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医的阳虚和阴虚

上期与您说了什么是中医的虚,什么是气虚、血虚,本期接着跟您聊聊中医的阳虚和阴虚。先来讲讲阳虚。

阳虚:什么是阳?

阳,古时候写作“陽”,是由“阝”加“昜(yáng)”组成的:“昜”的意思为“发散气体”;“阝”是“阜”字作左边偏旁时楷书的写法,“阜”字的本义为土山。所以,阳的最初含义为“土山旁的雾气正在发散”。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谈到的“阳化气”。

认识中医的阳虚和阴虚

阴阳

和阴的延伸一样,后世通过字义延伸后,把“凡是运动的、温热的、明亮的、上面的、外面的”都归属于阳。

什么是阳虚?

人体之中,气属阳。由于“阳虚则寒”,故而,当气虚到一定程度,人体能感受到寒的时候,这就叫阳虚。

因阳虚而出现的病证,我们就叫做阳虚证。以哪一脏的表现为主者,我们就叫这一脏的阳虚证。

阳虚的常见症状有畏寒,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脉沉迟无力。

认识中医的阳虚和阴虚

阳虚是气虚之极,故而,对于阳虚病证,我们更多的是用药物调治,比如附子、肉桂、干姜等。中成药可选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右归丸等。当然,平时适量食用一些羊肉、狗肉的辅助效果更好。

阴虚:什么是阴?

阴,古时候写作“陰”,是“阝”加“侌(yīn)”组成的。“侌”的意思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阝”与阳的“阝”同义为土山。所以,阴的最初含义为“土山旁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谈到的“阴成形”。

认识中医的阳虚和阴虚

由于古时候的字更多的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很不好写,于是就有“一字多义”现象,通过字义延伸,人们把“相对静止的、凉寒的、晦暗的、下面的、里面的”都归属于阴。

什么是阴虚?

人体之中血和津液(还有精)属阴,由于“阴虚则热”,也就说阴虚是会出现发热的现象,故而,当血和津液亏虚到一定程度出现发热的时候,我们就定为阴虚。因阴虚而出现的病证,我们就叫做阴虚证。以哪一脏的表现为主者,我们就叫这一脏的阴虚证。

阴虚证常出现的症状有:两颧潮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认识中医的阳虚和阴虚

老中医辩证阴阳

阴虚了怎么办?

由于阴虚是血和津液(精)亏虚过多,故而,更多时候需要药物调治,常用百合、石斛、枸杞子、沙参、麦冬等,中成药可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七味都气丸等。当然,可以适量食用一些鸭肉、清淡的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