂的感覺真的與今天的畫畫有著密切的關係!喜歡過、付出過就會有收穫,想想沒有練過童子功手上拿毛筆也能畫出線條?回想一下除了天天觀先生畫畫煉就了眼力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十九歲那年在工作單位每天用毛筆在產品的包裝箱上寫幾級產品、數量和出廠日期,一個箱子兩頭寫,那時一氣寫下來累的腰都直不起來,一天八九十個到一百多個包裝箱寫完了二百多遍,我竟然堅持兩年直到不在那個車間工作。是什麼對我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又給我那麼大力量讓我甘願付出?直到這些年畫畫才明白:就是毛筆寫字的時候在紙上的那種感覺,沙沙的行走的有橫有豎,時而上下時而又左轉右拐,還起伏有變那種歡快的節奏感。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2002年我就讀中國藝術研究院第二屆中國畫高研班,當時中國藝術研究院著名理論家崔慶忠老師,原國家畫院院長龍瑞先生、著名理論家陳綬祥先生都是我們的導師,而且我們的課程從美術史論、美學、文學、書法、古箏、詩詞、戲曲、京劇舞臺表演、中醫學、周易等等,每個星期都有一次機會去大劇院、電影院觀看進京匯演的各地名劇名戲等……那一年我收穫是頗豐,我如飢似渴的聽、看、欣賞,感受著,興奮著,又恰恰遇上非典疫情,我們在東四八條的教學樓也是宿舍樓被困三個多月,也就是在那個時期我沉下心認真思考了半年的學習、太行的寫生,特別是在整理課堂筆記的同時一個題目不知不覺躍然紙上:秋萍說畫話齊辛民花鳥畫藝術,因為我還沒有水平也沒有資歷寫別人,寫自己丈夫理所當然。這本書稿第二年寫完了,後來的出版是與先生到工藝美術出版去拍反轉片出版畫集,在與出版社總編賈德江老師聊天中談到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高研班進修,賈老師便一口氣說出了好幾位同學都在他那裡出版過畫集,程祥宇、謝大川、張純桂、張德剛等等,還談到當時出版的一個叫中國當代美術家藝術研究系列專集,劉文西、還有劉文西夫人的已出版。王西京、喻繼高等在準備,可以給齊老師出一本,你準備資料和作品圖片我來寫,賈老師說話間我插了一句:“賈老師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學習時寫了一些文字並形成了一個框架的書稿,叫巜秋萍說畫話齊辛民花鳥畫藝術》,書稿己寫完有二十三、四萬字,如果再加上理論家文章和展覽研討會內容文字是否太多?題目也不合適吧?”“這沒有關係,可以多加印張,你先把稿子拿來我看看,我可以幫你理順一下、調整一下。”賈老師又說。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就這樣《藝道天成》齊辛民藝術人生一書,在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在組織編寫這本書稿的過程中,我對中國藝術研究院一年的學習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體會。文學作品中的“主題”表現與中國畫創作中“立意”的表達;中國戲曲舞臺表演中“臺上佔位、主角、配角與各種角色扮演搭配”與中國畫創作中的“構圖、章法、佈局關係”,音樂中的“旋律、節奏、優揚起伏和快慢”與中國畫的“長線、短線、前後、上下,點、線、面以及虛實和呼應關係”的處理、組合,是多麼一致和相通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這些觀念的理解和認識!越來越深刻。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拜訪廖靜文先生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高研班結業典禮上與湯文選先生合影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我曾讀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品位想獲得提升,真的很容易,只要把他放在某個“高端”環境裡,薰陶個一年兩年,欣賞水平和眼界很快就提升上去了,很快就能飄飄然。