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早在十年前,拍完《太陽照常升起》那會兒,姜文第一次讀到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

他想拍。只不過沒想好怎麼拍。

“張北海寫得特別有滋味,吃啊,喝啊,吃喝玩樂。但是故事上,如果要做成一個電影的話,需要重新解構。”

於是,暫時放下了這個故事的姜文,去拍了《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

一晃已是2018年,《俠隱》搖身一變成了《邪不壓正》,以“民國三部曲”終章的身份出現。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果然,如他當年所說,電影對小說進行了粉碎性的解構,姜文只提取了原著中的核心事件——復仇,除此之外,甚至連主要人物的身份背景、性格都有所改變,而這一切,只為服務於“復仇”這個核心矛盾。

那麼,從小說到電影,究竟有多少改變?得先從人物說起。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五大主演:變了身份和性格,

只為成就《邪不壓正》

《俠隱》中的李天然,原名李大寒,是被“太行派”掌門人顧劍霜收養的孤兒。在成年之後,接受了師父傳授的掌門之劍,成了新任掌門,而這也導致了“太行派”被火燒滅門的慘劇。

《邪不壓正》中的李天然,則多了幾分少年氣,以及擁有美好的肉體。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只說他師門被滅,同樣是從大火中逃生,被外國醫生救起,並被送到美國生活了15年之後,才因為一個特殊任務得以回國。

在性格上,李天然從小說中的生性成穩變得更加衝動熱血,但也迷茫甚至膽小,是經過歷練才成長起來的大男孩。

藍青峰—從民族企業家到八面玲瓏的大boss

《俠隱》中的藍青峰,曾經是馮玉祥身邊的少校參謀,直到北伐成功之後,才退了下來,在天津開了“華北實業公司”,當了民族企業家。李天然任職的《燕京畫報》就是他辦的。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相比小說中的神龍見首不見尾,《邪不壓正》中藍青峰的身份更讓人捉摸不透。他就像個八面玲瓏的政客,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是亦正亦邪的代表,是李天然背後真正的大boss,但他的背後站著的卻是美國人。

而他和李天然到底還有什麼樣的關係?當你聽到李天然(彭于晏)一臉真誠地喊藍青峰(姜文)時,可能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關巧紅—從普通裁縫到烈士之後

《俠隱》中的關巧紅,只是一個20出頭的寡婦,人稱關大娘,是實實在在的裁縫。不是江湖中人,也不管江湖以外的事。她是李天然的精神寄託,也是他的溫柔鄉。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而《邪不壓正》中的關巧紅,成了“京城第一裁縫”,同時也是一個揹負著殺父之仇的人。正是由於她的存在,才激起了李天然的鬥志,她幫著李天然復仇,也是為了幫助自己克服心理障礙。

關於她真正的身份,在電影中她提到了父親曾經是軍人,被軍閥所害,而她蓄謀十年為父報仇。大概看過小說或者熟悉歷史,熟悉姜文的人,都能猜到個幾分吧。

朱潛龍——從背叛師門到心懷理想的大反派

《俠隱》中的朱潛龍,是李天然的大師兄,正是因為不滿師父將掌門之位傳給李天然,便勾結日本人大開殺戒。但小說中,他的出場並不多,他是李天然一直追尋的對象,直到最後的決戰時刻才顯露真身。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邪不壓正》中的朱潛龍,戲份大大增加,他滅師門的理由也變成了“想要師父賣地種鴉片而不成”。

他是和日本人勾結在一起的漢奸,同時心中還有一個偉大的理想。至於到底是什麼?只提示一點,朱元璋畫像這事兒,大家都有所耳聞吧。電影中的這場戲,姜文和廖凡貢獻了不少笑點和看點,不得不佩服編劇們的腦洞。

唐鳳儀—從北平之花到朱潛龍的情婦

《俠隱》中的唐鳳儀,是北平之花、社交名媛,是北平豪門卓家少爺卓十一的未婚妻,一邊斡旋於名利場做煙土生意,一邊對李天然暗生情愫,想要跟他私奔。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邪不壓正》中的唐鳳儀,依然是交際花,但變成了朱潛龍的情婦,一身旗袍,盡顯嫵媚風騷,但面對朱潛龍卻也隱忍、悲涼。想要和李天然私奔這點倒是和小說中一樣。

其實,不管是在小說裡還是電影中,唐鳳儀雖然是北平之花,卻也只是亂世中想要安穩的小女子。所以,當朱潛龍被殺,李天然復仇成功,她知道無人可依之時,就選擇了略顯突兀的決絕的離開方式。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俠隱》著墨北平煙火氣息,

