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动最高检!非法获利75万!股市专家们是如何割韭菜的?

7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十批指导性案例

。在这其中,有一个案例的主人公又引起了股民的广泛关注。

惊动最高检!非法获利75万!股市专家们是如何割韭菜的?

他,就是朱炜明。

相比很多股民都有相似的经历,他们并没有很坚实的证券知识,并且很愿意相信在股票圈中所谓“大佬”的推荐。

朱炜明正是这样,作为一名证券经纪人,通过上财经类的节目来扩大其影响力,操纵证券市场来获利。

惊动最高检!非法获利75万!股市专家们是如何割韭菜的?

他曾经先后多次担任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谈股论金”的节目特邀嘉宾,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侃侃而谈。更重要的是,在节目期间,朱炜明通过详细介绍股票标识性信息、展示K线图或明示股票名称、代码等方式,对“利源精制”“万马股份”等15只股票进行公开评价、预测及推荐。

殊不知,这些所谓“专家”,早在节目开始之前就在其亲属“朱能荣”“孙桂英”“张武英”名下的证券账户内,预先买入了上述15只股票,并且在节目播放之后的1至2个交易日内抛售相关股票。

朱炜明利用其荐股行为,人为影响股票的交易量与交易价格,非法获利。

经审计,朱炜明买入前述股票交易金额共计人民币2094.22万余元,卖出股票交易金额共计人民币2169.70万余元,非法获利人民币75.48万余元,法院以操纵证券市场罪判处朱炜明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无独有偶,同样发生在“谈股论金”节目中,又一名“专家”也出事了!

今年5月6日,证监会在其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廖英强利用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开评价、推荐股票,在推荐前使用其控制的账户组买入相关股票,并在荐股后的下午或次日集中卖出。决定对廖英强没收违法所得4300万元,并处8600万元罚款,合计1.29亿元。

廖英强,何许人也?

作为一名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廖英强曾被粉丝戏称为“讲投资的郭德纲”。

惊动最高检!非法获利75万!股市专家们是如何割韭菜的?

在“谈股论金”节目中,他以其风趣幽默的股评风格吸引了不少股民朋友们。节目上线后的8个月的时间里,他的收听量达到了3200万次。

惊动最高检!非法获利75万!股市专家们是如何割韭菜的?

与此同时,廖英强还善于利于自己的社交媒体,以增加与股民的沟通。他经常在微博上“午间解盘”、“晚间解盘”等栏目视频中公开评价、推荐股票。这吸引了无数股民的关注,从2011年开博至今,已经拥有1.3亿的点击量。

就这样,廖英强通过在电视台主持高收视率的证券类品牌节目积累名气和受众,再辅以互联网各类平台宣传和推广,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在这种强有力的影响力之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通过操纵“佳士科技”等39只股票,廖英强的买卖交易获利居然超过了15亿!

根据证监会文件,廖英强的具体操纵事实梳理如下表所示:

惊动最高检!非法获利75万!股市专家们是如何割韭菜的?

图片来源/ 中国基金报

而这些操纵行为,当然并不是通过一个账户所完成的。

根据证监会调查显示,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廖英强控制其本人及“张某萍”等13个证券账户进行的操纵,而这些账户中不少和廖英强有亲戚或工作关系。

由此看来,这样的作案手法,和朱炜明操纵股市的手法如出一辙。

这些所谓的“股市名嘴”们,究竟是如何赚大钱的呢?想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简单来说,他们的套路就是:先行建仓买入,公开荐股后卖出。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抢帽子”戏法。

这个“帽子”,指的是交易中能够最先成交的一部分股票。而“抢帽子”呢,指的是证券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公开评价推荐自己买卖或持有的证券,通过市场波动,等到股价上升之后,必然先成交这些已经预埋的卖单,于是“帽子”便被抢走,取得经济利益。

这显然是一种操纵股价的不正当行为,然而,这些“股市名嘴”们的做法已经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了,甚至构成了犯罪行为。

构成犯罪行为,往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涉案者往往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实施抢帽子交易的人,往往对股市的预测能够让很多人产生信任,当行为人是证券从业人员时,这种信任度就更高。而在上述的两个案例中,“谈股论金”是某知名财经频道证券类谈话节目,收视率在证券节目中长期排名靠前,廖英强作为主持人,朱炜明作为常驻特邀嘉宾,自然而然造成更高的影响力。

其二,反向交易,隐蔽性强。实施抢帽子的人,总是事先打好了埋伏,对其推荐的股票,自己抢先买入,一旦股价上涨,在他人买入的当天,他就已先期卖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反向交易”。这么做,既抢了时间差,获取了收益,又把跟风买进的散户“套牢”,一举两得。在上述的案例中,为逃避查处,朱炜明和廖英强通过反向交易的手段,并且借用他人证券账户先建仓布局,隐蔽性极强。

就这样,他们通过这种手段进行犯罪行为,一旦被发现,便能查到背后隐藏的巨额利益。

在现在的股票圈里,还是有太多的人不入行,却觉得自己“有钱没地方花”。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听信所谓“大佬”的投资意见。

如果盈利了,他们会认为这是自己努力判断市场的结果;而失利了,他们则会怪罪于这些“大佬”。

然而,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交易是个人的行为,不能归咎于任何人。这些“大佬”之所以存在,也正是归因于韭菜的顽强生长。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做投资,亦是如此。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个人投资者的信息甄别能力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加强风险意识尤为重要。正如上海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官的箴言:投资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盲目听信小道消息,对股市要多一些理性判断,不能被人当做了“韭菜”,多一份风险意识,看紧自己的钱袋子。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受到市场上某些“股评大师”的所谓“荐股”报告,从而改变自己的交易习惯。

惊动最高检!非法获利75万!股市专家们是如何割韭菜的?

不要再迷恋专家,专家只是个传说。尤其是在未来股市风险加大的情况下,更不要迷信砖家!

试问,有多少人跟着专家的建议买股票真的飞黄腾达了?又有多少人就此一败涂地?如果专家真的料事如神,如果世上真有这等好事,他还会公诸于众吗?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专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设的陷阱罢了,而股民们都是听话的棋子。

想要在股市成就一番,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这才是持久的盈利之道;只有自己练就了投资能力,才能避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