而一個人的能力要想獲得提升,外界環境只是起輔助的作用,他必須認識到現實,並且力求改變現實,這需要一定的決心、耐性、和行動力。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有的時候一個人標榜的品位不一定是自己的,很可能都是在追求和模仿別人而強加於自己,品位成了一種標榜自己的工具。而最可怕的是把“夢想”當作“理想”,這是不現實也不實際的,只是一種一個人的願望而已,這在我置身藝術這個圈子後看到很多這樣的人和事,這種認識和醒悟使我越來越清晰自己前進的方向一一學習、學習再學習!因為,我明白了所有脫離了能力的目標都只能是一種慾望。在滿足自己慾望的這一個撕裂的時代裡,很多人的痛苦莫過於這樣的慾望使個人的眼界和品位越來越高,能力和實力卻徘徊不前,唯有在學習中才能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對於藝術,一切對傳統的追溯是為了未來的創造。 在中國畫創作中作品色彩的飽滿,和背景前後關係處理上,我的理解從傳統的功夫到色彩的搭配我對印象派比如塞尚,莫奈,畢加索等有了濃厚的興趣,這一點還是歸於在藝術研究院學習中,同學王正閩對我影響很大,他那個時候就在搞水墨實驗畫,我雖然和大多數同學一樣不理解他,但在幾次聽他談話中他講到印象派、講到塞尚,莫奈,畢加索等,還有中國的黃賓虹、周思聰、李老十等,我的思路開了另一扇窗口。隨著一年的學習到了結業創作的時候,我把原來的巜太行情思》系列:巜三思圖》、巜小院清秋》、巜秋思秋戀》、巜戀秋》等作品一一梳理,又創作系列荷花曲:巜紅荷》、巜荷韻》等主題意象與印象的表現作品。這兩個系列的作品當時看起來並不十分成熟表達也未達心中之意,但它是我用筆以“點”、“線”、“面”相結合表達心靈感受和創作情感交流的結合再現,作品從構思到創作表現形式有了一些自己的感覺意味和新意。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2004年深秋,我開著現代車滿載著一車書和生活用品從淄博來到北京,我喜歡“現代”這個名字於是買了這個牌子的車,齊老先生當導航我們一路向北,就這樣在北京己裝修完畢的新房子安了家。來北京非常感謝同學懷一學兄,在他的點悟、介紹下認識了王生才先生找到房地產韓總,給我們最大優惠!想想買房子就是一拍即合,價格低又在地鐵旁,說買就買了。買房是這樣,畫畫也是這樣,自自然然,簡簡單單,不刻意不硬拼(身邊聽過不少人言:拼上多少年畫不出什麼樣死不罷休)也有人問我:“在北京買房是為了孩子戶口嗎?”我笑笑說沒有想過,很多時候感覺自己就是個傻子一樣,用一個時髦的詞叫:沒心沒肺。但我不喜歡動心眼,直接、簡單。其實,畫畫也好寫作也好,不是拼上時間和性命能做到的,是隨心隨性還有隨緣。這份隨心是心性,是自然相遇相融的釋放,同時也是自由自在之表現,這種自由自在是生活的一種態度和境界一一簡單。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自從我們定居北京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常常到中央美院去聽大課,去中國美術館、國家畫院、首都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的美術館等地方去看展覽,不管國畫還是油畫,也不管是設計的、水墨的還是東方西方,特別是美術館講座我去的最多。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吳冠中的畫愛到了痴迷程度,開車的路上兩邊風景處處都有點、線、面的交織圖式和歡快跳躍的音符節奏,還有斑斕的色彩,單純又豐富,這種喜愛使我對抽象藝術充滿了好奇與興趣。在這一段時間裡,由康徵介紹認識了來北京學習的易芳吉和李大山,相約去了一次十渡。深秋季節十渡滿山紅葉和掛滿枝頭的柿子,那個紅色真的是醉人心又讓人心動!