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接受陶谦让徐州,真的是因为仁义吗?背后原因令人毛骨悚然

在三国演义中,早期的刘备势单力薄,没有兵马,没有城池,曹操想夺徐州时,却还义无反顾的、带着自己那少的可怜的人员去救徐州牧陶谦,让人很是佩服!

佩服之余,很多人也不禁在想:当时陶谦知刘备此人有能力,两次想将徐州让与刘备,可为何刘备都是态度强硬的不答应呢?

刘备不接受陶谦让徐州,真的是因为仁义吗?背后原因令人毛骨悚然

陶谦第一次让徐州,发生在刘备刚刚进入徐州之时。此时陶谦自觉自己不能抵抗曹操,想将徐州城交付刘备统领,可刘备却没有答应,还说出“曹军退兵后,自己就走”这样的话。

第二次让徐州,发生在吕布偷袭曹操兖州大营,曹操被迫退军之后。陶谦再次让位徐州给刘备,刘备依旧不肯接受,说“城主这是逼我们走啊”,最终陶谦说怕曹操大军再次来犯,刘备才答应暂住小沛。

第三次让徐州,发生在陶谦将死之际,这一次,刘备推脱几番,才最终答应统领徐州城。

刘备不接受陶谦让徐州,真的是因为仁义吗?背后原因令人毛骨悚然

从势力上来看,当时的刘备,迫切需要一处安身之地。徐州城乃是战略重地,有了徐州城,刘备就有了争取天下的实力。那么,刘备为什么前两次没有接受陶谦的相让呢?

其实,这才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啊!

刘备不接受陶谦让徐州,真的是因为仁义吗?背后原因令人毛骨悚然

第一次刘备没有接受,是根本不能接受。我们常讲,战争不单单只是武力的比拼,它还包含国力、民力、钱财粮草等的比拼,还有民心。初去徐州城的刘备,虽然能力看上去很强,但毕竟是一个外人,就算陶谦认可他,其他文臣武将、黎民百姓,能真心的服从他吗?再说,难保陶谦此次不是试探他。因此,此时取徐州,不妥!

第二次刘备没有接受,可以说是多了一条“不敢接受”。当时,曹操退兵,表面上是卖给刘备一个顺水人情,但实际上是因为吕布偷袭了他的大本营,他不得不撤兵返回。但徐州城的其他人不知道这点啊,万一曹军再次杀回来,徐州城早晚要守不住,刘备若取了徐州,却守不住徐州,岂不尴尬?

第三次,刘备没有再推脱,是因为这次各方面时机都成熟了。曹操大军短时间不会来犯,徐州各文官武将都极力推荐自己,陶谦又即将去世,其子无能力,此时再不接受徐州,就说不过去了。

刘备不接受陶谦让徐州,真的是因为仁义吗?背后原因令人毛骨悚然

我们知道,刘备向来以仁义著称,表面上看,三让徐州是刘备的仁义,实际上,刘备肯定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么一来,仁义没有丢,徐州城也得到了,可谓是一箭双雕。

如果第一次刘备不谦虚就领了徐州,可想而知的是,陶谦旧部必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如此简直得不偿失啊!

不过,在三国志中,陶谦并没有三让徐州,而是在临死前,把徐州托付给了刘备,而且还不是当着刘备的面给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