《邪不壓正》創造屋簷之上的新北平

明白了人物的身份轉變,也就更能看透小說和電影的不同之處。

張北海的《俠隱》,雖是武俠小說,卻對功夫描寫甚少,著墨處多是北平的名俗風情。

在吃上,張北海就更加不吝筆墨了。李天然幾乎是走哪兒吃哪兒:“他就這麼走。餓了就找個小館兒,叫上幾十個羊肉餃子,要不就豬肉包子,韭菜盒子。饞了就再找個地兒來碗豆汁兒,牛骨髓油茶。碰見路攤兒上有賣脆棗兒、驢打滾兒、豌豆黃兒、半空兒的,也買來吃吃。都是幾年沒見著的好玩意兒。”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還有東來順的涮肉,順天府的“鴻門宴”,觥籌交錯之間,才見刀光劍影。

而姜文,在電影中安排了李天然婦產科醫生和”特工“的身份,所以,他才能接觸到需要靠打美容針維持美貌的唐鳳儀,接觸到因放大腳而”瘸了“的裁縫關巧紅。

李天然白天的生活也不再悠哉悠哉,吃喝玩樂。因而,《邪不壓正》在吃吃喝喝上,並沒有過多展開,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藍青峰和朱潛龍初次交手吃的那頓餃子。

相反,姜文在電影中對於老北京的還原則更寫意和浪漫。除了藉助CG特效之外,還在雲南、西安、古北水鎮等多地進行實景拍攝。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影片開場,李天然回國,京漢鐵路,正陽門車站的火車踏雪而過,遠處霧凇掩映之中,是宣武門城樓。除此之外,內城東南角樓、護城河、朝陽門、鐘樓、東交民巷、南池子、內務部街等地,影片中一一展現。

除了這些“實景”,姜文還創造了另一個老北平——屋簷上的世界。李天然會飛簷走壁,所以屋簷之上就是他最好的棲身之所。同時,這也是他和巧紅之間互相瞭解、互相傾訴、情愫暗生、直至分別的地方。

這是一個只有他們兩個人的世界,是專屬於他們的浪漫的北平。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俠的退隱,“姜”湖的確立

當然,除了老北平這個大環境背景之外,復仇依然是故事的主線。不管是在《俠隱》中,還是在《邪不壓正》中。

只不過,張北海更多的是藉此談他心中“老北平的消失,俠之終結”的略帶懷舊哀傷之情。

江湖是有規矩的,俠是講道義的。就像太行派原掌門人顧劍霜,曾立下規矩:“萬一師門發生鉅變,師徒分散,失去音訊,則切記,圓明園西洋樓廢墟,每逢夏曆初一午夜,是本師門倖存者約會時地。”

李天然就是靠此規矩,聯繫到了師叔德玖(在原著中幫助李天然復仇的關鍵人物,電影中去掉了這個人物)。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李天然為師父報仇,在江湖中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可是,正如小說中藍青峰所說:“我明白,報仇是你們的江湖規矩,可是在我們社會,這是法律的事。”

是的,當歷史紀年來到了民國時期,各路俠客都隱身市井,江湖在哪兒?功夫抵得了子彈嗎?

李天然縱使滿身武功,但朱潛龍手握警槍。最後決戰的時候,是拼功夫,還是拿真槍?這是武林消逝的表象。

不過,這些姜文可能都不太關心。曾說過不太喜歡“俠”的姜文,將《俠隱》改成《邪不壓正》的姜文,大概都是為了和那個武俠世界相區別。

他將《俠隱》重新解構,提煉了復仇這個關鍵的主題,不見江湖道義,不講江湖規矩,只說正邪是否兩立,只關心講究人的“體面”。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就像以往他的電影對於原著的改編一樣,姜文只拍自己心中的“姜”湖,而那個“姜”湖裡,有他的規矩和道義,有他的手起刀落,快意恩仇。

在他的電影中,1937年的北平,中、日、美各方勢力交錯,戰爭一觸即發。北平看似平靜,實則波濤暗湧。

飛簷走壁的李天然就是他們中間最“敞亮”的那個明面兒上的人,他是“正”;投靠日本人、殺害師父一家的朱潛龍,則是最大的邪;藍青峰,則是斡旋於他們之間的亦正亦邪。

看似圍繞著復仇,實則有國仇家恨。誰正誰邪,是正是邪,真那麼簡單?

布了二十年的局,到底是什麼?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姜文動了哪些刀?

你看到的是李天然手刃仇人的暢快淋漓,是正戰勝了邪,可也許並不停留在這層表象。畢竟,姜文的電影,總有個中深意。

這些或有隱喻,或是諷刺的橋段,成了《邪不壓正》逗樂觀眾的笑料。

張北海,曾經說過:小說是我的,電影是姜文的。他敢冒險,我就放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