我開始試著創作以葫蘆為題材的系列作品《雨後》、《紅葫蘆綠葫蘆》和以柿子為題材的《印象十渡》、《春消息》,是以線為主的一種有著構成意味隨意塗鴉之作,以色為墨的色塊在畫面中交織構建的現代形式感,而且在色彩的運用上我特別鍾情的金黃和嫩綠的畫面立刻呈現出一股賞心悅目般的清新。這種清新的感覺讓我有一種莫名的讓整個世界寧靜、祥和的感覺,像人在潺潺流淌的山溪旁耳邊聽到嘩嘩的流水聲,連呼吸也變得輕鬆通暢。藝術作品是畫家心靈的折射和心音,是把一切喧囂拋向天空。只有這淡淡的嫩綠是我的世界,清新、安全而溫暖。我彷彿找到了我的精神家園,純粹而寧靜的家園,儘管沉浸在這種寧靜家園中的時間太短暫,但我也有著非常非常的滿足和幸福感。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三月裡的春天,北京路邊和公園裡的柳樹,還有在通往順義的路上(通順路)兩邊的柳樹上那長長的下垂的柳枝條、風一吹悠悠盪盪地飄著,那一抹、一抹的嫩綠彷彿搖醒了大地、綠了整個春天……那透澈清爽而誘人的色彩能愉悅疲憊的身心,那微黃的新綠芽兒刺激著我原本平靜的心中泛起波瀾。我開始一次次的按耐不住自己的衝動,一次一次拿起紙筆隨意潑灑,任意揮灑一條又一條粗細長短相互交織的線條,老辣、厚拙、靈動、溼潤,紅顏色、黃顏色、藍顏色、我不管它是什麼冷暖,我只管一吐為快!這個時期我對深藍和玫瑰紫紅色給作品有意無意間增添的一種夢幻般的朦朧情調痴迷起來,我以線條的力度和花朵為“點”來組合產生的效果,又以民間青花瓷器作為藝術文化符號,再以古典風格的木結構窗口、憑欄做支撐,在進行了一系例的創作中進行了反覆的探索與實踐。我把本土的文化與古典文化結合形式試想著傳達一種理念內涵一一古典與現代的結合。我創作幾百幅的作品即:春之韻系列、秋之醉系列、窗花細語系列、青花瓶語系列,那個時候的我還有一個衝動是從歐洲十幾個國家回來後到汕頭的一條老街去參觀,看到那些不是要隨時倒掉或被拆掉的淸代時期洋人的老建築帶色彩的玻璃窗……我又想到了中國文化現代性與西方古典文化的結合。兩年的時間幾百幅小品的創作體驗,在“點”、“線”、“面”中橫豎交錯、重疊、排列,以“水足”、“色足”、“墨足”這九個字裡盡情演繹、盡情釋放、盡情享受中尋找自我心靈撞擊,以理性的思維和自由的姿態讓靈性歸到自然。這個時期創作過程中我對自由之境界的生活態度和藝術中的哲學思想和世界觀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與理解即藝術就是修行。從傳統藝術向自由、抽象藝術與當代性現代性發展,人類與自然與動物、地球與空間與宇宙,是一個何等強大又和諧的體系啊!這個時候更多的畫面出現在我腦際的是莊子之逍遙、王維之自由的兩大境界,又想到先生齊辛民作品中衝破古人與當代之框框,而展現出獨特面目中博大精深的氣度、氣質、在純真童趣裡的自由奔放展翅翱翔,天空的曠神之怡……每每此時我便在想:如果一個藝術家達到這個境地是何等胸懷?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中國畫講究“天人合一,”講究外師造化。我在創作了一批“點、線、面”與“橫線”“縱線”以“梅花”這個符號傳達一種心音的同時,其實就是把所謂的“梅花”作為表達意象的一個符號來釋放,而這是一個似有似無的影像?是一個虛虛實實的夢幻?還是輕鬆自由的灑脫?是,又不是,卻真真切切的舞動著讀者的心絃使人沉醉使人痴迷,畫者動情觀者動心。經歷了這個創作過程我的內心有這樣一個模糊中又清晰可見的想法,也可以說是思路:“心影繪畫”或是“心音畫語。”這個思路從腦海跳出後,我便無法抗拒它的誘惑,我有時候開始懷疑那些太過具象的畫面,那種真實的感覺不爽不透氣,讓人覺得找不到美感,就象看著精美飯菜卻沒有口味一般。有一次看到了大家在看的一幅柿子的作品,那柿子、那樹幹、那枝條,我想畫這柿子作品的畫家恐怕還沒有明白要表現什麼,不然不會畫成這個樣。忽然間我有了一種表現的衝動,在畫案上鋪上一張紙畫了一幅橫式的《事事如意》圖,當時畫的時候在宋莊藝術館,可以說是一氣呵成。便對齊老先生說:“看我畫這柿子怎麼樣?請大家指正。”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嗯,這幅畫得好!”齊老先生又驚又喜。

