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僅僅爲了一堆配置去花錢買國產車

不要僅僅為了一堆配置去花錢買國產車

文| 輕倉

  • 日漸興盛的自主品牌現如今,也早已是三分天下,格局明晰。同豪華品牌和合資品牌一樣,自主品牌也逐漸拉開梯隊,開始有了一二線品牌之分。好的一線自主品牌甚至不輸二線合資品牌。
  • 以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上汽通用、廣汽傳祺為龍頭的幾大自主品牌,有著合資背景的汽車集團,不論從過硬的產品素質還是豐富的產品線,起碼從銷量上來看,都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不要僅僅為了一堆配置去花錢買國產車


  • 仔細數來,在市場在售的國產品牌多達幾十種。哪怕就是從事專業汽車媒體的老師們也不一定能認的過來。更別說普通的消費者。隨著中國汽車市場從高速發展走向緩慢平穩的狀態,未來的汽車市場,一定是強者更強弱者消失,弱肉強食的狀態。
  • 隨著消費者認知對汽車認知水平的提升,早期靠著對配置、優惠多、造外殼贏得市場的做法,只會越來越不吃香了。
不要僅僅為了一堆配置去花錢買國產車


不要僅僅為了一堆配置去花錢買國產車


  • 降價促銷,不僅僅是國產車,在很多合資和豪華品牌上也是屢見不鮮的營銷手段。比如沃爾沃曾經動輒七八萬的優惠,合資品牌大眾別克一般兩三萬的優惠也都比較正常。
  • 本就利潤不多的自主品牌靠則是靠著低價配置多打天下。刺激消費,沒有比降價來的更為實在了。但降價往往也是廠家無奈之舉後的看家本領。
  • 稍微動動腦子想一想就會明白。好的車大家都買,車源緊張必然加價,哪有賣得好的車還降價的道理。之所以降價,就是因為沒人買才促銷。無論是去買房還是買車,你會發現,似乎人人都不缺錢。就供需決定價格這一市場規律來看,賣的便宜的車,要麼沒人買,要麼庫存多。
不要僅僅為了一堆配置去花錢買國產車

  • 堆配置,本好事,但是瞎堆就不厚道了。發動機一直是制約自主品牌的一個瓶頸。還記得老一代的三菱藍鯨發動機,曾經養活了多少自主車企。不過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技術進步的時間遠遠趕不上市場發展的要求。於是拿來主義和堆配置就成了自主車企普遍選擇的“超車”手段。
  • 當然,表面看起來的華麗麗配置,還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 對配置帶來的副作用,是讓車重增加。一些自主品牌明明是A級車的級別卻有著B級車的車重,甚至在現在合資品牌都在追求輕量化車身,大面積採用熱成型鋼材的時候,自主品牌仍無法解決車重這一問題。
不要僅僅為了一堆配置去花錢買國產車


  • 另外,看起來都是一樣的配置暗地裡也有差別。比如,消費者經常注意的ESP,現在都已經出道第三代了,有些廠家為了解決成本仍然使用第二代,這一點很多消費者根本就不會注意到,因為他們在意的只是有沒有的問題。
  • 一臺不到十萬的車,帶動尾門,流水轉向燈,抬頭顯示……一大堆靠配置賺眼球的賣點,乍一看,很是吸引人,應為幾十萬豪車上能有的,你都可以擁有,但是耐用性可靠度,你有考慮過麼?拋開電子設備的成本不說,一
  • 個定速巡航可以一百來塊錢就能買到,但是你有想過這樣的電子設備裝在車上帶來的後果麼?
  • 電子設備越多,意味著損壞率越高,在維修上花的錢就會越多。還是那句話,越便宜的車越靠機械越好。
不要僅僅為了一堆配置去花錢買國產車


  • 看顏值買車依舊是多數消費者的選擇,不僅僅是女性,男性也不例外。要不然,各路廠家都非要擠破頭地往運動風格上靠。

合資品牌由於有著豐富的產品線和平臺模塊,完全可是實現低級別車型模仿高級別車型,例如奔馳的C級E級和S級,寶馬的3系5系和7系等等。靠著低級別車型可以擁有高級別車型的豪華感,這種營銷手段在中國市場相當吃得開。

  • 不過自主品牌靠著模仿造車殼的行為,顯然已經越來不受大家待見了。看顏值選擇不能等同於靠虛榮心選車。從購車的動機和目的上而言還是有差別的。那些開車十萬級偽豪車的車主,有多大的心理陰影我們不得而知,但想靠著這樣的車去狐假虎威坑蒙拐騙,無疑對品牌本身就是極大的傷害。
  • 不論是吸引消化技術正向研發還是模仿逆向研發,總之只要在努力研發就是進步。就目前市場的反響來看也相當不錯。靠著模仿照抄的造車運動,註定走不長遠。
不要僅僅為了一堆配置去花錢買國產車

中國新銳非職業車評人聯盟

不要僅僅為了一堆配置去花錢買國產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