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動最高檢!非法獲利75萬!股市專家們是如何割韭菜的?

7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第十批指導性案例

。在這其中,有一個案例的主人公又引起了股民的廣泛關注。

驚動最高檢!非法獲利75萬!股市專家們是如何割韭菜的?

他,就是朱煒明。

相比很多股民都有相似的經歷,他們並沒有很堅實的證券知識,並且很願意相信在股票圈中所謂“大佬”的推薦。

朱煒明正是這樣,作為一名證券經紀人,通過上財經類的節目來擴大其影響力,操縱證券市場來獲利。

驚動最高檢!非法獲利75萬!股市專家們是如何割韭菜的?

他曾經先後多次擔任上海電視臺第一財經頻道“談股論金”的節目特邀嘉賓,在節目進行過程中侃侃而談。更重要的是,在節目期間,朱煒明通過詳細介紹股票標識性信息、展示K線圖或明示股票名稱、代碼等方式,對“利源精製”“萬馬股份”等15只股票進行公開評價、預測及推薦。

殊不知,這些所謂“專家”,早在節目開始之前就在其親屬“朱能榮”“孫桂英”“張武英”名下的證券賬戶內,預先買入了上述15只股票,並且在節目播放之後的1至2個交易日內拋售相關股票。

朱煒明利用其薦股行為,人為影響股票的交易量與交易價格,非法獲利。

經審計,朱煒明買入前述股票交易金額共計人民幣2094.22萬餘元,賣出股票交易金額共計人民幣2169.70萬餘元,非法獲利人民幣75.48萬餘元,法院以操縱證券市場罪判處朱煒明有期徒刑十一個月。

無獨有偶,同樣發生在“談股論金”節目中,又一名“專家”也出事了!

今年5月6日,證監會在其公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廖英強利用其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開評價、推薦股票,在推薦前使用其控制的賬戶組買入相關股票,並在薦股後的下午或次日集中賣出。決定對廖英強沒收違法所得4300萬元,並處8600萬元罰款,合計1.29億元。

廖英強,何許人也?

作為一名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廖英強曾被粉絲戲稱為“講投資的郭德綱”。

驚動最高檢!非法獲利75萬!股市專家們是如何割韭菜的?

在“談股論金”節目中,他以其風趣幽默的股評風格吸引了不少股民朋友們。節目上線後的8個月的時間裡,他的收聽量達到了3200萬次。

驚動最高檢!非法獲利75萬!股市專家們是如何割韭菜的?

與此同時,廖英強還善於利於自己的社交媒體,以增加與股民的溝通。他經常在微博上“午間解盤”、“晚間解盤”等欄目視頻中公開評價、推薦股票。這吸引了無數股民的關注,從2011年開博至今,已經擁有1.3億的點擊量。

就這樣,廖英強通過在電視臺主持高收視率的證券類品牌節目積累名氣和受眾,再輔以互聯網各類平臺宣傳和推廣,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而在這種強有力的影響力之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通過操縱“佳士科技”等39只股票,廖英強的買賣交易獲利居然超過了15億!

根據證監會文件,廖英強的具體操縱事實梳理如下表所示:

驚動最高檢!非法獲利75萬!股市專家們是如何割韭菜的?

圖片來源/ 中國基金報

而這些操縱行為,當然並不是通過一個賬戶所完成的。

根據證監會調查顯示,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廖英強控制其本人及“張某萍”等13個證券賬戶進行的操縱,而這些賬戶中不少和廖英強有親戚或工作關係。

由此看來,這樣的作案手法,和朱煒明操縱股市的手法如出一轍。

這些所謂的“股市名嘴”們,究竟是如何賺大錢的呢?想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瞭。

簡單來說,他們的套路就是:先行建倉買入,公開薦股後賣出。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搶帽子”戲法。

這個“帽子”,指的是交易中能夠最先成交的一部分股票。而“搶帽子”呢,指的是證券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公開評價推薦自己買賣或持有的證券,通過市場波動,等到股價上升之後,必然先成交這些已經預埋的賣單,於是“帽子”便被搶走,取得經濟利益。

這顯然是一種操縱股價的不正當行為,然而,這些“股市名嘴”們的做法已經不僅僅是道德問題了,甚至構成了犯罪行為。

構成犯罪行為,往往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其一,涉案者往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實施搶帽子交易的人,往往對股市的預測能夠讓很多人產生信任,當行為人是證券從業人員時,這種信任度就更高。而在上述的兩個案例中,“談股論金”是某知名財經頻道證券類談話節目,收視率在證券節目中長期排名靠前,廖英強作為主持人,朱煒明作為常駐特邀嘉賓,自然而然造成更高的影響力。

其二,反向交易,隱蔽性強。實施搶帽子的人,總是事先打好了埋伏,對其推薦的股票,自己搶先買入,一旦股價上漲,在他人買入的當天,他就已先期賣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反向交易”。這麼做,既搶了時間差,獲取了收益,又把跟風買進的散戶“套牢”,一舉兩得。在上述的案例中,為逃避查處,朱煒明和廖英強通過反向交易的手段,並且借用他人證券賬戶先建倉佈局,隱蔽性極強。

就這樣,他們通過這種手段進行犯罪行為,一旦被發現,便能查到背後隱藏的鉅額利益。

在現在的股票圈裡,還是有太多的人不入行,卻覺得自己“有錢沒地方花”。於是,他們只能選擇聽信所謂“大佬”的投資意見。

如果盈利了,他們會認為這是自己努力判斷市場的結果;而失利了,他們則會怪罪於這些“大佬”。

然而,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交易是個人的行為,不能歸咎於任何人。這些“大佬”之所以存在,也正是歸因於韭菜的頑強生長。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做投資,亦是如此。投資者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個人投資者的信息甄別能力尚有很大提升空間。

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加強風險意識尤為重要。正如上海市檢察院第一分院檢察官的箴言:投資者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不能盲目聽信小道消息,對股市要多一些理性判斷,不能被人當做了“韭菜”,多一份風險意識,看緊自己的錢袋子。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斷,不要受到市場上某些“股評大師”的所謂“薦股”報告,從而改變自己的交易習慣。

驚動最高檢!非法獲利75萬!股市專家們是如何割韭菜的?

不要再迷戀專家,專家只是個傳說。尤其是在未來股市風險加大的情況下,更不要迷信磚家!

試問,有多少人跟著專家的建議買股票真的飛黃騰達了?又有多少人就此一敗塗地?如果專家真的料事如神,如果世上真有這等好事,他還會公諸於眾嗎?所有的一切不過是專家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設的陷阱罷了,而股民們都是聽話的棋子。

想要在股市成就一番,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自己,這才是持久的盈利之道;只有自己練就了投資能力,才能避免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