“秋萍,你畫進步這麼快?太好了!手法新有意味。”

那一刻,不僅僅在場的人看了稱讚,連我自己真的也很得意,案頭上這幅《事事如意》圖是一條從左由下而上的主幹,再由主幹三分之一處生出一條由左向右上方伸展次主線,然後由次主線順式有變化有節奏的生出細長的長、短枝幹,柿子三三兩兩,一簇一團,以統一的下垂式灑灑落落有聚有散。再以白粉點罩,在柿子與柿子之間留了大小的空間再有了白粉的點面引拉整個畫面沉甸甸的、朦朧中似霧似霜虛虛實實,我理想中那種朦朧的像罩著一層薄薄的輕紗般的柿子,表現秋天果實成熟中的沉醉的“醉”字,在我這幅作品創作中,已點點滴滴如願。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當齊老先生幫我題款的時候,順手在我開筆的主線上加了兩條幹溼、濃淡有別的條線,又在作品中間的下方拉出一枝幹點上了兩個柿子,呵呵,真可謂點睛之筆(只是佔了我要畫鳥的空間我心裡嘀咕)!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2014年秋天,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齊辛民工作室招生開學,一年的教學、從臨摹、寫生、創作到整理講課課件,四年來我對中國畫特別是寫意花鳥畫創作和寫生有了更深更廣的理解和拓展。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2016我有幸在劉㬢林中國畫理論研究工作室兩年,這兩年對《中國畫學史》、《歷代名畫記 》以及《 石濤畫語錄 》的拜讀,聽劉老師講大課和講藝術規律,看劉老師寫生創作示範中感受、體悟畫畫從“心”、以“寫、意”入手的寫意精神。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從山水的寧靜、石榴園老樹枝幹、南國的花卉與熱帶植物看劉老師畫藤畫葉畫花畫蘭,那才真是種“享受”!筆在紙上起、承、回、合地行走,看在色墨中洇化、水跡墨跡點點滴滴與觀者心靈的碰撞的共鳴,令畫者有一種衝動。是那些水點墨點嗎?再一次讓我無法平靜,在棗莊的石榴園我試著動筆畫過幾幅石榴,但是難以從心只算作了體驗,直到廣州華南植物園寫生,在畫一棵古榕藤時,我大膽地鋪上一張五米的長卷紙,在畫的整個過程中,算是對以“瀉”為快的“寫、意”在長短互拉交織、點點、圈圈的水潤中,硬是橫衝直撞痛快淋漓地一氣呵成了。在對面畫的劉老師畫完走到我的作品前,給了我一個大大的出乎我意料的稱讚說:“秋萍天生就是個大畫家。”老師對學生的表楊是最大的動力!回味老師畫樹、畫花、畫山、畫石、畫雲、畫水……那種對形的把握和發揮,對意的表達和述說……我,一年下來頓悟了很多!收穫了很多!也有很多需要我用一生來思考、消化、尋找。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說實話,平時我很少有時間畫畫,因為我的畫不只是用手更在用心、有激情。每次想畫畫的衝動一次又一次衝擊我的心靈,想畫畫卻不能畫、沒時間畫、那種感覺像是靈魂附體般的一股衝動力,象是一種魔力,一種無拘無束的舞動,我需要這種衝動的同時真是太佩服那些隨時拿筆畫,哪怕飯前飯後,哪怕半個小時也要來一張。我真的是沒有這種能力,因為想畫畫是靈魂和心性的表達,是一個畫家內心深處與視覺影像共鳴而產生的“心音”。畫不只是手拿毛筆就叫作“畫畫了”。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2017年的春節假期,我早上做好飯去藝術館一直到晚飯前回家做飯,然後再回到藝術館,有時候一畫一個通宵,那二十多個日日夜夜的橫塗豎抹潑潑灑灑中,感覺自己的白紙象密林一樣,自己一會找不到方位迷失在樹林深處,一會又遊走在瓜藤架下欲停欲走,一會展翅飛翔一會兒又置身在樹枝下壓著無力飛起……或許是在清冷的二月裡找些點點春意、或淡淡的蘆葦叢中尋求一份月下的安寧吧,最終我在畫了九十多幅作品中選出了十幾幅可以交作業參展的作品。其中以描寫西雙版密密麻麻的老藤的初春、花季,以淡墨雙勾、以花為點,以“點、線、面”“破格”之力硬是作優揚之姿拉長髮揮了一下,創作出:《冬眠待春歸》、《紫花盛開》、《春消息》等作品,還有寫擬先生齊辛民之意作品《相伴天涯》、《天上來客》在創作天鵝的時候,我把心中的二胡意在天鵝誇大拉長的勃子,長長的蘆葦三二根立在畫面中,意在表現二胡的長弓和絃……兩隻天鵝在優揚的二胡演奏曲中從葦叢中浮出,淡淡的又單純的畫面似乎不染一點墨痕卻又在水潤的墨跡中慢慢洇化著滋潤著……雖然作品還存在很多不足,但我已用心聲表露了內心深處的影像和情感的共鳴。我嘗試用漂亮純潔和歡快的色彩來表現,想抒發一種對美好和浪漫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一種單純自然的心性流露,一種無意識的心靈圖像。這種“從於心”是天性?是培養?是訓練?似乎是又不是,但我表達了人類、禽鳥、與自然、天地,相連接,又是垂直的引力線,這種引力的結構、表達了對夢想和精神未知性的執著追求的信念。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繪畫作品的深入表現不是畫得更具體,而是畫得更有感覺,畫得更接近自己的追求,這種追求是繪畫的一個特質?或是展示藝術家神秘的內心世界?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音樂是一種特別的語言,它無國界,也能在不經意間觸動靈魂。而繪畫作品我們是不是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追尋著來自靈魂的聲音就是心之音,像古老懞古民族特有的馬頭琴、呼麥、長調與現代音樂的獨到詮釋爭得了世界藝術關注。它表達的不僅是對現代蒙古音樂的理解,更是對自然的熱愛,對心靈的呼喚。藝術家真正的藝術作品與音樂同樣是具有獨特視角感染力並達到振奮人心的力量。真正獨特的藝術作品才會包涵深刻的思想和探索才有啟發的價值,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與深度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2017年金秋十月在山東淄博市高青縣慢城溼地,一個傳說中美麗的蓑衣樊村,我們在那裡生活、創作、寫生半月,那荷塘、稻田,那無邊無際的蘆葦蕩、那一片片水田裡金色的稻穀、那高高地叢立在田頭的紅高粱……我置身在這藍天白雲的碧水間,面對碧波盪漾的荷唐,那豐碩而挺拔的荷葉在微風中搖擺著浪漫迷人的舞姿久久不能平靜。我腦海中浮現著劉曦林老師的一幅小品荷花《小荷陶然》淡淡的墨跡、淡淡的水洇,透著淡淡的清香……對,我想到清香看到碧水藍天下如翡翠般荷葉,它在早晨的陽光下挺立、在傍晚朝霞中搖曳醉人……受劉羲林老師這幅淡墨水洇的墨荷小品啟發和影響,在高青十多天,我畫了上百幅荷花和葫蘆的卡片作品,其中:創作的荷花:《韻》,《和》、《音》、《萍》、《碧玉》、《夢境荷唐》、《映日荷花別樣紅》,我以彩墨的形式描繪了對荷花與葫蘆等植物,這批作品意在表達心中對景物的一種印象。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2018年的初春,我們第四次又來到了西雙版納寫生,這一次我感到從未有過的輕鬆,在每天陪著齊老先生上寫生課之餘就是使勁的呼吸……大口大口的呼吸新鮮空氣全身心放鬆、這樣的放鬆使整個人變得輕鬆自在又享受。面前的花草和植物似乎不再是原來的花草,彷彿隨心所欲地應合著自己的感受和感覺,任憑自己的思想和心情拉過來送出去,任憑你點點灑灑地塗抹揮灑。 在去一個寨子寫生的時候我被掛在籬笆牆上的絲瓜吸引了,它讓我想起了太行山、想起了北京東四胡同裡灰牆上的不同姿勢的絲瓜,更想起了劉曦林老師的赭石畫的絲瓜,我的心有些按奈不住的激動。三年寫生中必到的藤本園和芭蕉園以及百花園,同樣的花同樣的藤同樣的芭蕉綠葉,我的思路清晰中重疊著,延續中緩緩展放,《版納藤園印象》、《版納藍花藤》、《版納西番蓮》、《版納印象之月色朦朧》、《秋園葫蘆印記》等作品的完成,是我又一次對中國畫理論研究與實踐的體驗。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藝術是心、哲學是腦。 雖然我畫畫還是手不能達意,但我始終不喜歡重複別人,複製自己。要說喜歡,我永遠喜歡王維的詩,更喜歡王維的思想和品悟。他的山水田園詩“以無承有,以靜載動”,那種“有無相生、動靜諧和”的特性。那種以敏感的心靈捕捉世界絢麗的靈光,藉以完成自己的藝術創造,那種特有的整體氛圍總是暗合著人類生存的本真狀態,給人一種和諧的美感。他於浮躁喧譁的世界中品到了澗邊靜寂的清涼,在大自然中悟到了整個世界的靈動。這樣的動與靜和諧統一一一心音語畫,這一獨特方式和有意識的藝術追求,正是我一生的修行和夢想。

文還未成熟隨心而言,畫也未成形隨感而發,我一直在學習中成長,學習中進步。

一一 2018年4月6日秋萍於北京

秋萍:淺談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齊辛民工作室】2018-2019學年正在招生

聯繫電話:15652631393、13466526077

【齊辛民藝術研究中心常年招生】

聯繫電話:劉先生、徐先生、秋萍女士

電話:15065873755、15253329328、17001239111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